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82
个编辑
更改
三一教
,无编辑摘要
由于当时林兆恩反对道、释者流的出世观和修行法,提出了简单易行的在家修行法,宣扬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劝人勤业行善,反对邪恶,要求教徒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同时,他还主张僧尼、道士均可婚嫁,都应从事生产劳动,不可信教废业。因此,广为群众所信仰,入教受业者遍布城乡许多地方。万历十二年(1584年)以后,三一教门徒还在兴化、福州等地兴建三教祠,作为传教活动的场所。至崇祯十年(1634年),福建已有三教祠堂近40座。林兆恩去世后,莆田、仙游城乡也普遍建立三教祠,并奉祀林兆恩的圣像。福建上而延、建、汀、邵,下而晋、安、清、漳,皆有三教祠堂,以供林子的“遗貌”。
三传弟子董史也说:“当代祠宇遍于寰区。”康熙十年(1671年),林子的侄孙林向哲说:“吾伯祖龙江先生之教,盛于往日吴、越、燕、齐、豫章之区……。今先生之祠遍天下,即一郡之内,巨丽巍焕,金碧玲珑璀璨,雕缕绣梅,数里相望。”据史志记载,1949年,莆田县境内有三一教祠堂523座,教徒11800多人。仙游县与莆田县差不多。
==传播历程==
明末清初,三一教通过兴化人及门徒漂洋过海经商和移民,传播到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等国家。港澳台和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有三一教的祠、堂、书院、洞和宫等。新加坡著名的三一教祠堂有九鲤洞、琼三堂、天性祠、兴胜堂等。马来西亚有三一教祠堂1000多座,其中较大的有吉隆坡三教堂、宗圣堂、宗贤堂、三圣堂等。祠堂内奉祀林龙江、张三峰、卓晚春、卢文辉、林至敬、朱慧虚、张洪都的神像,也有奉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塑像。
近代(清末至民国以来),三一教还辗转传入欧美许多国家。现在,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有研究三一教的专家学者。美国学者丁荷生曾多次来到莆田,调查考察三一教,撰写了论文进行介绍。日本、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学者,也有兴趣进行学术研究,有的还成立了三一教的研究机构,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尤其是日本,在国内许多文库、院校藏有《林子全集》数百卷。学者铃木清一郎,于1934年研究三一教在台湾的传播情况,在他所著的《台湾旧惯习俗信仰》中作了介绍。当代学者间野潜龙酒井忠夫等的研究成果也相当突出,影响也较大。
林兆恩在传播三一教的过程中,被其追随者不断神化,逐渐由原来的讲学者、教书先生、慈善家、隐士演变为万众奉祀的宗教主。从明隆庆六年(1572年)起,就有信徒把林兆恩奉为神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浙江方士扶鸾画三教合一图,诡称:“近诸神朝天见玉皇天尊,所事者乃三教合一像,即今之三教先生也,可传祀之。”从此林兆恩被称为三一教主。三一教也开始由学术团体向宗教方面转化。 林兆恩病逝后,三一教立即分裂为两大派别,分别从各自立场继承和发展了林兆恩在学术与宗教两方面的理论遗产。一派从学术立场上继承了林兆恩的理论遗产。他们把林兆恩看作有成就的理学家,对三一教徒的宗教迷信活动公开予以抨击。由于这一派恪守三一教的学术传统,因此只是在知识界有些影响,清朝入关以后,便湮没无闻了。另一派则从宗教立场继承林兆恩的理论遗产。奉林兆恩为三一教主,尊三一教为“夏教”,进一步发展了三一教的宗教哲学和宗教伦理,完善了三一教的教规、教仪、教阶制度。到明末清初,已经成为一个跨越福建、江苏、浙江3省,并远及北直的大教派。然而,在清朝严禁各种“邪教”的专制政策下,三一教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和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两次遭到清政府的查禁。经过两次打击,三一教从兴盛急剧走向衰微。福建以外的三一教均已泯灭,只有莆田、仙游一带的三一教得以潜伏下来,在民间秘密流传。
19世纪中叶,清政府内外交困,无暇顾及各种“邪教”活动,于是在民间秘密流传了100多年的三一教,在三一教传人的努力下,于清末民初又在莆田、仙游一带公开流行起来,并随着海外移民而传入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在当地华人世界传播,至今不衰 。
==教派研究==
而在我们国内,三一教的研究方兴未艾。近20多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展三一教研究,较为突出的有中科院教授任继愈、福师大教授刘蕙孙、博士生导师林国平,他们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宗教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上发表论文。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9%E4%B8%80%E6%95%99/346618 三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