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半国际

来自通约智库
183.196.181.201讨论2019年8月10日 (六) 06:26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1921年在维也纳成立的中派社会党国际联合组织,其名称为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 =成立= 1921年在维也纳成立的中派社会党...”)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1921年在维也纳成立的中派社会党国际联合组织,其名称为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

成立

1921年在维也纳成立的中派社会党国际联合组织,其名称为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

因其标榜既有别于第二国际,也不同于第三国际的立场,因而称作第二半国际或维也纳国际。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新恢复的第二国际伯尔尼国际坚持和平与建设性的立场,引起许多中派社会党的不满。

随着工人激进情绪的高涨,中派社会党纷纷与伯尔尼国际断绝关系,并试图加入第三国际。

1920年7~8月举行的第三国际第2次代表大会通过В.И.列宁起草的《加入共产国际的21个条件》。中派社会党拒绝接受这些条件,决定建立新的采取中间立场的国际组织。

1920年12月5~7日,7个中派社会党在伯尔尼召开预备会议,通过《告各国社会党书》,并选出一个委员会负责筹备工作。

1921年2月22~27日,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英国独立工党、法国社会党等13个国家的中派社会党在维也纳举行国际社会党代表会议,成立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奥地利的F.阿德勒为总书记。

主张

第二半国际最初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与伯尔尼国际有明显的区别。

它自称是“力求通过革命的阶级斗争,夺取政治和经济权力来实现社会主义的各社会党的联合组织”。

它标榜在右面同所谓第二国际所体现的改良主义,在左面同所谓第三国际所体现的布尔什维主义都保持同样距离。它以“奥地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根据具体的革命形势确定斗争的手段和策略,既运用民主的方法,又不排除使用暴力和实行专政。它号召各国社会党尽一切力量反对资本主义国家对俄和匈牙利的武装干涉,促成与苏俄建立和平的经济、外交关系。同时它反对“机械摹仿”俄国革命的方法,反对俄国的“清洗”和“分裂”政策,对布尔什维克和第三国际的一些方面进行批评和指责。随着奥地利、匈牙利和德国的革命遭到镇压,欧洲革命形势趋向低潮,第二半国际的领袖们不再坚持“中派”立场。

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