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庙底沟遗址

添加2,158字节, 2019年2月17日 (日) 15:26
大放导彩庙底沟
===[[仰韶文化新类型]]===
===[[过渡文化庙二期]]===
===史前文化放异彩===
庙底沟遗址的发据在中国史前考古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使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获得了重大突破,
极大地丰富了黄河中游地区的考古资料,奠定了中原地区为中华远古文化的核心及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地位。在仰韶文化遗存方面,大量的遗迹及复原完整的690余件陶器,不仅大大丰富了仰韶时期的文化内涵,增加了人们的认识,廓清了许多疑团,并且第一次提出了伸韶文化类型划分的问题,以该遗址命名了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庙底沟类型一词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被人们所熟知的,并随着考古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又改称其为庙底沟文化。数十年的研究业已证明,此类
型文化的影响西达甘肃、青海,东至河南省东部,南逾江汉,北过长城,是我国史前文化中扩张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一支文化,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史前时代文化面貌最为一致的一个时期,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因此,庙底沟遗址的发掘在仰韶时代文化及史前考古研究上均是十分重要的。<br>
庙底沟二期的文化面貌,尤其是陶器特征,既不同于一般常见的中原龙山时代文化的陶器,又与仰韶文化的陶器有较大差别,同时兼有仰韶、龙山时代文化的若干因素,因此,当时就有人认为该遗址的发据,解决了二者之间的过渡问题,因而将这批遗存定名为庙底沟二期文化。从此,人们将豫、陕、晋交界地区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的遗存称为庙底沟二期文化,它已成为研究中华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阶段与考古学文化
之一。<br>
由上可见,无论仰韶时代或是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遗存的发现,均是庙底沟遗址发掘所取得的重大收获,是新中国成立后为配合基本建设而进行的考古大会战的丰硕成果。庙底沟类型文化与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发现,使庙底沟遗址的发据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大放光彩。陕县庙底沟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1,894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