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中国文化印度化

添加2,498字节, 2023年8月6日 (日) 10:26
无编辑摘要
也就是说,同伊基督天主斯兰教一样,佛教在各个国家,也因为各国国情和民俗文化的不同,理解度的不同,修行方法的不同,尊崇的对象不同,也搞出了各种流派——说到底,是方式方法的不同!而不是“核心教义”的不同!
 
 
【“中国化”是个伪命题】
 
古印度佛教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基督教在唐朝初年传入中国。伊斯兰教亦是唐朝初年传入中国……它们都在中国存在发展历史悠久。
 
宗教必须适应所处的社会制度和人文环境,逐步实现吸收当地的民族文化,而为立足发展生存而服务。
 
基督教在传入中国时,也曾经像佛教那种为了传播宣扬自己,借用中华文化包装自己。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八》:"于是从那两样旧称呼以外,别想了一样新号:西哲,或曰西儒。"
 
利玛窦来华时中国人多有祭天、祭祖、祭孔的习惯。他认为秉持儒家传统作风,对中国的风俗习惯保持宽容态度对传教有利。他容许中国教徒继续保持传统习惯,主张以"天主"称呼天主教的"神"。同时认为天主教的"神"早已存在于中国的思想之中,因为中国传统的"天"和"上帝"本质上与天主教所说的"唯一真神"并无分别。利玛窦的传教方针被称为"利玛窦规矩"。——全世界翻译《圣经》,都翻译为“神”,但是到了中国,借用中国“昊天上帝”,把耶和华翻译为“上帝”!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爱国天主教”,是全世界唯一不受梵蒂冈指派的。是中国自己管理自己,是有中国特色的天主教!——这些林林总总,都是“基督教天主化”,“天主教中国化”的体现!
 
​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进入成熟期—伊斯兰教形成"以儒诠经"传统。——即用儒家文化的语言、思想对伊斯兰教经籍进行解释,阐发伊斯兰教的教义和哲理,以达到"回儒两教,道本同源"的目的,完成了伊斯兰教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系统构造完成了中国伊斯兰教的哲学体系,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教义学",出现了符合中国社会要求的主变思想和亲儒思想——中国信封伊斯兰教的回族同胞,成为“中华五十六民族之一”——这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体现!
 
所以,如果要论“中国化”,任何外来宗教为了在中国发展,都吸收、融合了中华文化!——不都是外国宗教文化?
 
如果按佛教这种理论,那么基督教现代国人普天同庆基督教节日,基督教文化设计中国社会方方面面……这也是千年传播发展的累累硕果,“基督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
81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