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无编辑摘要
2021-07-15 14:29 
当一个人达到权势的巅峰后,追求的唯有世间最大的不公平—永生。
无论中西方,都对长生进行探索研究,但无人实现永生。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森的《自私的基因》说起。
==一、基因是主宰,人类是寄宿体==
1974年,英皇家科学院院士道金森写出了《自私的基因》,随后风靡世界,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书籍之一。
生物又是如何进化的呢?有性生殖。
 
我们知道,有性生殖,是由父本和母本分别提供一半含有XX或XY的染色体组成。由于数量众多,不可避免产生差错,而正是差错,造成了基因变异。
基因变异带来个体的痛苦,却带来基因的永生。
 
所以对于基因来说,个体的价值在于传承基因。生命活动的核心都是围绕繁衍展开,完成繁衍活动后,就会走向衰老和凋零。典型的如大马哈鱼等洄游鱼类,产完卵后便迅速凋亡,蝉、螳螂等昆虫。而大型哺乳动物,在把孩子养大之后,就开始进入老年。这都是基因的程序设定。
而这个程序设定,被称为衰老。
 ==二、衰老是基因损伤的长年积累==
人从受精卵开始,一路分裂增殖,快乐成长到150斤,直到53岁开始感受到中年危机——人生中最低落的时刻。
微观上,表现为基因损伤积累。
 
什么意思呢?
那么,顺着思路,我们能够逆转损伤吗?
==三.线粒体是靶点==
2019年,《nature》将线粒体列入7大抗老技术。线粒体作为细胞的“发电站”,不光负责90%以上的有氧呼吸,还广泛参与细胞分化、凋零和信息传递过程,调控细胞生长和凋亡周期。一般而言,其活性关乎年轻,活性越高,生理越年轻。
23,882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