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文学的狼来了”的版本间的差异
(2个标签:移动版编辑、移动网页编辑) |
|||
第6行: | 第6行: | ||
− | [[用户:礼拜九|礼拜九]]作 | + | '''[[用户:礼拜九|礼拜九]]作''' |
文学正在革命。 | 文学正在革命。 |
2019年11月28日 (四) 00:07的最新版本
礼拜九作
文学正在革命。
我们一直在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问题,这是回避不了的。我们只有主动面对并寻找出路。一种是以文字为工具和表现手段,目标指向与文化、历史和哲学等的结合的文学的大显身手{如中国以余秋雨为代表的文化散文(余人品如何那是另码事),刘亮程史铁生为代表的哲学散文,当年明月的历史散文(杂文?),易中天于丹等的文化及历史散文(杂文?),西方米兰昆德拉及《苏姗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为代表的哲学小说(早一点的卡夫卡也有这种倾向)等,在文学艺术不断音像化的今天, 文字文学的长处就是在他给人好的想象空间(如罗林的《哈里波特》)和感觉思想精神表达等方面的优势;另一种是音像为工具和表现手段的歌词曲影视剧有情节的游戏的兴起等。 我这里主要谈后一种。
“文学死了!”
这个说法在中国在老外那里早就有了。
那么,文学果真死了吗?
如果说文学死了,按理说,只要有人类有情感有苦难有死亡,就需要文学的慰藉,而这是没错的。
可如果说文学没死,为什么文学刊物都阳萎了都不能勃起了。文学出版物也不大行了(至少是这些少了分流了),为什么文学批评的都转行搞“”文化批评”了,为什么看我们认为的只有她才是文学的那个纸质文学的大大减少了?
可如果你说文学死了,为什么作为互动文学文本形式出现的网络文学却又在大行其道?短信(后是微信,后补)等互动文学这厮也生猛得很。用咱们王朔朔爷的话说就是“这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如果说文学死了,根据小说等改编的电影电视游戏(或先影视游戏后又改成文字文学等等不一而足,但可见他们的关系都是密切的,于视听和阅读人们都是需要的)等更是大行其道,简直就是爷他的天下啊。这些是文学吗?如果不是文学又为什么有影视文学的说法?根据在下的理解,在现代,小说有半方言半文言的味道,影视文学和游戏等则是现代化的文学语言。影视文学游戏等就是翻译和加工了的小说。再如诗歌,诗与歌在古代本就是一体的,在诗经时代是,在唐宋也部分地是。过去只用纸质文字来表现,现在用光与音表现就不是了吗?文学的本质并没变(要变也是变得越来越好了),只是文学的手段和工具有了变化。看是否诗歌要看其是否体现诗情画意,而不是看其使用纸上语言(更不用说是什么分行了)还是科技化语言(除流行歌曲外,现代还有或将有朗诵诗音画诗广告诗舞蹈诗时装诗等)。看小说等其他文学也同理。在古代,人们没有更好的表现工具才使用纸上文字才只好用文字先替代着。我们万不要误以为非用纸上语言不可万不要误以为只有用纸上语言用文字的才是文学。
立体文学的狼来了!(原创首发)
所以我们说,文字文学尤其是纸上文字文学已死或将死或活得没以前好了,但文学没死,且活得比以前更好了。
在古代,文字文学是生猛的,在现代,相对于以视听来直接冲击人们的感官和心灵的科技化文学(立体文学)和网上手机上互动的科技化文学(立体文学),纸质文学似乎已越来越成为一只软弱无力的绵羊了(当然他们更是一种互补,相互影响和促进。文字自身的魅力还有表达思想和感觉等的长处决定了纸文学和网络文学很难被视听文学完全取代。目前来看,影视的长处在于更感官更大众化,是真正没有国界的文学,但同时又倾向于一次性消费,文字则更耐读,好的文字文学可以更多次性“消费”,并作为其他文学艺术的资源存在)。而科技化的视听文学互动文学就是活力无比的现代狼!他们是活的,生猛无比的现代狼!
其实,在古代,人们就开始立体文学尝试了,如诗与歌结合,如戏剧是以说唱打斗的形式出现的(想一想,连莎士比亚那么牛的文字都是为了演戏用的我们就明白了),如皮影戏等。只是那时的限于小舞台小空间的立体还很有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只有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为立体文学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于是立体文学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这场文学形式革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故我又将之称为科技化文学。这实际上是真正的现代化文学,是对以往各种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和手段的综合和突破。本来就没人规定文学非用纸上文字不可,只是以前手段有限,现在条件发达了,为什么不能光与音呢?这只不过更高层次还原文学罢了。立体文学音和光对应现实中音和光,更符合文学表现上的规律。这就是我十多年前提出的文学表现对应模型论。
立体文学的狼来了!科技化文学的狼来了!现代化文学的狼来了!
我们没有理由不为科技化立体文学这匹活力四射的现代狼的到来欢呼并沸腾!(文字文学与影视等音像文学将会相互促进和融合)
较早时根据多年前笔记整理
立体文学的狼来了!(原创首发)
附自己另一文与上文互补:
立体文学时代已经来了!(原创首发)
礼拜九作
适者生存.艺术也是这样.比如诗歌,单靠文字就不能适应这个时代了。能体现诗情画意的才是诗,不一定是文字,更不一定是分行的文字才是诗。我认为流行歌曲就是新诗歌的一种.诗歌诗歌,在古代诗和歌就是一体的.虽然单从文字来看,词(而且词也正在诗化)可能不如诗,但因为有音乐有唱,就比诗丰富多了,诗单靠文字就单调了.而且在平和的年代,尤其是商业化的年代,人们更注重娱乐性.所以我认为除流行歌曲外还要发展舞蹈诗时装诗音画诗等.现代艺术品种多了,人们不一定要选择文字诗.文字诗现在好象在非常时期才更易被关注,因为非常时期人类才更容易拥抱灵魂,而顾不上娱乐性.象五四后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诗和诗人,文革后也是.这次地震诗歌也超短期繁荣了一下.在国外也有类似情况。但最终还是以朗诵或谱曲的方式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影视剧目前是普及文学(且对文字文学有广告宣传作用),但慢慢会变成原创文学.不过我不认为他们一定程度上取代文字,就一定是劣币驱逐良币.立体文学(音像文学)目前虽有许多不足,但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文字文学虽已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也可以说是一个顶峰吧),但没有音像(尤其电影,电影艺术性比电视剧强)文学那样更易打开人们的感官和心灵世界。而且正因为文字文学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所以也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了。比如古诗词在唐宋就基本达到了一种顶峰。后代人们就只好戏剧了小说了。只有到五四后白话诗出现,诗才又得到了发展。现在的流行歌曲就相当于以前的宋词宋歌。
立体文学的狼来了!(原创首发)
当然现在的网络文学因为具有一种互动性成为了互动文本文学,其也具有了一种立体性和现代性,他和影视剧一样是现代立体文学的一个分支。
作为一个文学人,对于文字文学读者被分流我也失落过(不过看到小说改编后的影视剧和游戏,我们应当高兴,因为文学被更多人关注了,阅读了,虽然那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字文学。我自己以前也想过从事立体文学,但可能没这个条件了。所以我可能更多地要以一个思想者的面目出现。在骨子里,我本来就更是一个思想者)但作为一个思想者,我更为立体文学(即音像文学视听文学)的到来而欢呼。我们想一想,文学为什么一定就要以文字的面目出现呢,谁规定的呢。最本真的文学本来就应该是立体的,以前只是受条件的限制,人们只好以文字为手段。但并不是说非文字不可。现在条件允许了,就应该立体了。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立体文学,如诗词和曲融为一体,如戏剧文学(想一想连沙士比亚那么牛的文字都是为了演戏用的我们就明白了)是以说打斗唱的形式出现,但这种仅限于一个小舞台小空间的立体艺术立体得还很有限,不能满足人们的艺术需求。只有到现代,科学的发达为立体文学的发展的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立体文学才茯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当然,文字文学仍有其一定独立价值,但将更多的是作为立体文学的基础、资源和核心部分组成存在。而且将来人们也可能直接用音像来创作,不一定非依靠文字。而且慢慢大家可能都会拍着玩,就象我们现在爱拿个像机拍照,爱在网上写博一样。我可能是最早提出立体文学这个概念(至少也是最早的之一。十多年前我即提出视听文学和音像文学科技化文学这些概念,意思差不多.自吹一下)的人。但我是个文化界边缘人。好在现在这个文化界的界定也值得怀疑,我们既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每一个识得几个字能写点东西会思考的人都是其中的一员。
较早时作 (当时写给一网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