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https://mp.weixin.qq.com/s/rC_-6wCTd_Ok-WO5wDn6fQ”)
 
第1行: 第1行:
 +
关于五运六气,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大规律首先从年份对应的五运六气规律出发,这是一条主轴的线索,也就是把逐年的五运六气特征找出来先。
 +
 +
五运:金、木、水、火、土;
 +
 +
六气:燥、寒、风、热、湿、暑;
 +
 +
 +
 +
 +
一点要弄清楚什么是干支纪年,接着对照下面的规律;
 +
 +
五运排序规律:
 +
 +
甲己合化土运,甲太过,己不及;
 +
 +
乙庚合化金运,乙不及,庚太过;
 +
 +
丙辛合化水运,丙太过,辛不及;
 +
 +
丁壬合化木运,丁不及,壬太过;
 +
 +
戊癸合化火运,戊太过,癸不及。
 +
 +
六气排序规律:
 +
 +
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
 +
 +
丑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
 +
 +
寅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
 +
 +
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
 +
 +
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
 +
巳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
 +
 +
归纳起来就是下面这个图。
 +
 +
 +
 +
例题示范:2020年,其五运如何?六气如何?
 +
 +
2020年为庚子年,庚:太商(金运太过);子: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
 +
 +
会查表,甚至会对应一些气象疾病现象之后。
 +
 +
人们会思考一个问题,这些规律靠不靠谱,到底有没有什么依据,或者就是一个迷信?
 +
 +
大的道理就不讲了,我们今天就说一个已经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在太阳系内,各大行星的运行规律如下,
 +
 +
太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年,这是一个标准单位;
 +
 +
月球: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圈1个月,12个月为一年;
 +
 +
水星公转周期:T=87.969日≈10/41年;
 +
 +
金星公转周期:T=224.701日≈5/8年;
 +
 +
火星公转周期:T=686.980日≈2年;
 +
 +
木星公转周期:T=11.862年≈12年;
 +
 +
土星公转周期:T=29.458年≈30年;
 +
 +
也就是说,当地球公转1周或太阳循黄道运行1周历时1(回归)年时,水星历经4.1周、金星历经1.6周、火星历经0.5周、木星历经1/12周、土星历经1/30周,这些称为运动状态1,对标地球年这个基准单位。
 +
 +
当地球公转n周或太阳循黄道运行n周历经n年时,水星历经4.1周×n、金星历经1.6周×n、火星历经0.5周×n、木星历经周1/12×n、土星历经周1/30×n,这些称为运动状态n(n=1,2,……60,61),各状态列于表4中。
 +
 +
这表示当太阳绕地周转时,水、金、火、木、土五曜每经10、5、2、12、30年各转41、8、1、1、1周回到原点。
 +
 +
 +
 +
 +
 +
太阳、水、金、火、木、土六曜相对于地球,相对对人类观察其运动有1年、10年、5年、2年、12年、30年轮回准周期;
 +
 +
当太阳视运动周转60周、历经60年回到原点时,水、金、火、木、土星各周转246、96、30、5、2周回到原点,太阳和五曜周年视运动具有60年轮回准周期性。
 +
 +
其实,还有更大的周期比如:180年,360年,4320年,10800年等周期特征,我们先了解60年这一个周期规律的特征就好了。
 +
 +
古代的七曜是一个统称,指的是: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相对于地球的统称。
 +
 +
60年周期,又是10年周期和12年周期的的最小公倍数。
 +
 +
我们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周期性比较好理解,但不直观。
 +
 +
中国古代就是采用一种象形文字的符号体系。
 +
 +
 +
 +
所以,他们选择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
 +
 +
 +
 +
根据气象特征,五运(金木水火土)和六气(寒燥风热湿暑)这些特征,对干支纪法体系,进行一些相关的赋值。
 +
 +
搞得后来的人,看到甲乙就联想到木,看到甲己就联想到合化土,等等相对难以解释的文化现象。
 +
 +
弄清楚了这些,五运六气基本的推算也知道了,当做数学工具,别想太多。
 +
 +
基本的周期原理,就想想天文学家是怎么观察总结的,就会有贴近科学的真实感。
 +
 +
 +
 +
 +
 +
 +
 +
 +
 +
2020年的六气推算练习
 +
 +
 +
 +
五运六气最早来源为《黄帝内经》运气七篇.
 +
 +
五运六气基本框架:年运、司天、 在泉、主气、客气。
 +
 +
年运源自当年天干。
 +
 +
司天源自当年地支。(司天:大寒后12个节气)
 +
 +
在泉与司天固定对应。(在泉:剩下的12个节气)
 +
 +
主气与二十四节气固定对应。
 +
 +
客气与司天固定对应。
 +
 +
(简而言之,年运由天干定,司天和在泉由地支定,主气由二十四节气定,客气由地支定)
 +
 +
(五运六气的输入就是天干地支和二十四节气,输出用来指导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生产。)
 +
 +
(太阳系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夜里肉眼可以看到的,古代天文以此为准。其中土木两星从体积质量上来说区别于金水火三星。尤其土木的周期一个30年一个12年,而火星周期2年不到,金星水星周期1年都不到。)
 +
 +
(干支纪年法是客观的对土木两星在太阳系运行角度的事实描述。)
 +
 +
干支纪年:
 +
 +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
天干对应太阳黑子周期约10年。
 +
 +
地支有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
地支对应木星周期约12年。
 +
 +
(注:干支纪年法是假象天体太岁运行轨道记年。太岁轨道是对岁星轨道的理想化。岁星即是木星的古名。木星周期约12年,土星周期约30年,公倍数约60年,所以干支纪年60年一个周期。火星、金星、水星周期过小不影响60年干支周期)
 +
 +
五运即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太过与不及)。
 +
 +
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
 +
 +
五运六气 三步推算法
 +
 +
第一步:中运(五运、年运)
 +
 +
天干定五运: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
 +
其中阳干即甲、丙、戊、庚、壬表示太过;
 +
 +
阴干即乙、丁、己、辛、癸表示不及。
 +
 +
(如2018 戊戌年,天干为戊,戊癸化火,戊属阳干。故今年的中运是火运太过。)
 +
 +
第二步:司天、在泉
 +
 +
(地支定司天,司天定在泉)
 +
 +
子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丑未之年太阴湿土司天,寅申之年少阳相火司天,卯酉之年阳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巳亥之年厥阴风木司天。
 +
 +
(司天与在泉的关系就是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即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少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厥阴)在泉。依此类推。)
 +
 +
三阴三阳的次序:(源自《黄帝内经》的定义)
 +
 +
一阳为少阳,二阳为阳明,三阳为太阳,一阴为厥阴,二阴为少阴,三阴为太阴。
 +
 +
(司天为阳,在泉必定为阴。司天为阴,在泉必定为阳。即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少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厥阴)在泉。依此类推。)
 +
 +
(如2018年为戊戌年地支为戌,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因此今年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
 +
第三步:主气、客气
 +
 +
主气与二十四节气固定对应。(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角度对应。)
 +
 +
初之气 一阴 厥阴风木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
 +
二之气 二阴 少阴君火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
 +
三之气 一阳 少阳相火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
 +
四之气 三阴 太阴湿土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
 +
五之气 二阳 阳明燥金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
 +
六之气 三阳 太阳寒水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
 +
客气是由司天、在泉决定。
 +
 +
客气推算两原则:
 +
 +
1、客气循环:(如同上文主气的循环规律)
 +
 +
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
 +
 +
2、每年的第三个客气始终与当年司天相同。每年的第六个客气始终与在泉相同。
 +
 +
(比如2018年,司天太阳寒水, 在泉太阴湿土。)
 +
 +
(于是客气就是:少阳相火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
 +
 +
(其中第三个客气始终与当年司天相同,第六个客气始终与在泉相同)
 +
 +
五运六气天文意义
 +
 +
年运(源自天干):表达太阳黑子周期。
 +
 +
主气(源自节气):表达地球公转角度。
 +
 +
客气(源自地支):表达太阳系金木水火土五星角度的综合评价。
 +
----
 
https://mp.weixin.qq.com/s/rC_-6wCTd_Ok-WO5wDn6fQ
 
https://mp.weixin.qq.com/s/rC_-6wCTd_Ok-WO5wDn6fQ

2020年1月4日 (六) 07:14的版本

关于五运六气,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大规律首先从年份对应的五运六气规律出发,这是一条主轴的线索,也就是把逐年的五运六气特征找出来先。

五运:金、木、水、火、土;

六气:燥、寒、风、热、湿、暑;



一点要弄清楚什么是干支纪年,接着对照下面的规律;

五运排序规律:

甲己合化土运,甲太过,己不及;

乙庚合化金运,乙不及,庚太过;

丙辛合化水运,丙太过,辛不及;

丁壬合化木运,丁不及,壬太过;

戊癸合化火运,戊太过,癸不及。

六气排序规律:

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

丑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

寅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

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

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巳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

归纳起来就是下面这个图。


例题示范:2020年,其五运如何?六气如何?

2020年为庚子年,庚:太商(金运太过);子: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

会查表,甚至会对应一些气象疾病现象之后。

人们会思考一个问题,这些规律靠不靠谱,到底有没有什么依据,或者就是一个迷信?

大的道理就不讲了,我们今天就说一个已经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在太阳系内,各大行星的运行规律如下,

太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年,这是一个标准单位;

月球: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圈1个月,12个月为一年;

水星公转周期:T=87.969日≈10/41年;

金星公转周期:T=224.701日≈5/8年;

火星公转周期:T=686.980日≈2年;

木星公转周期:T=11.862年≈12年;

土星公转周期:T=29.458年≈30年;

也就是说,当地球公转1周或太阳循黄道运行1周历时1(回归)年时,水星历经4.1周、金星历经1.6周、火星历经0.5周、木星历经1/12周、土星历经1/30周,这些称为运动状态1,对标地球年这个基准单位。

当地球公转n周或太阳循黄道运行n周历经n年时,水星历经4.1周×n、金星历经1.6周×n、火星历经0.5周×n、木星历经周1/12×n、土星历经周1/30×n,这些称为运动状态n(n=1,2,……60,61),各状态列于表4中。

这表示当太阳绕地周转时,水、金、火、木、土五曜每经10、5、2、12、30年各转41、8、1、1、1周回到原点。



太阳、水、金、火、木、土六曜相对于地球,相对对人类观察其运动有1年、10年、5年、2年、12年、30年轮回准周期;

当太阳视运动周转60周、历经60年回到原点时,水、金、火、木、土星各周转246、96、30、5、2周回到原点,太阳和五曜周年视运动具有60年轮回准周期性。

其实,还有更大的周期比如:180年,360年,4320年,10800年等周期特征,我们先了解60年这一个周期规律的特征就好了。

古代的七曜是一个统称,指的是: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相对于地球的统称。

60年周期,又是10年周期和12年周期的的最小公倍数。

我们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周期性比较好理解,但不直观。

中国古代就是采用一种象形文字的符号体系。


所以,他们选择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根据气象特征,五运(金木水火土)和六气(寒燥风热湿暑)这些特征,对干支纪法体系,进行一些相关的赋值。

搞得后来的人,看到甲乙就联想到木,看到甲己就联想到合化土,等等相对难以解释的文化现象。

弄清楚了这些,五运六气基本的推算也知道了,当做数学工具,别想太多。

基本的周期原理,就想想天文学家是怎么观察总结的,就会有贴近科学的真实感。





2020年的六气推算练习


五运六气最早来源为《黄帝内经》运气七篇.

五运六气基本框架:年运、司天、 在泉、主气、客气。

年运源自当年天干。

司天源自当年地支。(司天:大寒后12个节气)

在泉与司天固定对应。(在泉:剩下的12个节气)

主气与二十四节气固定对应。

客气与司天固定对应。

(简而言之,年运由天干定,司天和在泉由地支定,主气由二十四节气定,客气由地支定)

(五运六气的输入就是天干地支和二十四节气,输出用来指导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生产。)

(太阳系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夜里肉眼可以看到的,古代天文以此为准。其中土木两星从体积质量上来说区别于金水火三星。尤其土木的周期一个30年一个12年,而火星周期2年不到,金星水星周期1年都不到。)

(干支纪年法是客观的对土木两星在太阳系运行角度的事实描述。)

干支纪年: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对应太阳黑子周期约10年。

地支有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对应木星周期约12年。

(注:干支纪年法是假象天体太岁运行轨道记年。太岁轨道是对岁星轨道的理想化。岁星即是木星的古名。木星周期约12年,土星周期约30年,公倍数约60年,所以干支纪年60年一个周期。火星、金星、水星周期过小不影响60年干支周期)

五运即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太过与不及)。

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

五运六气 三步推算法

第一步:中运(五运、年运)

天干定五运: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其中阳干即甲、丙、戊、庚、壬表示太过;

阴干即乙、丁、己、辛、癸表示不及。

(如2018 戊戌年,天干为戊,戊癸化火,戊属阳干。故今年的中运是火运太过。)

第二步:司天、在泉

(地支定司天,司天定在泉)

子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丑未之年太阴湿土司天,寅申之年少阳相火司天,卯酉之年阳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巳亥之年厥阴风木司天。

(司天与在泉的关系就是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即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少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厥阴)在泉。依此类推。)

三阴三阳的次序:(源自《黄帝内经》的定义)

一阳为少阳,二阳为阳明,三阳为太阳,一阴为厥阴,二阴为少阴,三阴为太阴。

(司天为阳,在泉必定为阴。司天为阴,在泉必定为阳。即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少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厥阴)在泉。依此类推。)

(如2018年为戊戌年地支为戌,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因此今年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第三步:主气、客气

主气与二十四节气固定对应。(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角度对应。)

初之气 一阴 厥阴风木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二之气 二阴 少阴君火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三之气 一阳 少阳相火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四之气 三阴 太阴湿土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五之气 二阳 阳明燥金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六之气 三阳 太阳寒水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客气是由司天、在泉决定。

客气推算两原则:

1、客气循环:(如同上文主气的循环规律)

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

2、每年的第三个客气始终与当年司天相同。每年的第六个客气始终与在泉相同。

(比如2018年,司天太阳寒水, 在泉太阴湿土。)

(于是客气就是:少阳相火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太阴湿土)

(其中第三个客气始终与当年司天相同,第六个客气始终与在泉相同)

五运六气天文意义

年运(源自天干):表达太阳黑子周期。

主气(源自节气):表达地球公转角度。

客气(源自地支):表达太阳系金木水火土五星角度的综合评价。


https://mp.weixin.qq.com/s/rC_-6wCTd_Ok-WO5wDn6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