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子与释迦牟尼的会见及其影响

添加1,797字节, 2019年3月28日 (四) 08:54
无编辑摘要
佛陀即圣人,圣人也就是佛陀。这在佛理中可得到证实。佛理,主要在如来佛的“说法”之中。如来说法,深入浅出,多以神话故事来表达。他配称为神话艺术家。古代印度轮回报应的哲学与现实生活的考察,给了他丰富的灵感,从而创造了具有巨大魅力的不少神话。就和希腊神话中神王
宙斯的原型是希腊半岛的盟主阿加米农,以奥林匹山为中心的神圣家族的原型是斯巴达人的社会生活那样,佛经中的神话也可找到它的生活原型。<br>
例如,释迦牟尼说:“从这里往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叫‘极乐’、那里有个佛叫阿弥陀佛。他现在正在说法。那个世界为什么叫作‘极乐’ 呢?那里的众生生活在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中……彼此之间都是同学和法友。那里的自然环境无比优美……地上众宝充盈、树林葱郁,各种果子都是奇珍异宝……”这可与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在和田的游记作对比研究:“昔如来曾至此处(牛角山),为诸天人略说法要,悬记此地当建国土,敬崇遗法,遵习大乘“当建国土”,自然是建 “佛国净土”,应“敬崇”之“遗法”,当是“道流”“德行” 之法,其核心是,没有主仆,没有贵贱,一律平等,都是道家弟子,恰如“彼此都是同学和法友”。玄奘还记述,这里“气序和畅”,“人性恭温,好学好学典艺,博达技能,众庶富乐,编户安业”,确如如来所说的“众生生活在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中”。这不正是“极乐世界”的原型吗?“现在正在说法”的“阿弥陀佛”的原型再没有比正在和田搞道德之乡的、又是如来之友的老子更贴切的了。<br>阿弥陀佛又称作超日月光佛。佛经中有个“国王月光的故事”,说“在雪山的北方,有个国家叫良石国”,“这个国家的人,寿缘特高”,“不喜好斗”,多是 “仙人们”,其“国王名叫月光”,“他乐善好施,连国王的华盖、王冠都施舍出去了”。有个婆罗门无赖来到这里,要求国王把自己的头颅施舍给他。为了“布施能换来全体生灵脱离轮回的痛苦”,月光真把自己的头颅割下来布施了。这大概就是“超日月光佛”的来由。“良石”,美玉也。“雪山北方良石国”的原型正是昆仑山北坡产美玉的和田。连华盖、王冠,甚至头颅都愿施舍的国王月光,其原型是不称王的,不要华盖,没有王冠的,提倡“成功遂事弗名有,万物归焉弗为主”,提倡“爱以身奉天下,若可拓天下”的和田道德之乡的导师老子。<br>阿弥陀佛和超日月光佛的神话与“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华夏传说,不无关系。加之古代和田人称坟墓为浮图,老一辈道君的公墓是道邦中最壮观的浮图,公祭老道君的活动是当时最重要的集体活动,中国人便把老子在流沙的活动说成是 “老子入夷狄为浮图”,这样一来,佛家的佛陀与道家的浮图便含混起来了。实际上是不同的视角中出现了一个共同点,都是说老子在和田绿洲搞大道制度的社会实验,有了大成就而受人尊敬,且影响很大。
1,894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