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他的那个时代

吴晓南讨论 | 贡献2020年4月26日 (日) 12:40的版本
吴南生01.jpg

《吴南生和他的那个时代》

作者:吴晓南

香港天地图书出版

父亲和他的那个时代

想起父亲,总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儿子,其实没有办法归纳他的人 生。根底上说,这是父亲一贯的想法,他说,“后辈写前人总有夸大, 就算是真实,看的人总是疑心。别人要写,是别人的事。后人写,倒 还不如不写。”他的说法当然是对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回忆文章,不 管是亲人写,战友写,朋友写,还是下属的回忆,下笔的总是丰功伟 绩,过五关斩六将。到底是不是有丰功伟绩?是的话,参与的是否仅 仅是这个丰功伟绩的一个小小的部分?这一部分是怎样构成的?是 以什么模式嵌合进历史事件?更不用说过程中的冲突,脑海里的思考, 决定的形成,诸如此类,所有这些都不曾进入我们看过的回忆。另一 个角度,当带头大哥带错了路,这支队伍里的人又会怎样?这一方面 的回忆更如明月当空,清光照人,一夕如环,夕夕如玦。

二零零四年夏,我回广州。母亲好些年来都怂恿我和父亲多谈谈, 把他的历史留下来。我屡次提起,父亲总是说,有什么好写的?现在 太多人写,有人还出文集,我看过的,没一本有意思,不过是浪费纸 张罢了。后来,父亲病了一场,住在医院,孩子们轮流守护。病房的 柜子里有一张支架折床,晚上,轮到守夜的便把折床从柜子里拿出来, 在父亲病床的下方张开铺好,然后熄灯,分别睡下。一天晚上,他睡 下有十来分钟了,躺在床上,突然却发声道,“这回出院,差不多就 到我的生日了,我把我的一些事说给你听,你记下来。”

我还没睡着,欠起了半身,见他平躺着,眼睛望着天花板,便重 躺下,应了声,“好。”

父亲出院了,到了他生日的前一天,我一提他就答应了,还约好 第二天。他说他会专门留下时间来谈。后来就有了《塞北江南》那份 记录。

父亲有“后人写,倒还不如不写。”的说法,父亲既然这样劝告 了,道理上我可以不写。但不写,又颇可惜。因为父亲的回忆是从亲 历者的角度出发的,焦距近,事件具体。而后人叙述,既可大光圈虚 化背景,也可以长焦透视,尽显纵深,距离拉开之后,自有其叙述优 胜之处。再说了,父亲那一辈人有很多事情他们不愿说,而我却愿意 挖地三尺,而我确实也挖出了一些东西。考虑再三,还是写,但我自 当以实事求是,一字一句,不夸大,不违真的原则自律。

对于我来说,写我的父亲更重要的其实是如何表述父亲那一代人 所处的时代。共产党表述自身历史的标准讲法几十年一变,代代新颖, 而我更愿意将我父亲置于坚实的土地上。凡是历史其实都是当代人从 自己视角出发的眺望。我来写,我当保证的是父亲怎么说,我自己怎 么看,一是一,二是二,不将两者混淆。这是我动手写这篇纪念我父 亲文字时给自己定下的原则,写之前先在这儿说明一下。

一、

1、父亲的想法与禁忌

《塞北江南》记录的是我父亲从出生到三十岁时段所发生的事情。 父亲说:“我到海南时间是五二年八月。我二二年八月生,到五 二年八月整三十岁。我打算按时间顺序的写法到此为止。原因是在讲 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再这样讲下去,就成流水账了。要回顾,就 得有所总结,再说,很多事情其实并不是按时间顺序发生的,因此, 三十岁以后的事不再按时间,而是想到一个题目就写一篇,或就事件 或就人物,总之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独立成篇。”

父亲又说,“我想进行的工程是想把我一生的经历记录一下。我 这个人,虽说官也做到了省委书记,但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我做 的事也是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做的事,除了创办深圳,算是由我起的头, 其它事都是大队伍作业。我处的位置,并非历史漩涡中心,回忆出来, 传统意义上记录历史或历史伟人的作用有是有些,但仅仅是侧面。” 父亲的想法相当明确,他说,“我想讲的主要是我小时候的事, 家族的事,给你们,给骏骏和苗苗这些孙子一辈的留个念想。”他的 禁忌也相当明确,他说,“参加革命之后的事,牵涉到很多人,有一 些故事很完整,可以讲一讲,还有很多事情是得留给历史的,我讲不 合适的,我就不讲了。”

父亲和他的同代人一样,在写回忆的时候有禁忌,但在生活中, 他有时会冒出一些话来,吉光片羽,里面包含了他的经历,他的思考, 他看问题选择的视角和没有展开的观点,这些追溯下去,趣味盎然。

其实,在一九八七年,父亲口述过一篇关于土改的文章,题目叫 《关于揭阳等县的土改问题》。延安之后的日子,父亲工作的主线是 土改。退休之后,他从亲身经历的角度展开思考,口述了这篇反思土 改政策得失成败的文章,刊载在1987 年5 月21 日《广东党史资料》 第32 期上。这次,他对我讲他自己的经历,他说是只讲到三十岁为 止,然而,历史是连续的,他讲的时候自然而然提到了他三十岁之后 搞的海南土改。

他说,“海南的土改不是我负责的。我主持的只是五指山区的土 改,在整个海南来说,是收尾,在整个中国来说,也是收尾。” 他又说,“只有这次土改,才是我完全按照自己心中的想法进行 的,这次土改,经过这么几十年,没有反复,没有后遗症,算是经得 起历史的考验。”

“多长时间?”我问。

“三个月上下吧。”他答。

“三个月?怎么做?”我大为惊奇。

“和平土改,就是分田分地,尽可能不去掺杂其他的东西。” 这段土改经历父亲在《关于揭阳等县的土改问题》里虽然写得简 单,但有提及。因此,我就不复述了。

说起来奇怪得很,我和父亲第一次谈起土改,不是在那次谈话, 而是更早许多。一九八七年,我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我的老板是一 位美籍华人。一天,他让我陪他到他伯父家去。到的时候时近中午, 他的伯父留我们吃饭。席间问起,我说了我父亲的名字,那老头的眼 睛突然就亮了,他说,“噢!老朋友了,你回去告诉他,你见到邓力 群*了。东北的时候,我们在一起,两个人总在嘀嘀咕咕土改的事情。” 回广州的时候,问父亲。父亲道,“怎么你见到了他?他身体可好? 我们熟得不得了,在东北的时候,就三两个人总是在讨论政策,近得 很。”

那段时间,我父亲从延安到东北,任中共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 主任,协助省委书记陈正人*同志负责土改工作。父亲不赞成那些过 左过火的做法,和汪小川*,还有当时也常在省委的邓力群总是讨论。 父亲说,“我这个人有话在心里不说出来总是不安,于是写了个报 告给陈正人。陈正人开头接受了,还表扬了我。过不久,刘少奇*同 志提出‘贫雇农坐天下’的口号,于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风 刮起来了,陈正人觉得我误了事。但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结果挨了 一顿批,政策研究室被撤销,我被派往毗邻四平长春的前线的吉南地 委任民运部长兼宣传部长。”

我追问,“陈正人当时怎么批你?”

父亲说,“其实也没什么。陈正人接到文件,急得跳脚,指着我 说,‘你,你,你这个陈南生*,你可把我给害死了,你叫我怎么办?’ 后来,在大院里,十来个负伤转地方等待安排工作的老红军厉害一点, 什么同情富农,跺着拐棍,手指都指到了额头上,我只好低头,被乱 骂一顿。”

在父亲搞特区,还有特区之后的日子,我不止一次听他叹息,“这 个邓力群,你来看看嘛,你怎么就不来。”人生的事情,老朋友的观 念一旦不同,连见面也免了。

2、人生的路向

看父亲的前半生,我首先感觉到的是历史潮流的力量。他出生在 汕头。汕头是一个近代发展起来的城市。1685 年清政府在潮州府辖 区内的庵埠设立海关总口。随着时间推移,汕头港逐渐成为潮汕地区 中心港口。1853 年清政府在汕头妈屿岛设立常关,取代了庵埠总口 的地位。1858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在1842 年《南 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的基础上,增开潮州(设在汕头埠)、台南为 通商口岸。1860 年汕头建埠,成为了一个城市。

1858 年11 月18 日,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的《俄国在 远东的成功》*一文称:“由于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使广州的一部分贸 易转移到了上海。其他的口岸差不多都没有什么贸易,而汕头这个唯 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又不属于那五个开放的口岸”。恩格斯的 这段话说明了那个时候,汕头是除了广州和上海之外最为活跃繁荣的 商业城市。有了这样的背景及后来的发展,于是便有了二十年代风风 火火的粤东。大革命东征给父亲的孩提时光注入了最早的人生色彩, 家庭的困顿,社会环境的左倾,日寇的入侵,他其实不可能不革命。 人们常说,人生的道路是自己的选择,其实不然,大历史其实才是人 生路向裹挟的力量。

塑造父亲人生的还有他最早的阅读和感悟,他追索过他祖先的事 迹,他看的第一本是《七侠五义》,接着,又看了一批春秋、左传、 西汉、东汉的故事书。他说,“战事纷纷,群雄并起,现回想起来, 看书当时,想必是心情激荡,不能止息,但岁月逝去,唯一大树将军

  • 的故事历久常新。

大树将军姓冯名异,东汉人,时辅佐后来的汉光武帝刘秀*争天 下。每战毕,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处树下,军中号称大树将军。父 亲说他阅读当时,把书往床上一放,对自己说,我将来就是要做这样 的人。”

一个人十岁开始的阅读和感悟抹上的是一个人人生的底色。最早 的人生底色与意识形态无关是我父亲的幸运。我之所以这么说,因为 我从我自己的人生经历知道,一旦意识形态牵涉其中,底色不免异化。 譬如说,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的核心却是“听 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这两句话镜像对应,不知道为什 么一旦嚼起来味道总是怪怪的。

父亲参加革命的地方是潮汕。潮汕这个地方的革命是以一茬又一 茬的方式发展的,每一次都是在几乎被连根拔起之后,又重新发芽。 一九二七年,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土地革命被镇压,南昌起义的 队伍在潮汕地区失败,潮汕的革命力量几乎全部丧失。后来重新组建 红军,又经过近十年时间,好容易在福建的漳浦、云霄、平和、诏安 和广东的潮安、饶平这些县份的山区开辟出闽粤边区革命根据地。一 九三五年十月,敌人占领东江特委所在地大南山。三七年七月,漳浦 事变发生。同年年年底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改编为新四军,整编北上。 革命力量在潮汕地区又一次仅存命脉。到了我父亲参加革命那一茬, 华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成立,革命的火焰再次燃起。这个党组织非常年 轻,非常纯粹,在那种你死我活的战争年代,组织怀疑一个人可能是 叛徒,按照常规,杀了也就杀了,但潮汕的党组织居然没有这样处理, 而是决定请示,而后又根据南方局的指示把这个人送到延安去。这样 做,当然风险极大,潮汕的党组织计算了各种万一的可能,妥善做了 的安排,然后父亲出发了。这事本来是无需我父亲去的,但潮梅地区 的党组织有恢复武装活动的想法,必须向南方局请示,两件事并成一 件,护送这个家伙上延安就成了我父亲的任务。

这个人叫姚铎*,原来是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南委)的秘书长, 后来果然叛变了。关于这事的处理,父亲说得简单,他说,他在出发 之前已经准备了预案。他发出电报,组织接到电报,潮梅地区的同志 立即按原定方案疏散了。姚铎潜回了广东,一潜回,立即被盯住,后 来打了个伏击,以牺牲了一位同志的代价,消灭了这个叛徒。


  • 恩格斯(1820-1895)Friedrich Engels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他承担了马克思逝世后《资本论》遗稿的整理和出版,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是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6-40 页。
  • 大树将军,即东汉开国名将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在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任征西大将军,为刘秀平定关中立有大功,在论功行赏之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不居功自傲,故而人称大树将军,东汉建武十年,因连年征战,病故于军中。
  • 刘秀(公元前5 年-公元57 年)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汉室宗亲,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刘秀在南阳郡起兵。更始三年(公元25 年),刘秀于鄗县南千秋亭登基称帝, 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改革中央官职,精简结构,优待功臣,休养生息,兴儒学、崇气节,被后世史家推崇为光武中兴时代。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 毛主席即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 至1976 年毛泽东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 雷锋(1940—1962)湖南人,原名雷正兴,1960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 年因公殉职。雷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
  • 彭湃(1896—1929)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原名彭汉育,1921 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 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10 月,在广东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 年8 月30 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
  • 姚铎(?--1944)广东省澄海县城关镇城南人,原名姚江宜。中学期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转移泰国,在曼谷新民学校任教,并于1935 年参加了共产党。1936 年返回香港,历任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长,闽粤赣边省委宣传部长,潮梅临时特委书记,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秘书长。1942 年南委机关被破坏,姚铎对革命丧失信心,1944 叛变,被突袭处决。

  • 邓力群(1915—2015),湖南省桂东县人,原名邓声喈,1935 年参加革命。1936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平学生联合会执委会委员、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组织部部长、中共北平东城区委干事,中央党校教务处秘书、教员,延安马列学院教务处处长、院党总支副书记,中共中央调查研究局政治研究室政治组组长,中央研究局材料室主任、研究员,吉北地委宣传部部长,榆树中心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随员,中共中央新疆三区的联络员,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青委书记,新疆日报社社长,新疆省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一办、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组长,红旗杂志社常务编委、秘书长,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干校后在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文化大革命后,历任国务院财贸小组副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常委、党组副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兼中央办公厅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组建当代中国研究所。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

参与起草《东北农村合作社组织大纲》、第一个五年计划、《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 题》、《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参与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负责编辑《刘少奇选集》,参与选编《邓小平文选》,主持编撰《当代 中国》丛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家之一。

  • 陈正人(1907-1972),江西遂川人。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土地革命时期,历任江西省遂川县县委书记、井冈山湘赣边界特委副书记、江西省委代理书记、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吉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全国解放后,任江西省委书记、建筑工程部部长、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农业机械部部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2 年在北京逝世。1980 年得到平反。
  • 汪小川(1913--2005)安徽省岳西县人。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游击队,投入反封建军阀的斗争;1932 年2 月参加红军,193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汪小川先后随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苏区、川陕根据地等开展革命工作,1935年参加长征,1936 年随西路军西渡黄河,先后任西路军政治部宣传干事、红30 军宣传部部长。1938 年受党的委派,担任新疆日报社副社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汪小川分别担任延安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科长、晋绥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吉林省委民运部副部长等职务。新中国成立以后,汪小川历任东北局宣传部副秘书长,长春市委第二书记,东北地质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等。
  • 刘少奇(1898--1969),湖南省宁乡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错误的批判,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 年病逝。1980 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恢复他的名誉作了专门的决定。他的主要著作收入了《刘少奇选集》。
  • 当时我父亲沿用去延安时用的姓名叫陈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