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6次会议纪要9月11日
9:30-11:00本次会议是讨论自我的实现细化。
以下为发言记录整理:
李德万:讨论下自我的信息圈要怎么做吧。
码农:等一等,意识是啥没说清楚呢,意识等于自我意识么。不要回避这问题。再说,一般认为意识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看起来这和信息圈没啥关系吧。
群演龙套:看了下某百科,又好像是有点信息圈的意思。意识,它是人类和动物大脑的一切活动及结果,即作为具有自觉性的思维。自觉即能动地认识及指导人类的自我自由的实现。当前意识本质研究的困境,一方面在于自然主义认识模式无法对大脑结构和社会语境做出完全等效的模拟,另一方面在于缺少相应的哲学命题和范畴。我也有疑问,意识和自我意识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先有哪个?
软萌:对呀,不只这两个,还有显意识、潜意识、无意识、群体意识这些呢。哦,还有这些扩展的“意识”,危机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强者意识……
渣男:你这是瞎扯蛋意识。
李德万:跑题了。我们要讨论的是在计算机上的实现,请从数据、算法、软件、硬件、信息系统的角度去谈。
2048:你们想复杂了。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去分析,先不纠结这些意识到底是什么意思和互相的区别,其实更容易理解是怎么回事。生物智能的各种反应,都是通过内部信息的状态(内感知),和外部信息影响感官(外感知)汇集到脑子里,脑子再对这些信息处理的结果。再进一步思考,其实外部信息也是通过影响内部状态来让脑子认知外部的。所以可以说,生物智能都是通过内感知内操作来完成所有功能的。生物智能的结构就是说有IO的信息圈或者信息回路。似乎说圈不太合适,还是用回路吧。回路是可以多层次的交错的结构,圈听起来就是单一环形回路,还有区域的含义,出圈、饭圈、商业圈等。
码农:这个信息回路的模型看起来是比较简单也容易理解。那么用这个模型怎么理解意识?
2048:先确认前提,通常说某动物某人有意识,是指能够对环境、自我形成认知并可依据认知去自主行动。说某动物某人有自我意识,主要是指能在所认知的信息中明确划分出自身,并对自身和其他智能个体具备意识,以及自身和其他智能个体能够发出行为与环境交互的情况,有足够的认知。
如果接受这个说法,那么意识就是内感知内操作能力,通过这些能力去认知外界和自身,并依据这些认知,可出现有目标的自主行动。
码农:这个模型怎么认知?
2048:在这里,认知是将感觉到的信息与已有记忆关联,并提取一般性、关键性、共性、恒常性、规律性信息的过程。首先将内感知内操作的信息对象做时空关联,比如将单次注意力活动中一起感知到的信息归为一个集合,这个信息集合可以称为某特征、指代、概念、语义、事件等等,然后与已有的记忆做关联,内化为增量记忆。多个类似的记忆叠加,可使大概率出现的信息在遗忘的淘沙过程中凸显,从而发现一般性。在今后再次感知到相关的信息,就可以触发相关的一般性记忆,完成认知。
码农:这有不少问题。感知的信息归为集合后遗忘,似乎只能解决形象信息,理性逻辑也能用这方法实现吗。记忆如何内化、如何索引,如何触发。触发的记忆如何判断是记忆,而不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2048:理性逻辑自然也是通过感知学习的,通过感知的扳手指头方式学理性加减有什么问题,难道是意念直接沟通神灵学习的么。生物脑子肯定不会是像硬盘一样有静态存储介质来做记忆。目前获得比较广泛认可的说法是,记忆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连接权值、牢固程度。计算机上是要照此实现类人的记忆,还是采用通用的数据库或简单的keyvalue存储,还需要研究和尝试。
码农: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计算机上的实现,如果就按照硬盘内存的方式来处理记忆,可能也没有什么问题吧。
2048:也许吧。记忆的细节问题,需要先确定记忆在计算机里的数据结构再讨论比较好。先解决理论方面的吧。
渣男:我也有疑问,这个模型怎么实现本能?
2048:信息回路对信息的处理方式有这么几种基本情况,第一种情况,感知的信息形成后在脑子里一路畅通无阻快速“向前”输出到肢体或内脏器官。比如手碰到烫了疼了会躲开,小孩子听见嘘嘘什么的,这情况可以对应到本能、无意识、潜意识。第二种情况,当多个感知信息同时在脑子里形成时,如果脑子处理信息的时间资源是有限的或者不同的信息驱动的肢体存在冲突,这些信息在快速“向前”的时候就会互相争夺资源,优胜者抑制其他信息。比如眼花缭乱,手忙脚乱,集中注意力专注做某事两耳不闻窗外事等。这可以对应到注意力竞争和切换机制。第三种情况,感知的信息找不到现成的输出通道,或者已知的通道因条件不足无法执行。这时,就需要思考,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基于对环境、自我的不同程度认知会形成不同的的驱动力和执行力。具体可以是放弃、茫然发愣、焦虑不安干着急、试错、思考对策等。
软萌:对环境、自我的不同程度认知,也会影响感知吧。如果有个小婴儿遇到个什么危险事件,大概会因为无法识别不知道是危险,而没有任何应急反应。有感,但无知。那小婴儿算是有自我意识吗?
2048:意识能够自感知,但是能清楚认知到其中的自我,并从自我角度观察和思考,才可以称为自我意识。如果真有一个人从来都是从集体、群体角度去思考,就也说不上是有自我意识。小孩子对自我的认知也是逐步形成的,他们表达自己感受能力有限,受交互和沟通限制,不好用成人的智商情商性格人格等测试去衡量小婴儿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块物体在那里可以测量,也没有个什么输出功率,就是智商测试也得先知道什么是测试和试题。
群演龙套:有点跑题了,这个模型如何实现自感知呢?
2048:比较简单可行的自感知,实现方法是将自己的对内对外输出和内部状态信息的主要特征,通过一部分回路再次输入并提取特征,再用自己已知信息去关联和解释,实现自解释自识别。最后就是自操作,对内输出去改变自己的一部分可变性较大的心理状态,对外输出就是改变肢体行为。
人形:这样的话,关联和解释就会包含有自我的色彩,信息变得主观。
软萌:主观才对啊,巨巨就可以有感情了呀。
2048:关联和解释的程度有感性和理性的,比如原始的感性认识是我累了要休息,我干一天工作会累,理性解释是用生化理论、心理学、智能理论、社会环境等一般性规律解释自己的处境,有什么可行的方法去做出改善和改变,让自己以后不会再这样累,从而具备有效掌握控制自己精神状态的能力。通过使用多种已知和可推导的信息来关联和解释自己,形成对自己的多个层次和角度的认识,与其他个体相比有什么共性个性,并能对自己的状态有所控制,就是理性认识理解自己。
路人甲:哦,先是从感官获取客观的信息,然后感性认识给这些信息刷上主观的色彩,然后广泛关联之后,主观又会弱化,理性认识增强,客观主观互相转化,又是统一的。
2048:是的,统一的。通过感官获取到的外部信息,会成为自己状态变化的一部分,也就是将外部的世界通过感官映射到信息回路内部,成为我感知到的原始信息世界。自己的状态包含外部世界原始信息以及我的相应感受和理解,通过自感知映射到信息回路,成为充满我的感受和理解的世界。通过这个信息回路,对外部事物的信息处理,就可以和自感知的信息处理方式统一了。
我不论是直接看见听见摸到某事物,还是通过传媒间接了解某事物,其实这些都是我脑子里的映射,也就是我感知到的世界里的事物。从某事物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等原始的信息,是否能拿起它?吃掉它?到名称、用途、来由、历史。随着关联信息的广泛、深入、复杂,就形成理性认识,比如事物对我有什么用?我拿来做有趣的事情?什么物理化学价值价格社会文化属性,并推导出该对象的运行痕迹、影响,如何与其他对象与我互相作用等等的过程。推导出的一般性规律性信息越多,理性认识越深刻。
群演龙套:感觉有点简单呢,机器实现类生物智能,具备自我意识的方法如果就是这样,为什么以前都没有人想到。
人形:我觉得智能的一切都是简单的才是合理的,符合直觉的。自然智能不可能有强大预知能力,提前亿万年就知道自己需要自我意识,然后朝着目标不断代代演化。至于没有人想到,可能都想得太复杂了?
路人甲:难说有没有强大预知,连电子都那么神奇了。如果亿万年前的细胞和环境一起通过某个机率波算法计算到了未来,就自然会沿着既定的命运时间线,代代演化啊,哈哈哈。
软萌:这哪里简单了,主观体验可不简单。比如,我看见的颜色究竟是什么咧。自然界的单色电磁波长是没有对应到白色的,白色是混合的结果,但是我却能形成白色的感知。红光+绿光并不是黄光,但是我看见了不存在的黄光,难道我长了一双假眼睛。视网膜只是受到不同波长刺激,我为什么会有红彤彤、黄灿灿、绿油油、蓝盈盈的感觉?
码农:白色感知和假黄光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你感知的是波的混合情况对你感官的影响,而不是感知到底有什么波。
谜语人:对于一个信息系统来说,什么是主观的舒服,客观的舒服,什么是统一的难受?信息系统怎么知道自己舒服还是难受?
李德万:问题变得复杂和深入了。不管怎么说,信息回路是个值得一试的模型,似乎能很大帮助感知和理解的实现。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时间到了,这次会议先这样,下次再继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