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1行: | 
第1行: | 
| − | (一)我的乡愁亲情小记(文)
  | + | {{4}}  | 
| − |    | + | *[[我的乡愁亲情]]  | 
| − |       我刘其欣。我的家乡是粤东梅州兴宁市。
  |   | 
| − |       我于1948年9月24日(农历8月12日)在现兴宁市一联村管岭大刘屋出生,直到1965年初中毕业我在兴宁老家居住、学习、生活了整整十七年。这里有我祖屋、祖祠和先人的墓地,有我童年少年的成长记忆和小学初中的读书经历,还有我热爱的客家风情和挂念的亲人挚友!离开家乡五十多年来,我始终保持了对家乡和众亲的热情关注和密切联系。我坚持常回家乡看看。早期主要是看望父母和长辈,父母故去后主要是扫墓祭祖、敬老会亲,带一家子认知乡下亲戚,促进大家族和谐发展,并游览家乡风景。
  |   | 
| − |       我永远感恩父母养育和兄姐关爱之情!
  |   | 
| − |       我一直为祖宗的荣耀功德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到骄傲和鼓舞!
  |   | 
| − |       我积极为改善家乡环境美化和维护家族和谐进步作出努力!
  |   | 
| − |       我陆陆续续创作了一些有感乡愁亲情的诗词作品和留念照片。
  |   | 
| − |    |   | 
| − |       谨以此汇编成美篇表达我的乡愁亲情的回忆和纪念!
  |   | 
| − |    |   | 
| − | 欢迎众亲关注和提出意见,
  |   | 
| − | (2019年6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我的乡愁亲情诗作(一组)
  |   | 
| − |    |   | 
| − | 1、幸迎两放转家运
  |   | 
| − |    |   | 
| − | 父工碾布号千钧,
  |   | 
| − | 母事耕耘勤出名。
  |   | 
| − | 辛劳难移贫苦命,
  |   | 
| − | 卖儿送女搏生存。
  |   | 
| − | 幸迎两放转家运,
  |   | 
| − | 奋发争先翻了身。
  |   | 
| − | 后辈而今多出息,
  |   | 
| − | 先人泉下可欢欣。
  |   | 
| − |    |   | 
| − | 【父亲曾在乡下做过碾布工,能用双脚踩重达二百斤的大碾石在布辊上来回转动,他有个外号“千钧”,大概是由此而起。家里因人多、收入少,比较贫穷,加上迷信等原因,故在解放前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分别被卖、送他乡。母亲曾对我说,要不是解放,我也是这种命。我幸运伴随新中国一起长大!两放,即1949年的解放和1978开始的改革开放,这是中国人民命运的两大转折标志,家世更得此幸运。2004年举行女儿结婚仪式,从乡下和各地来祝贺的亲属欢聚一堂,此欢乐情景使作者联想起在家境艰难时期辞世的父母,不禁无限感慨。特写此诗记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