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崔亮御史修殷王祠 麻姑寻亮谢修祠情
返回目录
安阳王灭文郎建立越裳国之后,越裳与北国大秦,有一个和谐相处的时期。越裳臣民,进入大秦或为官,或经商,都已成为常事。
崔亮,乃秦朝与安阳王和谐相处时的一位大秦御史。而这位大秦御史,就是安阳代雄时之一位越裳子民。
一日,崔御史南巡交趾,路过邹山。身为御史的崔某,早就听到传说,邹山乃近千年前北国殷王殒身之地。乃欲寻找旧迹,作一访古凭吊之游。
话说当年,北国之殷王,以上国之主的身份,讨伐文郎,以惩其不纳贡之罪。但当其挥军南指时,却遇到文郎巨人董天王阻击于邹山,殷王之军阵破败,殷王自身亦被射杀于乱军之中。殷王殒身后,邹山乡民念殷王乃一北国之君,理应尊重,乃为其收殓,并立祠于邹山。
崔御史寻迹问路,欲前往邹山寻找该祠宇。但待到祠宇故址时,只见处处颓垣败瓦,为祠废庙坏之景象,情景确实可悲。于是心生悲怜,遂兴重修庙宇之心。随即延请工匠,大兴土木,数月之后,庙宇修成。因传说殷王殒身后,已归“地府”,并被拥立为“地府君”,于是崔御史乃命其庙曰“地王庙”。
庙成之日,崔御史亲往祭祀,见两旁庙柱空白,乃吟诗八句,分别题写于各庙柱之上。诗曰:
古人传说是殷王,当年巡狩到此方。
出师未成天下主,入土已为地府王。
一朝骸骨留邹山,千载威灵报越裳。
百姓从此皆奉事,默扶国祚永无疆。
崔亮认为殷王虽是北国之亡主,但在邹山殒命,遗体已为邹山百姓所尊重而收殓立祠礼拜久矣。殷王有灵,定会报答邹山百姓以恩泽焉。现在,祠庙崩坏,为邹山百姓福祉计,应再修祠庙,以祈殷王继续福荫邹山耳。
崔亮之善心及善举,不只为越裳百姓所赞誉,还声名远播,乃至后来进军南粤,统领交州的任嚣与赵佗,也有所闻。当任嚣与赵佗的大军入交州,驻军邹山之下时,就曾入祠参拜,并对庙宇再作重修整饬,还严令乡民,此后须依时奉祀云。
崔亮修建殷王祠之义举,还远播至地府“殷王城”的殷后耳中。她在冥殿中请来麻仙姑,央她到阳间越裳之地,代为寻觅崔亮,并代她对亮致以深切之谢忱。
麻仙姑来到交趾州武宁县之邹山,到处寻访崔亮之踪迹。但令她失望的是,乡民告诉她,崔御史早于几年前离世,此地只留下他修建之“殷王祠”了。原来,任嚣、赵佗到此地驻军时,又将“地王庙”之名改回作“殷王祠”了。但乡民也告诉他,崔御史虽已仙逝,但其子崔伟还在,并已成人,成为武宁一杰了。但伟常行商外出,甚少留居武宁家中。
麻仙姑觅崔亮而不得,寻其子亦无有踪影,惆怅之余,信步进入“殷王祠”,以作怀古之游。
时值正月上元节,香客众多。麻仙姑走至灵台之前,见灵台之上有善男信女献上之琉璃瓶一只,样子甚为标致,乃以手持玩。但一不小心,琉璃瓶坠地破缺。事为周围香客所见,群起呼喊,向她索赔。时麻仙姑身衣敝衫,身无分文;无法给出任何赔偿,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各位看官,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