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像老板偷师(一)——减少工作中的guess”的源代码
←
像老板偷师(一)——减少工作中的guess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来自:[http://cosy.blog.163.com/blog/static/1747638882010101901021737/] 中国人说话含蓄,说一半,藏一半;点一半,悟一半 这要是用在艺术上,如绘画中的留白,音乐中的情感,文学中的欲语还休.....这些艺术空间都会给人无尽的回味而记忆。 可是在工作中,商业往来中,也这样说一半,你自己去想,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的今天,只可能对着电脑电话直跺脚。 “这人咋就不把话讲完呢” “这人多说一句会死呀” “我明明问了三个问题,她怎么只回答一个呀,这又不是选择题” 。。。。 显然,这样的“留白”在商业往来中既是给自己心里添堵,也白白给交流横上几个障碍,又白白浪费时间再度确认检查。实在是有些吃力不讨好。 每每看到别人的回答像挤牙膏似的,挤一点,出一点,心里就烦躁。 可是仔细想想,自己何曾不是这样,别人问什么就直接答什么,没有仔细思考人家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给的信息是否充足有效。。。 然后,到了老板那里,老板很sharp的发现问题,反问我们,我们支支吾吾,可能,或许,应该..... “停停停”老板直呼,我们为什么要guess,直接向当事人问清楚呀。 然后无数封email 去回,才终于弄明白,原来这样呀,比我们当初想象的还是差的不是一点两点。 好,这次是别人问我们了,好的捏,表象的机会来了,提笔就欲洋洋洒洒的回答对方的问题如同回答考试中的问答题一样。 “停停停”老板又直呼,先别急的回复,要想想,别人为什么要问你这个问题,你给的信息足够吗?中间有歧义吗? 心里一想,真的嗯,好的回答不在于用词的华丽和高级,而是在于传递信息的有效性。想想内在联系,提供在能力范围的最大最有效信息,绝对是在工作的执行力和交流方面提高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 话是这么说,自己心里也在小声嘀咕,但也不得不承认“问的人真幸运,碰到一个替他设身处地想的回答者,怎么自己就老碰到那些把话说完会死的人”。 最近才定了一批中国的货,老板说哎呀,每次都这样,几百封邮件往来才能把事情弄清楚,存档都堆起了高高一层。 老板有次“教育”我们说:想要叫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事,不是靠大小声,和权势,而是最好靠身教,和反复的“念经”(老板真的是这样)。 仔细想想,有那么一两道理,所以也记录那么一两笔咯!呵呵 不过想太多,也是有副作用的,老板,为了你的白头发的生长速度着想,别那么sharp啦!
返回至
像老板偷师(一)——减少工作中的guess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