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谢小庆谈以色列人民公社印象,大开眼界!

删除64字节, 2021年6月17日 (四) 00:01
建立于宪政和市场经济平台之上
以色列公社是建立在宪政和市场经济平台之上的。以色列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宪政体制。许多次,由于政党斗争,由于政党无法取得执政所需要的议会多数,由于政党无法就政府组成达成协议,以色列陷入了无政府状态,有的时候无政府状态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是,这种无政府状态并不会影响到以色列人的正常生活,也不会影响到经济的运转。  
以色列社会成熟的宪政体制和市场机制,既为公社提供了法律保护,也为公社提供了必要的发展动力。  以色列社会成熟的宪政体制和市场机制,既为公社提供了法律保护,也为公社提供了必要的发展动力。
==公社的“大寨之路”==  
中国山西省昔阳县有一个大寨村。那里,曾经是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大寨村民在陈永贵同志的带领下,通过自己多年的辛勤劳动,改变了自己家乡的落后面貌。  
笔者曾经访问过的位于死海西岸的“美羔羊( Ein Gedi)公社”,也是一例。死海西岸是一片几乎寸草不生的荒漠,年降雨量几乎是零。与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相比,自然环境更加恶劣。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像大寨人一样,“美羔羊公社”的社员们也凭借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奇迹。他们在完全“不宜居住”的地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迄今也是唯一的有人长期居住的植物园,为自己建设了美丽的家园,使公社的社员都生活在花园一样美丽的环境中。今天,“美羔羊公社”是国际植物园保护协会成员。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授予美羔羊公社“世界第11奇迹”称号。(2010年1月3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该报记者戴长澜题为 《现代以色列版“桃花源”》的报道,详细报道了美羔羊公社)。
==简朴的生活==  
公社的生活是一种非消费型的生活,追求的是舒适,简单的生活。公社社员非常注意环境保护。公社成员们既注意社员之间的和睦相处,也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公社所体现的共存理念中,已经不仅仅是富人和穷人的共存,不仅仅是具有不同肤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的人群之间的共存,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共存。  
==公社的工业==  
在公社发展的早期,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今天,许多公社已经不再是仅仅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实现了多种经营,许多公社办起了社办企业。  
死海的化妆品资源是以色列的“稀土”。对于这种“稀土”,以色列政府采取了特许经营的政策。在那些迷信市场乌托邦的人看来,这是政府对自由市场的干预,保护了少数企业(AHAVA公司是以色列的唯一特许企业)的垄断利益。但是,如果不采取这种特许经营政策,多家公司互相降价竞争,势必使这种“稀土”资源低价流失。这种中国企业鹬蚌相争、外国公司渔翁得利的现象,在许多行业中都存在着。结果,拥有最大稀土储量的中国却没有稀土的定价权,中国的稀土资源只卖出一个“土”价,稀土大国中国至今仍是一个稀土弱国。  
==公社的退出机制==  
由于立足于市场经济平台之上,公社存在退出机制,或破产机制。破产的结果有两种,一是被其他的公社兼并,被吸收整合;一是转型为普通的股份制商业公司。  
公社成员们非常清楚这一点。因此,他们在领导人选择,新成员接纳,对领导人的监督,重大投资决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都会认真对待自己的权利。  
==严格的准入门槛==  
显然,为了生存,为了稳定,公社不能养“二流子”,不能养寄生虫。公社成员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IQ(智商),而且需要具有一定的EQ(情商)。前者是物质生活水准的保证,后者是成员和谐相处的保证。  
不要说“懒汉”,即使是勤快的申请者,也未必能够通过为期2年半的严格审查,也未必能够在2年半的时间内获得三分之二以上公社社员的认可。  
==对选择离开的年轻人“扶上马,送一程”==  
在公社中长大的年轻人,有些会选择留在公社,会申请加入公社。另一些会选择离开。今天,基本上选择留下的和选择离开各占一半。  
虽然公社中长大的孩子只有大约一半留在了公社,但外部申请加入公社的人很多。因此,公社并不存在后继无人的忧虑。  
==公社内外的人才流动==  
居住在公社中的并非都是公社社员。今天,在春池公社中居住着500多人,其中,仅有约200人是公社成员。在我参观的位于死海东岸的“美羔羊公社”中居住着650人,其中,只有240人是公社社员。非公社成员是务工人员和借住人员。公社中的许多工作,外包给公社以外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或个人。在大量使用外来劳工方面,以色列的公社与中国的刘庄、南街、华西等集体经济组织具有相似性。  
一些公社成员不一定在公社中工作。一些公社社员会外出打工,尤其是那些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如律师,工程师,教师,科研人员等,如果在公社中无法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他们可以到外面去工作,到公司或学校中去工作。如果他们希望保持自己的社员身份,就需要将所有收入交给公社,像其他社员一样从公社领取“零花钱”。例如,春池公社医务室的医生不是公社成员,但几名护士都是公社成员。医生和护士的工资都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医生的工资直接发给本人,而护士的工资则要交给公社。  
 
在以色列的历史上,许多出身公社的政府高官在担任政府要职的时候,仍然保持着自己公社成员的身份,将自己的工资收入交给公社,从公社领取“零花钱”。离开公职之后,又回到公社中生活。  
 
公社内外存在人才流动。在公社工作的人,不一定是公社成员。公社成员,也可以到其他的机构去工作。  
==无“退休”制度==  
公社没有退休制度。他们的理念是,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有益于老人身心健康,可以使老人益寿延年。因此,公社会尽量为老年人安排适合他们做的工作。  
或者说,公社的退休制度与年龄无关,而是与老人的身体状况有关。身体好的老人,80岁还会参加劳动;身体不好的老人,也可能50岁就不再参加劳动。  
==“一家两制”==  
成年公社社员的配偶并不能因为婚姻而自动成为公社社员,也需要通过作客期和实习期的考察和全体社员投票,才能成为公社社员。公社社员结婚以后,新媳妇或新女婿可能申请加入公社,也可能并不申请加入公社。申请加入的人,可能通过投票被接收为公社社员,也可能因在投票中得不到足够支持而被拒绝。于是,就会存在一些“一家两制”的家庭。  
==公社在不断自我调整和完善==  
公社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新的问题,会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今天的公社,与上世纪中叶初建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春池公社的发展初期,曾经存在衣服共享、儿童集体居住和全免费供电等激进做法。今天,这些做法已经放弃。  
==结语==  
以色列的公社已有百年历史,已经进行了百年的探索。事实上,百年来,以色列人不仅在探索着穷人与富人的共存道路,也在艰难地探索着信奉不同宗教的不同族群之间的共存之路,探索着人与自然的共存之路。以色列的公社固然是一种经济组织,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非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不以积聚财富为目标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的意义主要不是对物质财富的分享,不是避免生活水平的两极分化,而是保持每个成员的尊严。在公社中,大家都是平等的社员,没有“老板”和“打工仔”之间的区别。  
23,882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