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蔡承祖的资料
吴县(今江苏苏州)洞庭西山西蔡人。
胞弟:蔡承新。
中共中原军区二纵十四旅攻占新野时,委任蔡承祖当了新野县长。[1]
中共鄂豫边区地方党组织抵制了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同志指导下,创建了抗日游击队。豫南有李德纯、朱大鹏领导的“信阳挺进队”;鄂中有陶铸主持的汤池训练班和杨学诚、蔡承祖领导的“应城县抗日游击队”;许金彪在孝感领导的“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鄂东有罗厚福、熊作芳领导的六大队和张体学领导的五大队……。 A
1938年5月下旬,中共湖北省委正式成立,刘青被选为省委委员。这时徐州、安庆相继沦陷,面对武汉即将失守的形势,湖北省委决定陆续将武汉地区的党员和干部派往农村,刘青奉命到鄂中。6月初,他来到天门的皂市,在书报合作社(鄂中党的地下联络点)住下来后,即通知顾大椿、蔡承祖等人召开会议,传达了省委指示,撤销原鄂中特支,成立鄂中特委,刘青任书记。这时的鄂中地区即以天门的皂市、应城的汤池为中心,开展抗日活动。
1944年7月中旬,鄂豫边区党委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等人,向四分区代表罗通、蔡承祖口授任务:坚持鄂南桥头堡,为发展湘鄂赣和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作准备。
[2]
培训班于1938年3月底第三期结业后,被迫停办。陶铸跟李范一协商,决定利用余下的经费,继续在汤池开办一所以补习文化为名的临时学校。4月中旬,汤池临时学校在夏家庙正式开办。陶铸担任校长(后由董世光)、蔡承祖担任副校长。10月,汤池临时学校在应城沦陷前夕被迫停办,共培训学员300多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