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杏:一个儒商的东莞情结

“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这是2000多年前儒学家孟子在《告子章句上》里说的一句话,被后人奉为孟子的“天爵理论”,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们视为修身齐家、安身立命的精神圭阜,也成为一代又一代儒商人生最大的境界。

人们眼中的张德杏,平和低调,斯文儒雅,有如一个布衣教师,丝毫没有那种颐指气使、挥斥方遒的老板做派,但只要一谈及宏观经济、企业管理、市场运作则眸子放光,妙语如珠,一些最前沿的经济理论他随手拈来,如数家珍。一定会将人们通常把既能统兵打仗,又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军事首领称之为“儒将”“儒帅”的头冠戴在张德杏身上,试图打开一个新时代儒商的精神世界。

118次会议笔记,一个儒商践行的社会责任

商人最怕开会,他们能躲则躲,不能躲的也是应付式地坐在那里,听凭主办方摆布。但有这样一个商人,十年如一日,每月专程从香港驱车来到东莞参加东莞市外商协会的协调会,每次会议都有自己入木三分的主旨讲话和调研心得,在案记录里已有118次。这是一个何等大的数字。难怪时任东莞市副市长江凌无比赞叹道:一次不拉参加会议的第一人!

这个商人就是张德杏。

2008年12月,张德杏被推选为东莞市外商协会常务副会长。这不仅是对张德杏在东莞发展的肯定,更是对他肩负新时代外商工作新使命的信心。担任外商协会常务副会长,说到底就是要无怨无悔地做好外商企业的服务,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他知道,激烈的市场竞争,外部经济的影响,自然资源出现的瓶颈,协助会员发展企业,已成为被称为外商之家的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一个重要的命题。而对张德杏来说,他的儒商风范展现在在这个外商的舞台,唱好外商抱团发展的大戏。接过“帅印”之后,就把“服务至上”作为外商协会的宗旨,潜心研究各大外商经营思路。

“责任大于天”,这是张德杏挂在嘴里的话。入职东莞市外商协会,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责任”,他们要团结广大外商,传播“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东莞精神,肩扛社会责任,做到以商报国,打造最具东莞特色的外商协会。

在国家出台出口退税率及各项新政调整政策时,张德杏率先到企业调研,发现企业出口下降三至四成。由于广东出口中近七成由加工贸易产生,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包括出口退税率及各项新政调整、美国次贷危机、国外反倾销贸易壁垒、经营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珠三角出口企业的大幅减少等。 他建议为了降低风险,很多中小加工贸易企业只接数额小的订单,以缩短收款周期,降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风险,把接到的“大单”拆分成“小单”来做,抵抗风险。

东南亚金融风暴后,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中,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传统来料加工企业,因产业层级低、自有品牌少、资源消耗多等因素,在今天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走向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的大趋势下,生存发展难以为继。张德杏和外商协会的同仁们都十分清楚,东莞市常被视为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一个标本城市。这个作为外向型经济突出的城市,加工贸易出口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仍占较大比重,如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等传统行业,大部分仍处在加工组装制造环节,不仅利润低下,而且抗风险能力比较差。来料加工,曾经创下东莞经济的辉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其走向广为关注。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曾经支撑和成就东莞成为经济明星的加工贸易企业,迅速失去生存的根基,导致东莞经济短时间内出现大幅波动。如何让一度占东莞经济比重80%以上的加工贸易企业起死回生,成为东莞经济再次复兴必须迈过的一道门槛。

响应政府号召,就地转型。但转型不是说转就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说服力。张德杏感到肩上的担子一斤一斤地加重。他立即带领团队,到各大企业宣讲,希望广大外商通过转型“转”出加工贸易新前程。他在调研报告里认为:近年来,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战略需要,提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并不断调整政策,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新形势下,我区越来越多的来料加工企业顺应发展,主动要求转型为外资企业,使生产、销售、资金调度更灵活,更有利于融入国内外市场与持续经营,并向海关和贸工部门提出了不停产前提下就地转型的愿望。“要针对转型升级做了很多便利的措施,既符合中央的政策又比较符合我们各大企业的实际情况,能指引清楚,为企业量身制定转型方案、提供跟踪服务等措施,加快推动来料加工企业转型。”

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会议,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调研,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香港、东莞的来回辗转,张德杏累并快乐着。

“神于天、圣于地”,一个海洋专家的儒学体现

“得非节高三峡,悟彻“八关”,惟逊志于道德性命之奥,不投足于富贵利达之场,岂能于今称述不朽哉!”明代高奣映的《瞿塘先生传》,称瞿塘先生有着山峡巫峰般的节操,悟透《易经》八关,虚心研究道德和性命的奥妙,从不涉足富贵显达功名利禄的场所,为一代风范。张德杏,这位清华的高材生,践行着节操的传承。

节操,可以是“神于天、圣于地”的哲说,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协于现实中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天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也就是说,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创业者的天和地。只有使天、地、人融为一个完美的整体,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才会成就事业的辉煌。

张德杏就是一位努力实践着把天地融为一体的人。

1944年10月,张德杏出生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河源龙川县。父亲张周文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系。中山大学,即便是现在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出身于这样的家庭,出仕当然是他的理想。可是现实并不是怎么美好,张德杏也不是一个先天聪慧的人,六岁时还吐不清楚词语,八岁看着人家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去读书,父母才将他送到当地小学读书。10岁那年,父亲张周文终于有幸自乡下迁到省城广州执教,这个乡下伢子才随父亲来到大都市广州,并就读华南师范学院附小。

张德杏永远忘不了走出乡下的那一个一个泥淖时的脚印,发誓要立志读书,用自己的光和热来改变落后的家乡。记得有一天,老师问他长大了有什么理想?他站起来,铿锵地说:做一个科学家!

理想就像火车头,拉着人生起跑。理想已经在天空飞翔了,可实现理想的征途却在地上。年小的他,早就明白这样的道理了:如果把理想比作风筝,知识就是风筝线,知识掌握得越多理想就放飞得越高。1964年,张德杏以优异的成绩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清华大学,成为当时凤毛麟角的大学生。告别了辛勤养育他的父母,告别了给他留下太多甜蜜回忆的这方羊城,雏鹰展翅即将翱翔蓝天,他的目标不是眼前这一小片天空,而是远方那更为辽阔深邃的蔚蓝。在这里,他亲眼见识过蒋南翔艾知生吴邦国李传信罗征启沈如槐唐伟汲鹏蒯大富迟群周恩来薄一波王光美等各路英雄。清华,让他知道了做人要有独立之精神,要追求自由之思想,举手投足,行胜于言。

正当张德杏扔开膀子,为实现理想发奋学习时,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在他走进清华园的第二年掀起。1970年,自清华大学绵阳651分校肆业后,来到湖南汉寿西湖农场,结识了今天他们“西湖联大”的战友们。在洞庭湖两年多,苦雨凄风、柔枝美地,互帮互爱,苦中有乐。那一段和校友如磨如砺、亲如手足的情谊,令他终身难忘。1972年被分配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无线电厂任技术员。他是被分配到这里的第九个大学生。艰苦的环境,丝毫没有改变他孜孜敬业的原始初衷,也丝毫没有改变他脚踏实地、勤奋好强的岭南之子的品格。在这间只有50来人的小型电器厂,多才多艺的张德杏提出在全国首创了露天矿山专用系列矿山仪器仪表,特别出色的是研制成功GM-2000型毫秒起爆器,以毫秒时差步进制引爆5000发以上电雷管,得到冶金部科技司的多次嘉奖。“老九”们却把她经营成一种品牌效应,成为当时湘西的一大品牌。

浩渺的洞庭湖,俊美的武陵峰,并没有让这个岭南孩子沉沦。在这里,他拜师学艺,还读了大量的古今名著尤其是专业书刊,借鉴智慧。他仿佛一匹插上双翅的骏马,目光炯炯地盯着蓝天,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翅高飞了。

机遇永远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1978年,改革开放春雷震响,一个个新的机会让一批批有准备的人抓住。这一年,国家科学大会提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也就是这一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招考研究生,张德杏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取了该校的研究生,师从著名海洋学家梁栋材先生、海洋物理学家仲其英先生。当时,他们来到广州南海海洋研究所,主要研究南海水域深度、透明度情况。走进研究所,这全然不是所谓的空调加报纸舒适的办公室生活,这里要经常坐船去大海观测及提取资料,一去就是一个多月,风里来浪里去,常常被风浪吹打得翻肠倒肚,但此时的张德杏将责任写在脸上写在心头。以自己都不禁惊奇的膂力、旋律驰骋于学海,纵横于祖国的海洋事业。其所使用的仪器、海水水下透明度义的设计与制造,在南中国海海域两千个以上实测点的实测数据,均直接参与。他通过认真观察、研究对海洋光学、海洋物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所撰写的论文不时地登在学报上,获得学术界的一致好评。毕业论文《窄激光束在水介质中的幅照度分布》,得到了评委主任、著名的物理学及光学国家一级教授高兆兰先生高度评价,获得很高评分。高兆兰教授说:这是我近年来看以的质量最高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一个不辱使命的责任使然,还是蜇伏多年在这个客家汉子内心的呼唤?或许张德杏自己也说不清楚。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备,而他毕生的事业才刚刚开始。他一展宏图的天地是那么广阔。

而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有这样一个人为他支撑着,那就是他的爱人潘卫平。

采访那天,张德杏兴高采烈地拿出一本翻得毛边的笔记本,应该是当年的日记。他说,认识现在的爱人潘卫平是1958年9月1日。

他坚定地挥了挥手,仿佛这一天就是他的宿命。

这一天,张德杏踏入了华南师范学校附中,就读初一(5)班。就在这一天,有幸认识了同学、现在的爱人潘卫平。潘卫平是何许人也?那是一个少将之女。潘卫平的父亲潘骏与张德杏的父亲一样,都是中大的高材生。文科出仕的潘骏,为中山大学第四届中文系毕业。教师中有戴季陶、鲁迅等名人,毕业后进入国民政府工作,曾被委任为国军文职少将,1947年离职迁往香港,任香港潮州公学教导主任。这个一个大家闺秀,自然引起了张德杏的注意。随着一天天的成长,潘卫平这个来自潮州的姑娘也一天天进入了张德杏的视线,并开始了向她坚持不懈的追求。

潘卫平拥有良好的教养,本真和善的人品。1958年至1964年在华南师院附中,任全校少先队大队长,由于家庭出身问题,不得上大学,于1964年高中毕业后作为知识青年,被送到广东花县新华公社岐山大队十九队插队落户整整八年。在这广阔的天地里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战天斗地,建立了至今仍然保持着深厚的厚谊。

历经了14年爱情的长跑,有情人终成眷属。1972年,也就是张德杏分配到湘西工作的时候,他们俩喜结连枝。第二年,宝贝女儿张颖的出生,为这样一个家庭增添了不少的喜庆。为了家庭团聚,潘卫平于1975年携未满3岁的女儿自大都市广州迁到被人称为“穷山恶水”的湘西,同在吉首鸦溪的自治州无线电厂工作。

1979年,潘卫平联络上离散34年的父亲并于当年携6岁的女儿到香港探亲、打工,月薪港币800元,母女相依为命,以月租350元的租住九龙深水埗桂林街44号恒城大厦12楼天台阶建的40平方英呎铁皮屋。

1984年,张德杏带着对未来生活和事业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走向香港,与妻女团聚。他要将自己的梦想已化为奋进的力量。也就是这一年,他们迈出了商旅生涯的第一步。

“仁以处人,有序和谐”,一个儒商的经营理念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论语•子罕》里的一句话,讲的是君子要具备三个标准,那就是“仁”、“知”和“勇”。仁就是关爱别人的胸怀,知就是洞穿世事的智慧,勇就是勇往直前的力量。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成为强者,就必须先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努力去做一名君子。

张德杏应该称得上这样的君子。

1984年,才来到香港的张德杏,比起那些早年就到香港或者土生土长的香港商人来说,发展显然要慢半个节拍,更何况一介书生、一直在科学领域钻研的他? 但既然已经上了香港市场经济这趟船,就得放下架子,摒弃当初端铁饭衣食无忧的心态,要在香港寻找自我发展的一席之地。走在香港的大街上,张德杏深深地思索着。 香港是一个市场经济社会,她赋予一切经济领域的自由,自由当中变化千千万万,人们面临着如何赚钱和怎么赚到更多的钱的问题。然而,对于赚钱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就会有很多人出现障碍,有的不敢面对或者耻于面对。尽管人人都明白金钱给人带来的不仅是自由,还能给人带来很大程度上的自尊和自信,但在具体操作上又陷入迷茫。

甫入香港,在经济无靠的情况下,张德杏当然想到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先在一家家用电器公司担任过工程师,后与同学合股开办贸易公司。通过几年的磨砺,张德杏深深地懂得一个外来文化人对于市场经济,不仅要有独特的思想性,更要有科学性,把自己的智力转化为有形的物质,去创造更多的财富。

一个偶尔的机会,他接手了濒临倒闭的公司“富鸿”。面对新的起点,是张德杏选择人生的一个渡口,在这个渡口,他在生活的河流中搏击、挣扎、沉浮。他想什么?追求什么?别人从不问津,他的心灵天地里留着一块小小的圣地,如同他脸上含蓄的微知,而他内心世界中一个小小的迷团——那就是富鸿的发展之梦。

学者办企业,下海经商,张德杏关注的就是其企业的人文精神。富鸿五金厂,主要生产加工冷扎铁片、电镀锌板等,其制品用途则适用于家庭电器、视听器材、电脑及配套元件、马达、精密五多配件、变压器等,看似简单加工,其可塑性却相当大。

独立经商充分激发出他的潜质。他需要的是更大的舞台。1992年,在香港同行业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富鸿,由于业务的发展需要,特别是许多相关联的企业迁往大陆生产,张德杏的心也开始萌动起来。

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里,悄然破土的春草、枝头孕育的新绿,车来车往的东深大道,无一不给人以昂扬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很快,第一次吃螃蟹的尝试在他心里逐渐酝酿成熟。“我要回内地投资发展!”这并非衣锦回乡,而是在家乡这块土地上更好地发展自我,报效祖国的培养。这一年,他将工厂设在东莞市的凤岗镇,占地面积6000平方的凤岗富鸿五金厂开始谱写张德杏第二次创业的序曲。

产业报国是每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固有的情怀和抱负,张德杏更是如此。在他看来,一个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一个没有担当精神的企业家,很难树立真正的品牌,也很难走得更远、更久。张德杏一踏入东莞这块热土,就感到浑身散发着热量,他的青春活力再一次勃发而出,凤岗人的纯朴、善良,就好像当年在湘西一样,张德杏慢慢地转换着乡情带给他的无穷动力。他以超人的胆识和出色的能力,顺应形势发展,1997年搏得第一桶金的他在凤岗再举投资,增购土地,添置先进设备——他要在这儿大施拳脚。 一个商家,是不是名副其实的“儒商”,首先要以道德标准及人品好坏来衡量,最直接的评价就是“厚不厚道”!《醒世恒言》中对商家的忠告是:“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不论什么时代,想要长久的经营企业就一定要为人忠厚,讲求诚信。作为一个学者型的企业家, 他的智慧体现在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产品大多都是同质化,决定成败的是细节。所以他在产品与服务上不断寻找和制造差异化,他说他的管理靠的就是辩证法数学运算的魔力——“四个一”相加等于成功,即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在管理上,我认为企业主要放得开,用人不疑,要注中强培养人才,一个员工在你公司打了几年工,他文化素质没有提高,则说明企业管理层的失误,这个企业必然会走向衰弱。”“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这就是张德杏成功秘诀。懂得感恩,懂得付出,乐于奉献,是他的最大资本。企业的“企”字是“人”在上,因此作为一个企业家,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商人,做人的成功在先,才有商人的成功,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一个有信仰、有情怀、有社会担当的人,其人格足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一大批人。儒商张德杏,正以自己的君子之风为凝聚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像自己一样具有君子之风的企业队伍。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他们以仁为本、以义为先,大众一心、奋发图强,在潮起潮落中稳步前进,把企业推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儒家经典《大学》里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决定其发展方向,企业做得越成功,它越就有鲜明的价值观,而企业愿景正是价值观的实施载体。张德杏说。一个领导者只有以自己的仁心来唤起企业团队的信心,通过树立共同的愿景目标,才能成功应对企业发展踏出坚实的一步。一个目光远大的企业管理者,首先要锻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努力去做一名君子,如此才会有亲和力和凝聚力,从而影响和带动整个团队走向辉煌。

透过张德杏探骊得珠的话语,我们读出了张德杏时代“富鸿”成功的奥秘所在。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一个儒商的“天眼”情怀

“我先祖无数次仰望星空

动情于你的永恒之美

长夜里刀刻笔记追随

代代相传百转千回以爱情做结尾

我今天徜徉在群山苍翠

按捺我心跳聆听细微

昼夜中光年遥远轮回

天际浩渺时空深邃我的心向你飞

向宇宙一声问候……”

2018年3月初,正当我聆听汤非这首《天眼》时,接到张德杏的电话,他说他正在贵州平塘被称为“天眼”的地方,与亲朋好友纪念南仁东。在电话中,我追问他怎么与南仁东这样的人物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原来,“天眼之父”南仁东是他的同学,也是他上下铺的哥们。南仁东这个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简称FAST)的发起者和奠基人,主导提出利用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张德杏曾多次赴贵州“天眼”探望南仁东。

2017年9月15日,当张德杏惊闻老同学南仁东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步时,切夜痛哭,与南仁东在一起的寒窗苦读历历在目,第二天凌晨他握笔写下了一段文字:

“几十年前,我们相识相知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亲如手足,形影不离,他不仅是一位天文学家,还是一位诗人,一位艺术家,是一个烟不离手、多愁善感、满怀爱心的幽默大师!

他是一个钢铁硬汉、坚韧忘我地顽强战斗了二十多年,率领一个志同道合的科学与工程团队,在贵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崇山峻岭中,建造了一座神奇的‘天眼’,他梦想成真,给世界和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一道美丽的科学风景!

2017年9月15日23时,他先我们一步,回到了天国,我们深深地怀念他,在我们心中,天上从此多了一颗星星——南仁东。”

为纪念这个科学泰斗,以表对老同学的怀念之情,张德杏当即画了一个以立体的“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为表面的“天眼”手表设计图,并加制限量版精制手表,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位“天眼之父”。


相关文章:企业精英张德杏的曲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