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第十七回:崔亮御史修殷王祠 麻姑寻亮谢修祠情”的源代码
←
第十七回:崔亮御史修殷王祠 麻姑寻亮谢修祠情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百越传奇|返回目录]]<br> {{4}} 安阳王灭文郎建立越裳国之后,越裳与北国大秦,有一个和谐相处的时期。越裳臣民,进入大秦或为官,或经商,都已成为常事。 <br> 崔亮,乃秦朝与安阳王和谐相处时的一位大秦御史。而这位大秦御史,就是安阳代雄时之一位越裳子民。 <br> 一日,崔御史南巡交趾,路过邹山。身为御史的崔某,早就听到传说,邹山乃近千年前北国殷王殒身之地。乃欲寻找旧迹,作一访古凭吊之游。 <br> 话说当年,北国之殷王,以上国之主的身份,讨伐文郎,以惩其不纳贡之罪。但当其挥军南指时,却遇到文郎巨人董天王阻击于邹山,殷王之军阵破败,殷王自身亦被射杀于乱军之中。殷王殒身后,邹山乡民念殷王乃一北国之君,理应尊重,乃为其收殓,并立祠于邹山。 <br> 崔御史寻迹问路,欲前往邹山寻找该祠宇。但待到祠宇故址时,只见处处颓垣败瓦,为祠废庙坏之景象,情景确实可悲。于是心生悲怜,遂兴重修庙宇之心。随即延请工匠,大兴土木,数月之后,庙宇修成。因传说殷王殒身后,已归“地府”,并被拥立为“地府君”,于是崔御史乃命其庙曰“地王庙”。 <br> 庙成之日,崔御史亲往祭祀,见两旁庙柱空白,乃吟诗八句,分别题写于各庙柱之上。诗曰: <br> '''古人传说是殷王,当年巡狩到此方。''' <br> '''出师未成天下主,入土已为地府王。''' <br> '''一朝骸骨留邹山,千载威灵报越裳。''' <br> '''百姓从此皆奉事,默扶国祚永无疆。''' <br> 崔亮认为殷王虽是北国之亡主,但在邹山殒命,遗体已为邹山百姓所尊重而收殓立祠礼拜久矣。殷王有灵,定会报答邹山百姓以恩泽焉。现在,祠庙崩坏,为邹山百姓福祉计,应再修祠庙,以祈殷王继续福荫邹山耳。 <br> 崔亮之善心及善举,不只为越裳百姓所赞誉,还声名远播,乃至后来进军南粤,统领交州的任嚣与赵佗,也有所闻。当任嚣与赵佗的大军入交州,驻军邹山之下时,就曾入祠参拜,并对庙宇再作重修整饬,还严令乡民,此后须依时奉祀云。 <br> 崔亮修建殷王祠之义举,还远播至地府“殷王城”的殷后耳中。她在冥殿中请来麻仙姑,央她到阳间越裳之地,代为寻觅崔亮,并代她对亮致以深切之谢忱。 麻仙姑来到交趾州武宁县之邹山,到处寻访崔亮之踪迹。但令她失望的是,乡民告诉她,崔御史早于几年前离世,此地只留下他修建之“殷王祠”了。原来,任嚣、赵佗到此地驻军时,又将“地王庙”之名改回作“殷王祠”了。但乡民也告诉他,崔御史虽已仙逝,但其子崔伟还在,并已成人,成为武宁一杰了。但伟常行商外出,甚少留居武宁家中。 <br> 麻仙姑觅崔亮而不得,寻其子亦无有踪影,惆怅之余,信步进入“殷王祠”,以作怀古之游。 <br> 时值正月上元节,香客众多。麻仙姑走至灵台之前,见灵台之上有善男信女献上之琉璃瓶一只,样子甚为标致,乃以手持玩。但一不小心,琉璃瓶坠地破缺。事为周围香客所见,群起呼喊,向她索赔。时麻仙姑身衣敝衫,身无分文;无法给出任何赔偿,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br> 各位看官,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font> [[百越传奇|返回目录]]<br>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4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第十七回:崔亮御史修殷王祠 麻姑寻亮谢修祠情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