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彬:东廓吟鞭”的版本间的差异
(创建页面,内容为“{{5}} '''前言'''<br> 八十年代·我先后出版了两本诗词集:“东湖诗草”“东山淺唱”,以后继续写了一些。現将前两集中...”) |
|||
第2行: | 第2行: | ||
'''前言'''<br> | '''前言'''<br> | ||
八十年代·我先后出版了两本诗词集:“东湖诗草”“东山淺唱”,以后继续写了一些。現将前两集中的一部份和续写的大部份,合编为“东廓吟鞭”,统称“三东诗词”。说明这些诗词的写作地点在广州东山、东湖。东廓也即东郊之意,我的大半辈子是在这里度过的。 | 八十年代·我先后出版了两本诗词集:“东湖诗草”“东山淺唱”,以后继续写了一些。現将前两集中的一部份和续写的大部份,合编为“东廓吟鞭”,统称“三东诗词”。说明这些诗词的写作地点在广州东山、东湖。东廓也即东郊之意,我的大半辈子是在这里度过的。 | ||
− | <br> 至于“东廓”一词,与我的故乡倒也有关。故乡在大埔百侯,山青水秀,景点頗多. | + | <br> 至于“东廓”一词,与我的故乡倒也有关。故乡在大埔百侯,山青水秀,景点頗多.楊氏十三世祖之徐公曾有“侯山十二景”之作。首景为“东廓晚霞”。诗云:“一方巨鎮峰高峻,车柳垂丝势蜿蜓。日入西隅回晚照,霞光一片赤城连”。极写东廓山的晚霞壮观情景,颇合我心,故作書名。 |
<br> 促成此書用書写体结集的是老伴丽霞同志。她幼年时期习練小楷,頗見功底。参加革命后,不再握管,晚年忽生遐想,欲将我的诗作書写一遍,以留纪念。我大为感动。遂建议用电脑印刷若干册,分赠家人暨友好。 | <br> 促成此書用書写体结集的是老伴丽霞同志。她幼年时期习練小楷,頗見功底。参加革命后,不再握管,晚年忽生遐想,欲将我的诗作書写一遍,以留纪念。我大为感动。遂建议用电脑印刷若干册,分赠家人暨友好。 | ||
<br> 杨應彬记 一九九七年秋 | <br> 杨應彬记 一九九七年秋 |
2022年7月18日 (一) 07:23的最新版本
前言
八十年代·我先后出版了两本诗词集:“东湖诗草”“东山淺唱”,以后继续写了一些。現将前两集中的一部份和续写的大部份,合编为“东廓吟鞭”,统称“三东诗词”。说明这些诗词的写作地点在广州东山、东湖。东廓也即东郊之意,我的大半辈子是在这里度过的。
至于“东廓”一词,与我的故乡倒也有关。故乡在大埔百侯,山青水秀,景点頗多.楊氏十三世祖之徐公曾有“侯山十二景”之作。首景为“东廓晚霞”。诗云:“一方巨鎮峰高峻,车柳垂丝势蜿蜓。日入西隅回晚照,霞光一片赤城连”。极写东廓山的晚霞壮观情景,颇合我心,故作書名。
促成此書用書写体结集的是老伴丽霞同志。她幼年时期习練小楷,頗見功底。参加革命后,不再握管,晚年忽生遐想,欲将我的诗作書写一遍,以留纪念。我大为感动。遂建议用电脑印刷若干册,分赠家人暨友好。
杨應彬记 一九九七年秋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