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院附中红卫兵评传:附中文革大事记(续)
十一、附中文革大事记(续)
附中初组的两派红卫兵组织除了政治分歧、斗争方向争论及组织分裂之外,倒也没有太大太激烈的冲突,特别是没有暴力冲突。初中的小同学局部的小摩擦有,推推搡搡有,最激烈的一回不过是在教务处楼外,初三一位同学争辩时说毛泽东思想也可以一分为二,另一群初中生认为是反毛泽东言论,揪着他打破了头,关进楼底小黑屋,过一天就放了。
附中两派对关进牛队的教职工还算讲政策,没有殴打,只在校内监督劳动。但监督者挡不住外校来串联的学生,打骂的事经常发生。有些军队子弟原来读附中,成绩不好被校长劝退,只好到八一中学去,这时回来找王屏山算账,牛队里的教工皮肉之苦是免不了的。蔡晓彦回忆这段时间,认为自己是持保护老师主张的,对追随者经常说,要讲政策,给出路。他以解放军对俘虏的政策为例,对俘虏要优待,何况犯错误的老师?高三2 班班主任陈宗澍老师几十年后仍对本班学生存有好感,通过我要蔡晓彦的联系电话。我的班主任徐巍等一批青年老师当时也支持蔡晓彦的主张,曾经通过我联系11人,要加入到附中红卫兵一边。这些事例可见蔡晓彦分寸感、政策性很强,不同于一般的造反学生。
工作队撤离,学校真空,学生斗老师斗烦了,要找些新鲜事玩。记得好玩的是去砸了学校图书馆和无线电器材室,把喜欢的书和电子元器件洗劫一空。偷来的书教会我们枪械原理,开始仿制五四手枪,动用学校机械厂机具,制作枪械零部件,顺便用锉刀磨制匕首。从书里学会配制子弹发射火药,用浓硝酸制作硝酸棉炸药。电子元件用来制作起爆定时器、电子密码门锁,我们做出来的密码锁大概是中国最早的电子密码锁了。 高三有位大同学是红卫星成员,来自武术世家,小时获得过全国青少年武术比赛名次。他和我关系很好,肯教我们武功。我们悄悄跟他学了好几个月的擒拿格斗术,报酬是我家抄家剩下的古书。实在无聊我们会到离校不远的员村珠江边游泳,算是为未来的世界大战作准备,顺便偷摘沿江农民的荔枝石榴,也被农民围剿罚款。我们的水性不错,可以泅渡十几公里到广州二沙岛上岸,衣服学解放军包在塑料袋里,用绳子拖着游。因为嘴馋,也会到附近大学家属区游逛,偷鸡摸狗打鸟,偶尔和大学生打一架。
附中最早的一场小型武斗发生在8、9月间。附中正门(南门)马路对过是华侨补校,补校后方是暨南大学,两所学校基本是华侨学生。那天上午附中初中宿舍里的主义兵闲得无聊,隔着围墙用弹弓打马路那边的华侨学生。那时破四旧的势头未歇,侨生衣着艳丽新奇,颇惹主义兵反感。主义兵占据道德高点,随意挑衅侨生,积怨已久。侨生们暗中得到暨大学生支持,已准备好一批冷兵器,准备反攻。
一待主义兵出手,那边有准备的队伍马上手持磨尖的铁水管、粗大的木棒冲杀过来。面对几十人的阵势,这边的弹弓火力很弱,威胁力、杀伤力不足。一轮冲锋,对方已抵近附中校门。附中抵御主力是初三主义兵男生,手中有自制的手枪。危急时有人大声叫喊,掏枪打!有枪的暗忖使用热兵器会出人命,不敢打。情势危急之际,有人扔出两枚手榴弹,在进攻的人群中炸开,硝烟弥漫,吓退侨生队伍。其实那是两枚自制的塑料管炸弹,响声烟火效果不错,却没有杀伤力,避免了死伤。高中同学此时赶到,关闭大门,平息冲突。这可以算是附中最早又上规模的武斗吧,我全程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