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涔”的版本间的差异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2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李嗣涔,1952年出生于台湾,祖籍河南省济源市,台湾大学校长,是台湾地区电机工程学学者,主要研究半导体领域,为台湾地区早期研究非晶矽的学者,并为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IEEE Fellow),在该领域有一定声望。 | 李嗣涔,1952年出生于台湾,祖籍河南省济源市,台湾大学校长,是台湾地区电机工程学学者,主要研究半导体领域,为台湾地区早期研究非晶矽的学者,并为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IEEE Fellow),在该领域有一定声望。 | ||
+ | [[《难以置信II-寻访诸神的网站》]] | ||
+ | [[李嗣涔的诸神世界是不存在的]] | ||
− | 基本信息 | + | 基本信息 |
− | + | 中文名称李嗣涔 出生日期1952年8月13日 职业大学校长 国籍中国 出生地台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录= |
− | -- | + | ==1个人简介== |
− | -- | + | |
− | -- | + | 李嗣涔为台湾大学电机系、电子所固态组、电机所医工组教授,并担任几个社团的指导教授,先后有台大星舰学院、台大特异功能社。在台大校务行政方面,其于1996年到2002年间担任"国立"台湾大学教务长,2005年通过台湾地区"教育部"遴选,担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
− | -- | + | |
− | -- | + | 应台湾地区"国家科学委员会主委"陈履安等人的邀请转入气功、特异功能方面的研究,而使其学术地位充满争议性。 |
+ | |||
+ | 目前在做人体潜能方面的研究。 | ||
+ | |||
+ | ==2个人履历== | ||
+ | 李嗣涔,1974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台大)电机系学士班,并于1977年及1980年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系分别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主要研究 GaAs/AlGaAs 异质接面元件的研究。 1980年到1982年间于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工作,从事非晶矽太阳电池的开发,李嗣涔先生于1982年返台,于台大电机系担任副教授。 | ||
+ | |||
+ | 主要学历 | ||
+ | |||
+ | 1974.6 台大电机系 学士 | ||
+ | |||
+ | 1977.6 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系 硕士 | ||
+ | |||
+ | 1980.1 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系 博士 | ||
+ | |||
+ | 主要经历 | ||
+ | |||
+ | 2005.6起 | ||
+ | |||
+ | 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 ||
+ | |||
+ | 2006.2起 | ||
+ | |||
+ | 国立大学校院协会理事长 | ||
+ | |||
+ | 2005.6起 | ||
+ | |||
+ | 亚太大学交流协会(UMAP)理事长 | ||
+ | |||
+ | 1986.6起 | ||
+ | |||
+ | 台大电机系教授 | ||
+ | |||
+ | 2002.8-2003.2 | ||
+ | |||
+ | 美国史丹福大学访问教授 | ||
+ | |||
+ | 1996.8-2002.7 | ||
+ | |||
+ | 台大教务长 | ||
+ | |||
+ | 1989.8-1992.7 | ||
+ | |||
+ | 台大电机系系主任 | ||
+ | |||
+ | 1982.8-1986.5 | ||
+ | |||
+ | 台大电机系副教授 | ||
+ | |||
+ | 1980.8-1982.6 | ||
+ | |||
+ | 美国ECD公司研究员 | ||
+ | |||
+ | 相关经历 | ||
+ | |||
+ | 2001-2004 | ||
+ | |||
+ | 国科会工程处咨询委员 | ||
+ | |||
+ | 1997-2000 | ||
+ | |||
+ | 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中华民国分会理事 | ||
+ | |||
+ | 1997-1999 | ||
+ | |||
+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监事 | ||
+ | |||
+ | 1996.1-2001 | ||
+ | |||
+ | 中国工程学刊编辑委员(电子组召集人) | ||
+ | |||
+ | 1993.8-1995.7 | ||
+ | |||
+ | 中华生命电磁科学学会理事长 | ||
+ | |||
+ | 1992-1994 | ||
+ | |||
+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 | ||
+ | |||
+ | 1992.5-1998.2 | ||
+ | |||
+ | 国科会生物处生物能场召集人 | ||
+ | |||
+ | 1992.1-2004.12 | ||
+ | |||
+ |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杂志编辑委员 | ||
+ | |||
+ | 1991.1-1992.12 | ||
+ | |||
+ | 工研院电子研究所顾问 | ||
+ | |||
+ | 1991.11-1995.12 | ||
+ | |||
+ | 亚太科学技术协会电气通讯委员会委员 | ||
+ | |||
+ | 1988.4-1993.3 | ||
+ | |||
+ | 国科会工程处微电子小组召集人 | ||
+ | |||
+ | 1987.8-1989.7 | ||
+ | |||
+ | 国科会光电小组研究员 | ||
+ | |||
+ | 1986.8-1989.7 | ||
+ | |||
+ | 工研院材料所顾问 | ||
+ | |||
+ | 1983.8-1986.7 工研院能矿所顾问 | ||
+ | |||
+ | 参与学会 | ||
+ | |||
+ | 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 (IEEE Fellow) | ||
+ | |||
+ | 中国工程师学会会员 | ||
+ | |||
+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 | ||
+ | |||
+ | 中国光电工程学会会员 | ||
+ | |||
+ | 中华生命电磁学会 | ||
+ | |||
+ | 曾获得奖励及荣誉 | ||
+ | |||
+ | 1984 中国工程师学会论文奖 | ||
+ | |||
+ | 1986-1996五届十年国科会杰出研究奖 | ||
+ | |||
+ | 1987 中山学术奖(工科) | ||
+ | |||
+ | 1987 中国工程师学会优秀青年工程师 | ||
+ | |||
+ | 1995 著作《半导体元件物理》一书获得第20届金鼎奖 | ||
+ | |||
+ | 1996-2002 国科会特约研究人员 | ||
+ | |||
+ | 1997 亚太材料学院院士 | ||
+ | |||
+ | 2000 IEEE Third Millennium Medal | ||
+ | |||
+ | 2002 IEEE Fellow | ||
+ | |||
+ | 2002 电机工程学会奖章 | ||
+ | |||
+ | 2003 教育部第47届学术奖(工程及应用科学) | ||
+ | |||
+ | 2005 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 ||
+ | |||
+ | ==3专长领域== | ||
+ | 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AlGaAs/InGaAs/GaAs/InAs材料生长及元件制作 | ||
+ | |||
+ | 非晶矽氢薄膜电晶体及类神经网路侦测器 | ||
+ | |||
+ | 奈米矽线场效电晶体 | ||
+ | 李嗣涔 演讲 | ||
+ | 李嗣涔 演讲 | ||
+ | 周期金属孔洞电浆子热辐射源 (可发出中心波长位于极低频区且频宽极窄的单频光光源,如红外光发射器) | ||
+ | |||
+ | 非晶矽及多晶矽太阳能电池 | ||
+ | |||
+ | 量子点量子环光侦测器 | ||
+ | |||
+ | ==4研究方向== | ||
+ | 半导体方面 | ||
+ | |||
+ | 1. 探讨非晶矽氢(氘)及氮(氧)化矽之材料,pin太阳电池、X-光侦测器、类神经网路侦测器及多晶矽薄膜电晶体(thin film transistor)之特性,发展准分子雷射退火技术及金属快速诱导多晶矽的制程,提供液晶显示器(LCD)及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更好的驱动电晶体及电路。 | ||
+ | |||
+ | 2. 研制Si/Ge, Si, Ge, GaAs奈米粒子及制作Si/Ge量子点红外线侦测器。 | ||
+ | |||
+ | 3. 研制矽奈米线场效电晶体。 | ||
+ | 李嗣涔 讲话 | ||
+ | 李嗣涔 讲话 | ||
+ | 4. 研究InAs/(Al)GaAs量子点及量子环红外线侦测器,具有接近室温操作的特性。 | ||
+ | |||
+ | 5. 量子点侦测器,可以操作在接近室温的红外线(2~30μm)侦测特性。 | ||
+ | |||
+ | 6. 量子环侦测器,具有可以提供THz (~300μm)侦测波段的特性。 | ||
+ | |||
+ | 7. 电浆子热辐射光源研制红外线光激二极体、雷射。 | ||
+ | |||
+ | 相关论文 | ||
+ | |||
+ | 发表著作 | ||
+ | |||
+ | 相关出刊书籍 | ||
+ | |||
+ | 书籍:《半导体元件物理》(ISBN 9571422606) | ||
+ | |||
+ | ==5人物争议== | ||
+ | 李嗣涔始终坚持特异功能存在,他在还没当上校长之前,就在台大举办特异功能研习,甚至还带人到台大医院抓鬼。难以证实的特异功能说,让很多知名学者也曾公开强烈抨击。 |
2018年6月8日 (五) 06:55的最新版本
李嗣涔,1952年出生于台湾,祖籍河南省济源市,台湾大学校长,是台湾地区电机工程学学者,主要研究半导体领域,为台湾地区早期研究非晶矽的学者,并为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IEEE Fellow),在该领域有一定声望。
《难以置信II-寻访诸神的网站》 李嗣涔的诸神世界是不存在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李嗣涔 出生日期1952年8月13日 职业大学校长 国籍中国 出生地台湾
目录
1个人简介
李嗣涔为台湾大学电机系、电子所固态组、电机所医工组教授,并担任几个社团的指导教授,先后有台大星舰学院、台大特异功能社。在台大校务行政方面,其于1996年到2002年间担任"国立"台湾大学教务长,2005年通过台湾地区"教育部"遴选,担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应台湾地区"国家科学委员会主委"陈履安等人的邀请转入气功、特异功能方面的研究,而使其学术地位充满争议性。
目前在做人体潜能方面的研究。
2个人履历
李嗣涔,1974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台大)电机系学士班,并于1977年及1980年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系分别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主要研究 GaAs/AlGaAs 异质接面元件的研究。 1980年到1982年间于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工作,从事非晶矽太阳电池的开发,李嗣涔先生于1982年返台,于台大电机系担任副教授。
主要学历
1974.6 台大电机系 学士
1977.6 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系 硕士
1980.1 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系 博士
主要经历
2005.6起
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2006.2起
国立大学校院协会理事长
2005.6起
亚太大学交流协会(UMAP)理事长
1986.6起
台大电机系教授
2002.8-2003.2
美国史丹福大学访问教授
1996.8-2002.7
台大教务长
1989.8-1992.7
台大电机系系主任
1982.8-1986.5
台大电机系副教授
1980.8-1982.6
美国ECD公司研究员
相关经历
2001-2004
国科会工程处咨询委员
1997-2000
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中华民国分会理事
1997-1999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监事
1996.1-2001
中国工程学刊编辑委员(电子组召集人)
1993.8-1995.7
中华生命电磁科学学会理事长
1992-1994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
1992.5-1998.2
国科会生物处生物能场召集人
1992.1-2004.12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杂志编辑委员
1991.1-1992.12
工研院电子研究所顾问
1991.11-1995.12
亚太科学技术协会电气通讯委员会委员
1988.4-1993.3
国科会工程处微电子小组召集人
1987.8-1989.7
国科会光电小组研究员
1986.8-1989.7
工研院材料所顾问
1983.8-1986.7 工研院能矿所顾问
参与学会
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 (IEEE Fellow)
中国工程师学会会员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
中国光电工程学会会员
中华生命电磁学会
曾获得奖励及荣誉
1984 中国工程师学会论文奖
1986-1996五届十年国科会杰出研究奖
1987 中山学术奖(工科)
1987 中国工程师学会优秀青年工程师
1995 著作《半导体元件物理》一书获得第20届金鼎奖
1996-2002 国科会特约研究人员
1997 亚太材料学院院士
2000 IEEE Third Millennium Medal
2002 IEEE Fellow
2002 电机工程学会奖章
2003 教育部第47届学术奖(工程及应用科学)
2005 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3专长领域
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AlGaAs/InGaAs/GaAs/InAs材料生长及元件制作
非晶矽氢薄膜电晶体及类神经网路侦测器
奈米矽线场效电晶体 李嗣涔 演讲 李嗣涔 演讲 周期金属孔洞电浆子热辐射源 (可发出中心波长位于极低频区且频宽极窄的单频光光源,如红外光发射器)
非晶矽及多晶矽太阳能电池
量子点量子环光侦测器
4研究方向
半导体方面
1. 探讨非晶矽氢(氘)及氮(氧)化矽之材料,pin太阳电池、X-光侦测器、类神经网路侦测器及多晶矽薄膜电晶体(thin film transistor)之特性,发展准分子雷射退火技术及金属快速诱导多晶矽的制程,提供液晶显示器(LCD)及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更好的驱动电晶体及电路。
2. 研制Si/Ge, Si, Ge, GaAs奈米粒子及制作Si/Ge量子点红外线侦测器。
3. 研制矽奈米线场效电晶体。 李嗣涔 讲话 李嗣涔 讲话 4. 研究InAs/(Al)GaAs量子点及量子环红外线侦测器,具有接近室温操作的特性。
5. 量子点侦测器,可以操作在接近室温的红外线(2~30μm)侦测特性。
6. 量子环侦测器,具有可以提供THz (~300μm)侦测波段的特性。
7. 电浆子热辐射光源研制红外线光激二极体、雷射。
相关论文
发表著作
相关出刊书籍
书籍:《半导体元件物理》(ISBN 9571422606)
5人物争议
李嗣涔始终坚持特异功能存在,他在还没当上校长之前,就在台大举办特异功能研习,甚至还带人到台大医院抓鬼。难以证实的特异功能说,让很多知名学者也曾公开强烈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