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9
个编辑
更改
无编辑摘要
分享
为什么说端粒决定着衰老的进程?<br>
腾讯科学讯 研究表明,端粒的平均长度随着细胞的分裂次数的增加及年龄的增长而变短。端粒DNA序列逐渐变短甚至消失,就会导致染色体稳定性下降,这可能是引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端粒似乎是一种有丝分裂钟,限制者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能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端粒的长度控制着衰老的进程。端粒缩短是触发衰老的分子钟。人的体细胞每次有丝分裂,如果没有端粒酶的活化,就会丢失50研究表明,端粒的平均长度随着细胞的分裂次数的增加及年龄的增长而变短。[[端粒]]DNA序列逐渐变短甚至消失,就会导致染色体稳定性下降,这可能是引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端粒似乎是一种有丝分裂钟,限制者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能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端粒的长度控制着衰老的进程。端粒缩短是触发衰老的分子钟。人的体细胞每次有丝分裂,如果没有[[端粒酶]]的活化,就会丢失50-200bp长度的端粒,当丢失数千个核苷酸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而衰老。活化的端粒酶将会导致端粒DNA序列延长,大大延长细胞的寿命。如果把端粒酶基因导入正常细胞,细胞寿命将大大延长。这种结果首次为端粒的生命钟学说提供了直接证据。那么,端粒缩短为什么会导致衰老呢?有理论认为,端粒就像一种“时间延迟”的保险丝,经过一定数目的细胞分裂以后就被用完,当端粒变的太短时,就不能形成原来的封闭结构了。人们认为,当细胞探测到此种结构时就会启动衰老、停止生长或凋亡,这取决于细胞的遗传背景。<br>
1998年《Nature》上有一篇标题为“Extension of Life-Span by Introduction of Telomerase into Normal Human Cells”的文章说他们把端粒酶的相关基因导入到人的体细胞内,发现细胞的寿命大大延长了。大体是说,为了验证端粒的缩短时诱发衰老的分子钟的假设,两种端粒酶阴性的正常细胞,人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包皮纤维原细胞通过载体转入编码端粒酶催化亚基的基因。没有转入基因的细胞群,表现为端粒变短和衰老。而端粒酶表达的细胞群拥有加长的端粒和旺盛的分裂,还表现出对β-牛乳糖的着色减小。β-牛乳糖是衰老的生物标记物。非常显著的是,端粒酶表达的细胞群拥有正常的核型和超过该种细胞正常寿命的20倍!这样就建立了端粒缩短和体外细胞衰老的关系。这种使人类的正常细胞保持为年轻的状态在科学研究和医学中都有重要的应用。<br>
据说,Revive Skincare 和 TaSciences.com 两个公司在市场上都有基于端粒酶的化妆品。Revive的Brown博士宣称,生产一克端粒酶就要花费4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