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82
个编辑
更改
三一教
,→教派研究
而在我们国内,三一教的研究方兴未艾。近20多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展三一教研究,较为突出的有中科院教授任继愈、福师大教授刘蕙孙、博士生导师林国平,他们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宗教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上发表论文。
1992年,林国平教授还正式出版了专著《林兆恩与三一教》,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三教合一思想的渊源、发展和嬗变过程。
1984年,中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任马西沙博士及韩秉方教授专程来莆田,调研三一教情况,撰写了《林兆恩三教合一思想与三一教》,发表在《世界宗教研究》上。
1987年,复旦大学哲学系部分师生前来莆田,专门调查三一教的情况,并撰写《福建省莆田地区“三一教”情况调查》,发表在该校《崇教问题探索》刊物上。1989年,全国首届林兆恩学术讨论会在莆田市召开,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福州、厦门、泉州、台湾和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前来参加会议,会议收到论文80多篇。与会学者共同讨论并交流了国内外研究三一教的成果,同时成立了“林龙江研究会”。
1995年,莆田县举办“林龙江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市、县2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2000年6月,唐大潮教授也正式出版了《明清之际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论》一书,其中专题介绍了《林兆恩“三一教”的建立》。
2005年11月,金文亨先生撰写了《莆田宗教信仰史稿》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论著其中对林兆恩的生平、著述、三一教的影响、传播、胜迹、祠堂、文化研究等均有较为详尽的描述。
==海外影响==
三一教不仅在国内一些地方流行,而且在十九世纪末随着华人到海外谋生的浪潮,也传到了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为部分华侨所信仰。解放前,晴山先生曾介绍说:“(南洋)雪兰峨方面,如吉隆坡之十五枝石、巴都律、巴生、巴生港口,各处皆有三教祠之设,或称“宗孔”,或称“儒兴”。崇祀之者,多为莆仙二邑之乡侨,其所奉神,为三一教主,亦称三教先生。”
1972年,西德汉堡大学教授傅吾康先生通过实地调查也撰文介绍了三一教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现状,摘要如下:
傅吾康先生介绍说,在今天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很多的三教堂,这些三教堂与道教、佛教不同,不叫寺或观,而称为堂、祠、院、洞、宫等。在这些三教堂中除了供奉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外,更主要的还供奉着三一教主林兆恩和卓晚春、张三峰以及卢文辉、林至敬、张洪都、朱逢时等神象。
在新加坡,最大的三教堂是九鲤洞,较小的是琼三堂,其它的还有天书堂、天性祠、兴胜堂等等。这些三教堂绝大多数由兴化人兴修,宗教活动也是由兴化人主持的。极少数教堂源于福州府的福清县和泉州府。
在马来西亚的三教堂比新加坡更多,全国的三教堂可能超过一千座,仅在吉隆地区据统计就有一百二十座左右。这些教堂大多集中在兴化人聚居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三教堂有宗贤堂、宗圣堂、玉山祠、三圣堂、三教堂、宗孔堂、珠兴祠、玉兰堂、普仙书院、崇圣堂、殊光书院等等。
从这些教堂的碑匾纪年来看,最早的是珠兴祠,建于1894年;其次是宗孔堂,建于1918年,大多数教堂建立于二战以后,即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也修建了不少规模宏大的三教堂。这说明了三一教至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就传入了东南亚地区,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以后,迅速传播开来,教徒数以万计,影响相当大。
==清末民国==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9%E4%B8%80%E6%95%99/346618 三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