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四国际

添加2,539字节, 2019年8月10日 (六) 03:14
壮大期
=壮大期=
 
国际托派在其兴起(30年代初期)以后的十余年里伴随着世界革命高涨而一度壮大,例如在比利时、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一定力量,在智利、古巴甚至有好几年争取到了左翼力量的多数(智利托派甚至参与了总统大选,提出十分激进的纲领)。
 
但总的来说,窃取十月革命旗号、坐拥工人阶级国家强大物质力量的苏联及第三国际官僚仍支配着整个共运,并部分地由此导致世界革命的节节败退(从中国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及导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到西班牙革命在1937年的巨大失败等等)。
 
30年代后半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时期其力量有较大发展,但直到90年代“苏东剧变”事件之前,国际托派一直是一个规模不大但十分活跃的派别,有着人数虽少但思想力量很大、仅仅在局部地区拥有显著优势的特点(例如在斯里兰卡)
 
据托洛茨基日记,在30年代中期,第四国际分子约有3000多人。在希特勒上台前,德国的托派约有750人。在遥远的中国,1931年聚集起500多人的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包括前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和一批中等干部)。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托派兴起时的大致规模。二次大战极大地损伤了第四国际的多数支部,因为托派也积极参与了各种反压迫斗争因而被迫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中国托派投入了抗日战争,他们在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等地也组织过抗日武装,并有许多战士为之献身。
 
在欧美和拉丁美洲,托派思想和活动却渐渐复苏。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即深受托派思想及其活动的影响。而第四国际的组织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获得飞速发展,其法国支部人数增长数十倍,英国支部曾多达一千多人。
 
70年代托派的传统核心据点第四国际法国支部开始派出人员投入法国总统大选,尽管得票率很小,但造成很大轰动和社会影响。出于欧洲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评估,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派”(这是长期以来最正统也最大的一个国际托派)的主要负责人、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曼德尔曾说,七、八十年代的资本主义欧洲已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条件。但为何事实上并未出现新的欧洲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这是值得第四国际分子乃至所有左翼社会主义分子反思的。
 
=分裂与统一=
=泡沫化=
匿名用户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