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杨应彬

添加30字节, 2020年2月11日 (二) 07:56
无编辑摘要
然而,他捐资助学却颇为大方。[[杨小杨]]记不清父母亲两人为家乡百侯中学和其他贫困山区捐了多少钱,“就在今年5月临住院前,父亲还捐出两万元”。
三儿子[[user:杨小村|杨小村]]讲过一件事。“文革”初期,作为红卫兵的[[user:杨小村|杨小村]]带队查抄区庄附近的华侨新村,决定从抄没华侨的物品中借一块手表,以掌握时间,每人都写一张借条,用完后立即归还。这事被父亲[[杨应彬]]知道了,严肃地说:“你们参加革命才几天,怎么能拿别人的东西?就算是工作需要,也是不允许的。你回去跟你那几位头儿说,就说是我讲的,统统退回去!真有需要回家想办法去!”同时,[[杨应彬]]拿出一块戴了十多年的旧表递给三儿子,说:“这块罗马旧表是我从香港到十万大山打游击时,华南分局交通员吴德中送给我的,旧是旧了点,但还能走,你先拿去戴吧。”
“父亲对做人的大原则非常严厉,不讲情面,一直教导我们要本分做人,容不得半点虚假。”[[杨小杨]]说。
行政员、groupone、管理员
16,81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