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链经济下的天人合一制社会探索

来自通约智库
放下讨论 | 贡献2024年8月6日 (二) 07:04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4}} '''第一节''' 社会历史总结 在当前社会现状下,我们对于新社会模式探索的思考由来已久,那么接下来我们一 起尝试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一节

社会历史总结

在当前社会现状下,我们对于新社会模式探索的思考由来已久,那么接下来我们一 起尝试探索一番。

纵观几千年全球社会各种起落,由盛到衰,由衰到亡,继而成立新的国家,周而复 始,王朝更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强盛的国家至少会有以下特点之一或者多个特点并 存!要么以仁义治国,使国家繁荣富强快速发展。要么寻才识才用才,以才治国,使国事顺 心、内无乱民生事、外无他邦袭扰而得以安居乐业。要么广开言路、不塞消息,使君心明朗、 不受蛊惑,则可万策齐备、不惧隐患。要么开明探索、实干兴邦,使得万民拥戴、外邦朝拜。 要么法令严明、赏罚得体,使得人人路数明了、办事进退自如,则民不纠结、官不犹豫、事 不拖沓,风调雨水、人心安稳。如文王访贤、仁义安天下,汉高祖刘邦知人善任,汉武帝刘 彻实干兴邦、唯才是举,昭烈帝刘备三顾茅庐,唐太宗李世民以史为镜,宋太祖赵匡胤文治 武功,成吉思汗赏罚分明、法令严明,明太祖朱元璋处贪罚恶,四处监听,耳目众多。康熙 帝爱新觉罗玄烨文武并进、功业非凡。强盛之所以强盛,皆因上述原因。对比那些衰亡之国 则大同小异,要么残暴不仁,要么耳目闭塞,要么不理国事、任其所然,国无才、库无银、 令无行、事杂乱,岂能不亡。

而我们探索新模式必然要:择其优秀而必用、择其缺陷而改之。凡是优秀的地方必 然要合理调用融入新模式,凡是缺陷的地方或改或弃或反向而行,视情况而定。下面我们逐 一探索所有优秀产生的根本所在,进而融入新模式。

第一点:以仁治国得富强!大家都知道只有以富强作为根基才能谈发展,没有富强 何谈发展。富强者财物必多屯,生产必繁荣。那么到底什么是财富呢?从当初刚摆脱原始社 会的人民以物易物到后来以金银为媒介的买卖市场,到现在的发行货币代替金银行使流通权, 都离不开两个字:交换!那么为什么要交换呢?经过分析就会知其原因了,人生存于社会, 就会有多方面的需求,不可能所有人自己就能全方位满足自己所有需求(即便是皇帝,也有 统治扩张外交等不能自家满足的需求。),因此交换自然而然产生了。而只有通过交换满足需 求之后,才有源源不断的生产动力。生产出来的物品只要有使用价值都可以归于财富之列, 不是自用就是交换要么就是当成税务交给国家。总之,只有不断生产有价值的物品才能使财 富不断累积!而要不断生产则必须满足生产者最基本的需求,要满足基本需求又必须去市场 交换。因此财富的多少取决于交换的次数以及交换质量的充分与否!这在回链经济中,交换 属于互助循环之一。(回链:回环学中的术语,大家理解为循环体之间的再循环,属于深度 循环方式就可以了,这里不作详细解释),市场交换的根本就是互助循环,大家相互帮助形 成良性循环是为互助循环。回到前面仁义治国之道,因仁义使兵不扰民,民众之间得以充分 互助循环,从十万民众互助循环,到百万民众互助循环,因而财富不断增加,从而最终达到 国富民强,繁荣发展。因此在回链经济中,能够让财富源源不断的产生,互助循环必不可少, 必然融入其中。

第二点:识才用才攻坚克难!这点相信大家都有共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干, 才能事半功倍,逢凶化吉。那么人才是如何产生的呢?从何处得来?既然能以才为称,必然 在某方面沉浸已久,并得其技巧。我们要开通多个渠道去不间断挖掘人才,并永久性置办人 才招募办公室,安排值班员随时等待,不错过任何一个人才,能者与庸者的最大区别是放错 了位置,仅此而已。第三点:广开言路,实干兴邦,令行禁止。因古今条件不同放在现在则需要变动 一下,是思维不僵化、执行力强、学会自我约束等,这些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讨论。 分析完以上几点接下来我们开始把以上分析融入新模式,加强新模式生存空间,我 先说说天人合一制是什么。

当时古人开始提出天人合一,现代也有运用,综合来说主要指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 处,融合为一,达成生态循环。而当下也是万变不离其宗,通过认知规律,应用规律,再运 用熟练达成深知规律,到利用熟练深知的规律去触碰新的规律,逐层递进,周而复始,不断 打开新的未知圈子,向更广阔的未知圈进军。圈子越大,天人合一越充分,进而形成良性进 境循环,以至于无穷。这就是天人合一在回环学中的解释,感兴趣的朋友以后再讨论。

第二节

合一制介绍

合一制秉承天人合一观念,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维护客观资源的合理配 置与应用,以发挥最大价值为最终目的,合一制的核心即为:共存共生。它所主张的所有制 为公私合一制,公共的部分公有,私人的部分私有,在承认合一制并参与其中的话,当其中 某些事物资源功能不能够充分发挥的话都得参与到资源配置的总体调度中来(部分私有资产 除外)重新配置使得功能发挥最大化,价值得以最大化释放。总体来说,凡是能够促进生产 快速运转的资源都要合理配置达成快速运转的循环产业链。

生产属于密集劳动型组织,必然有其管理者,在传统社会中管理者,要么继承管理 权,要么从大众被提拔起来,要么被更高的领导指派而来,而在合一制中,是以投票选择而 定。每位候选人需要做一个资源配置循环产业链说明书。大家根据配置价值和循环可行性以 及对当下集体带来的优劣势进行比较,投票选择出最优方案,则该方案的候选人在此次循环 经济建设中总领所有资源的配置权限。同时当运行过程中出现与说明书或事实(促进循环为 大方向)不相符的情况,大众有权要求其停止配置权,直到回归正确路线为止。并且对于出 现违背循环链接规律的情况时,取消其配置权限,重新投票选择新的候选人。宗旨为:能者 参权,三方合理(资产配置合理、生产方式合理、人员组织合理),违背收权。

合一制的分配方式共有三种:其一,所有参与者基础生活资料全免费(吃穿住用行), 伙食全免,根据循环经济体量大小确定伙食质量,服饰发放为全年免费发放几套(具体件数 根据情况合理而定)。住房全部免费、水电费全包(为避免浪费,实行平均值补贴)、物业费 全包、不收停车费等乱七八糟的费用,生活用品定期发放,出行方面公事公办费用全免,个 人出行免费至最高限额。其二,当候选人的方案被当选之后,候选人成为这一期循环经济建 设的主任,在循环经济建设期间有最高权限,可以把整个建设分为不同类别的任务包(分好 多层次,不同的人承接不同层次的任务),发布到公共平台上,由大众中有这方面才能的人 承接,承接者带领其团队去开发建设,完成任务后将获得相应的任务报酬(报酬不会低于当 地同工种的平均水平)。其三根据任务承接数量累积获得相应层次的大福利。承接越多,福 利越大,上不封顶。以上三点是合一制的分配模式,除了上述情况外,对免费部分不满意者 可自行选择其它消费形式,不在进行额外补偿。

合一制始终坚持能者管理,能者权责合一,最大限度挖掘人才,实行以才治国的方 针,从村配置到镇到市到国家均是如此。有多大才能就发挥多大空间的配置,人尽其才。对 于所有资源合理配置达到生态平衡、资源平衡、用度平衡,物尽其用。用合理的人才去合理 的配置合理的经济循环产业链,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圆满境界。

通过投票选择最优方案对应的候选人为该方案实施期间的管理者,管理者通把各种 任务发布到公共平台上,大众根据力所能及的任务承接之并与他人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内容,进而获得相应的报酬。任务分好多种类,一是日常任务,二是循环建设任务,三是循环经济 维护任务,四是脑力类,研发新循环碰到的难点任务,五是因民众矛盾问题发布的寻找最优 解决方案的任务,六是突发状况下的紧急调配任务以及其它任务等。

关于全员免费层级的说明,根据循环建设的体量和数量分为不同层次的免费程度, 第一层只保证基本衣食无忧,第二层增加住房和出行部分免费,第三层增加不同比例的医疗 补偿,第四层增加公共设施建设和某范围内免费的情况(比如全市内公共交通全免,全区内 出租车全免,全镇内充电桩全免,全村民意外伤害治疗全免)。第五层孩子因教育产生的费 用全免,老年人养老养病殡葬全免。乃至第六第七第八等等等等,总之循环经济体量每提高 一层,上升层级的服务质量提高一层。

对合一制感兴趣的朋友以后再讨论。

第三节

回链经济建设展望

在以往社会中,因各种原因,生产者与生产资料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压迫与破坏, 导致生产力受挫,这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在历史周期中又无法避免,因而出现此起彼伏 的社会现象。为了终结这种恶性循环,回链经济提出天人合一制,能在根本上杜绝这种恶性 循环的继续。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循环模式,提出用人才配置循环经济快速运转模式,提 出物品资源之间的生态化运转循环模式,最大程度的做到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最合理调配, 从此避免压迫与破坏。即便是资本家要来模仿,只有两个结果:一模仿其表,做不到天人合 一循环配置的情况下,只能消耗本金维持形式。二即便真的得其精髓做到真正的天人合一, 那么正好用他们的资金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运转分部,等于扩大了合一制根据地。合一制覆盖 范围越广阔,则回链循环越巨大,经济效率越快速,则距离大同社会越接近。

即便当下回链经济模式难以落地,随着社会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客观规律被认知清 楚,总有那么一个规律集成者会发现所有发展最终指向都为:天人合一制!尊重人的客观成 长,尊重自然的运转规律,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认知规律,应用规律,从未知到已知, 从不明确的规律到明确的规律,从尚未应用的规律到可以应用的规律,从此规律认知到彼规 律,循环深究,以至于穷,天道也。

历年来的社会,不知多少先行者为探索新模式新局面抛头颅洒热血,唱出得民心者 得天下,唱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只是又岂能仅仅在于笑谈中,我们能在别人的笑谈中 继承先辈们的愿景,那么后来的先行者同样能在他人的笑谈中继承我们的愿景,这种传承精 神,永垂不朽!文字不灭,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