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无编辑摘要
{{4}}清华用ChatGPT打造了个「零人工含量」的「游戏公司」,从老板到员工都是AI的那种!
只要你提出想法,从设计到测试的完整流程,都由AI帮忙搞定。
整个过程走下来,只要七分钟就能完成,成本不到0.3美元(人民币两块多一点)!
 
[[文件:游戏公司1.jpg|800px]]
这个「公司」被命名为「ChatDev」,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聊天来进行开发。
这个「公司」开发一款游戏的平均时间是409.84秒,最快的甚至不到三分钟,最慢的也不过17分钟。
 
[[文件:游戏公司2.jpg|800px]]
消耗方面,ChatDev使用的是ChatGPT的API(3.5-turbo),平均每款游戏使用约48.5K个token。
那么,这家「公司」是如何运转的呢?
'''让AI分工合作'''
研究团队为这个「公司」设计了一套由ChatGPT串联起的「ChatChain」。
为了避免出现失误或幻觉,研发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由两个bot共同完成。
 
[[文件:游戏公司3.jpg|800px]]
具体而言,ChatDev在制作游戏时一共需要经历设计-编程-测试-文档这四个大环节。
CEO会分别与CPO和CTO进行讨论,决定游戏的呈现形式(Web/桌面/移动端…)和使用的编程语言。
过人类的影子。[[文件:游戏公司4.jpg|800px]] 此外,设计环节中,每个bot具体扮演的角色,是由两个instructor(也是bot)分配的。为了提高设计工作的质量,团队还引入了「记忆流」和「自我反思」两种工作机制。 [[文件:游戏公司5.jpg|800px]] 「记忆流」会保存每轮对话的记录,供各个bot随时翻阅,确保思路的连贯性。 「自我反思」机制是在bot们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但没有达到要求时,生成一个「伪我」,将问题和有关对话向instructor进行反馈。 设计工作结束之后,就进入到了编程环节,包括代码撰写和图形界面设计。 CTO向程序员提出要求和大致思路,然后程序员编写代码。 设计师会生成GUI方案,并调用有关工具生成图像资源,由程序员进行集成。 [[文件:游戏公司6.jpg|800px]] 编程过程同样引入了提升质效的工作机制,具体而言包括「代码管理」和「思维指导」。 代码管理机制可以保存开发工程中的多个版本,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进行回滚。 而思维指导机制的两点则是让CTO和程序员「互换角色」,相互了解彼此的想法,当出现问题时能更好解决。 [[文件:游戏公司7.jpg|800px]] 程序编好之后,就要进行测试了。 测试环节分为对代码的审查和实际运行两步,涉及「代码审查员」和「测试工程师」两个角色。 测试过程同样引入了「思维指导」机制,当测试反馈不明确时,程序员和测试工程师会进行角色互换。 [[文件:游戏公司8.jpg|800px]] 测试完成之后,游戏的本体就大功告成了,接下来要做的是撰写文档。 文档主要包括环境说明和用户手册两类。 前者说明了游戏运行所需依赖的环境,由CTO指导程序员完成。 而后者则由是CEO决定包含的内容,交由CPO进行生成。 [[文件:游戏公司9.jpg|800px]] 到此,一款游戏的开发工作就全部结束了。 除了提供开始的想法,整个流程再没有出现过人类的影子。
当然,这个流程中的对话、代码等信息对人类都是可见的,确保了开发的灵活性。
如有需要,也可以进行人工干预,比如替换掉生成的GUI。
 
[[文件:游戏公司10.jpg|800px]]
以上就是关于ChatDev工作过程的全部介绍。
'''团队简介'''
ChatDev由清华大学NLP实验室孙茂松教授指导打造,他的研究方向是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理解、中文信息处理等。
还有团队利用AI控制角色,在南方公园的背景之下做出了一集电视剧。
 
[[文件:游戏公司11.jpg|800px]]
你认为AI还能模拟出什么样的环境呢?欢迎评论区交流。
----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617434014924348603%22%2C%22sourceFrom%22%3A%22search%22%7D&isBdboxFrom=1&pageType=1&rs=3060657059&ruk=g5NAP4O-KfoCXG-SlTFpDA&sid_for_share=57654_2&urlext=%7B%22cuid%22%3A%220aHOtg8P2i_Bavai0u2ef0al28gri2a0guvh8g8fv8Kr0qqSB%22%7D&sShare=1量子位2023-07-19 14:51北京]
行政员、groupone、管理员
16,8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