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南:我的观点
2019-2-23
哲圣老子道德经学研究
治国论:序
治国之道主要集中在十个章节。老子看到周室衰微,礼崩乐毁,诸侯争霸,百姓遭难,作为周王室柱下史,征藏史向周天子进谏,提出治国之策。
老子认为作为侯王,不能"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邦国的政治体制要坚守"大制不割"的原则。侯王如果能唯道是遵,以德治国则"万物将自化。"如果出現离经叛道,分裂大周王朝之为,则“镇之以无名之朴。“
作为侯王要使民富国强,天下安泰,如果出現"朝甚除,田甚荒,仓甚虚。"宫殿华丽,田园荒芜,国库空虚,而侯王却穿朝服,带利剑,吃喝玩乐,金玉满堂。这种搜刮民脂民膏,为已不为民的贪婪谋私的行为,实是窃国大盗。对贪官污吏必需绳之以法。
老子提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闰政清明,为民造福的王公大臣可以因祸得福。而酷刑害民,贪婪成性的王公大臣一定会因福至祸。
老子向侯王提出忠告:民之不畏威,则大威将至。""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老子並提出必须以法治国。处理案件必须由司法部门来执法。老子曰: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也。这是错误的。
老子进一步分折:民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飢。所以侯王要以民为本,合理征税。要使贫苦的百姓不愁吃穿住。生活有保障。对富裕贵族使他们不要压迫,剥削民众。要符合“天之道,犹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道无亲,恒与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