第十六回:安阳归秦仲成秦将 仲不服秦水银殓身
返回目录
上回说到,秦将赵佗用计攻陷越裳城,安阳王由金龟引领入海避难之事。这一回则说到北国秦始皇听到赵佗岭南大捷的消息后,立即派亲信大将任嚣带领十万秦军,并同十万中原百姓,翻越五岭,向岭南百粤之地进发。这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移民行动,打开了开发岭南的序幕。与此同时,秦始皇对安阳王也采取怀柔政策,召回避难于水府之安阳王,恢复其安阳王之王位;对越裳百姓,也采取了汉越亲和的政策,让岭南之汉族移民与越裳百姓融于一体,甚至还吸引越裳士人进入秦土为官为相。安阳王自臣服秦朝之后,为表示归顺之诚意,甚至把自己麾下的精锐军士都献与始皇帝。其所贡献的军士中,就有他自己的贴身侍卫李仲。
李姓男,名仲,排行第二;后人尊称其为翁,故又名翁仲。翁仲,乃雄王末代时人。及李仲年长,已是个身长二丈三尺、骁悍勇猛的彪形大汉。但此人品性凶残,屡有杀人之恶行。一次行凶,为文郎官军抓获。论罪当诛;但当时西蜀已杀入文郎境,雄王急于用人之际,见其骁悍勇猛,乃用而不诛,令其参军退敌。
李仲虽骁勇,但寡不敌众,终为西蜀军俘虏。安阳王听闻其骁勇过人,乃留之为近身侍卫。
时光流逝,星移斗转。与此同时,北国发生了沧海桑田之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原后,挥军下岭南;安阳王此时为情势所趋,亦归顺了秦始皇。为表忠诚,安阳王还把自己军中的精锐将士挑选出来,送给秦皇作近卫。
李仲之骁勇,连始皇帝也早有所闻。听闻安阳王贡献之精锐军士中,就有李仲,甚喜,乃令收为近卫侍从;后,始皇又使其将兵守临洮,并仕以司隶校尉。在李仲任司隶校尉期间,他不用出征,仅凭其骁勇之威势,就足以声震匈奴,绥靖北疆,秦朝北疆因而得以安宁。李仲功绩,事详国史。然而,李仲始终心怀岭南越裳,对入秦服膺始终是难以诚服的。
稳定匈奴之后,始皇乃放李仲归故里荣休。然而风云变幻,几年之后,匈奴再犯,秦始皇于是命秦使到安阳王处索李。李仲不肯行,乃窜入林泽。始皇责之安阳王,安阳王寻觅多时,不得而见,乃诈言李仲已死。秦皇得知,再遣使追问:“何由而死?”王以吐泻对秦使。始皇仍有疑问,再派使查验之。王遂命煮粥淋泼于李仲家中之地面以为实迹。皇仍不信,命以尸来作实证。李仲见事已至此,不得已,乃棺灌水银,自殡于棺中;其遗体亦以银裹涂,始终保持光鲜洁亮,遂纳于秦。始皇见之以为异,乃以铜铸像,以作宝物保存在宫库中。
李仲晚年省悟其早年之过错,翻悔自新,拒为强秦效膺,其义盖云天,民敬佩之,遂改称其名号为“翁仲”,以示尊崇之意。越裳之民对翁仲之尊崇延绵久远,至唐代,有赵昌者被派至象郡任都护,一日夜晚,赵昌在其都护府梦见与翁仲促膝夜论《春秋左氏传》,相谈甚欢。梦醒后次日,赵昌访问翁仲故宅,并立祠祭之。至唐朝晚期,又有高骈领军经此地破南韶之事,也得到翁仲显灵助战。因而当高骈凯旋归来时,就在此地重修祠宇,雕木立像,号为“李校尉祠”。今为上等神祠,一在慈廉县瑞芳社大江边,去京城西十五里;一在黄舍社,每年仲春皆设祭献礼、奉之如仪。
再说媚珠丈夫赵仲与媚珠别后不久,就听闻媚珠偷弩事发为其父王所戕杀之事,甚为伤悲,乃从前路开始,认鹅毛记号于歧路之指引,循路寻之,终于在滨州高舍夜山入海之处,抱得媚珠尸归。是时,媚珠尸化为珍珠玉石,赵仲珍惜之,乃葬于螺城一水井之下。一日,仲临井沐浴,却望见了媚珠身体,于是就投身入井,与媚珠相会而死了。办后事之时,众人在井中却寻不见仲之尸体,只见井中出现了一大一小两副珠宝玉石。于是命名大者为“大廷”,小者为 “小廷”,分别以象征“赵仲”与“媚珠”。唯因“媚珠”名,故亦呼此两副珠宝玉石为“东海明珠”。又,之所以把珍珠呼为“明珠”,是因为珍珠以井水洗过,色愈明洁之故也。
回头再说安阳王在媚珠死后,乃随身携带王室宝物七寸文犀,在金龟引领之下,开水入海,以暂时躲避临近之战祸。此入海之处,今滨州高舍夜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