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无编辑摘要
咱们那几位明星大佬,谈来谈去还是什么“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什么这个度、那个狐、什么团的,说到底都是帮着企业主搞流通的,帮企业主薅消费者的羊毛。
什么团啊、零售啊怎么说也算商品流通,还算是个正事,但事实是大佬们现在主玩的都是金融:什么这个白条那个白条的,这才是大佬们赚钱的核心手段。
 
大佬们玩法这么单一,下层的小鱼小虾能玩啥?底层吃瓜群众不要信什么创业培训了,都是瞎扯淡。
 
没有新科学技术,没有新的经济动能,没有增量,只有存量竞争,说白了就是互相玩,财富互相转移,穷了这家富了那家,有份工作就好好干,不想工作就尽量把钱投入资产。
 
什么共享模式啊、新能源啊最后一地鸡毛,现在看5G可能有希望,但不关老百姓事,人生有几个20、30年去等待啊?
 
在没有新的科学技术引领新经济浪潮之前,赚钱套路逃不出以下三种:
 
底层赚钱套路:收智商税
 
核心:信息不对称。
 
模式:诓。
 
收智商税发展到现在有很多很好听的名字,其中典型的一个叫知识付费。
 
说实话,除了应用学科外(比如医术),占比最高的知识付费都是玩虚头巴脑的东西,什么创富课、经济课、心灵课、人际关系、情感关系、职业规划等等。
 
这些领域光张嘴吹牛就可以了,因为没什么实打实技术,无外乎都是思维上的套路,玩的就是刺激和牵制看客的欲望——“你想要怎么样,学了我的东西你就会怎么样”。
 
真金白银的东西很少:
 
一是“导师”们也未必知道什么是真相,这个占比很大,毕竟骗子多;
 
二是有些有货的导师,真货也大多不会告诉你。
 
收智商税是个百试百灵的赚钱套路,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更容易,收智商税在网上就可以收了。
 
很久以前玩的是线下;然后互联网来了,玩文字流,1根网线加PPT,有的连PPT做的档次都特低,也能骗到钱。现在是视频流,PPT上加点声音,或者露个脸在那义正言辞的瞎说。
 
尤其是现在自媒体培训,最典型收智商税的套路,看着“导师”们的气质感觉很多高中都没毕业,眼神里带着市井的睚眦之气。学员们一脸朝气和憨厚,自身本来咬文嚼字能力就弱,非要做梦靠文字发家…
 
知识要想卖得久,你自身思想先要有体系,有深度啊。
 
卖知识=颠覆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没这水平走不远,最后都给各个平台和高中没毕业的“导师”做了嫁衣。
 
知识付费当“导师”义正言辞瞎说,也是很费精力功夫的,都是辛苦钱,赚的都是哄人的功夫,比哄孩子要累。
 
 
 
 
中层赚钱套路:找接盘侠
 
60、70年代的生意人,都懂的一个赚钱秘诀:就是走在“模仿”的前面。
 
人都是分圈层、阶层的,圈层之间是一个下层不断模仿上层的关系。
 
下层圈子努力模仿上一级圈子的一切行为,从衣食住行到行为模式,而上一层圈子努力摆脱下层的“模仿”,追一步,跑一步,一追一跑,永无止境。
 
生意机会就在此产生了——模仿就是接盘。
 
赚钱就是拿着上层玩剩下的东西,去下层接盘侠。
 
国内高层模仿国外贵族,国内中产模仿国内高层,四五线模仿一线中产,乡村模仿县城和省会。
 
现在最大的接盘侠群体是中产阶级——人傻积蓄多能干活。
 
中产阶级模仿上层阶级:
 
衣着寻求名牌武装自己,但兜里钱紧张还穿不起,就出现了什么ZARA之类,还弄了好听的名字叫“快时尚”,没钱穷装的委婉说法。
饮食-各种口味名店;
23,882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