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的版本间的差异
(2个标签:移动版编辑、移动网页编辑)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首页]]>[[通约智库条目|条目]]>[[教育]] | ||
{{gonggao001}} | {{gonggao001}} | ||
{{homeschooling-template}} | {{homeschooling-template}} | ||
第31行: | 第32行: | ||
</div> | </div> | ||
|} | |} | ||
+ | {| class="FCK__ShowTableBorders" cellspacing="3" width="100%" | ||
+ | |- valign="top" | ||
+ | | class="MainPageBG" style="border-right: #c6c9ff 2px solid; border-top: #c6c9ff 2px solid; border-left: #c6c9ff 2px solid; color: #000; border-bottom: #c6c9ff 2px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width="40%" | <div style="padding-right: 0.9em; padding-left: 0.9em; padding-bottom: 0.9em; padding-top: 0.4em"> | ||
+ | *[[我的孩子在家上学]] | ||
+ | *[[“在家教育”在中国可否成为现实?]] | ||
+ | *[[在家上学,是选择还是无奈?]] | ||
+ | *[[现在的学校上不得!]] | ||
+ | *[[一个中国父亲的教育实验]] | ||
+ | *[[欧美义务教育改革新视野:重估“家庭学校”的价值]] | ||
+ | *[[美国现代家庭学校选择的原因试析]] | ||
+ | *[[美国家庭学校引发争议]] | ||
+ | *[[父母:当你与老师的价值观冲突]] | ||
+ | *[[关于homeschool的本质讨论]] | ||
+ | *[[青岛半岛都市报关于张汉英、张曌懿在家学习的报道]] | ||
+ | *[[不上学的刘真然为什么快乐]] | ||
+ | *[[重估“在家上学”的优势]] | ||
+ | *[[在家上学--新辍学时代]] | ||
+ | *[[美国为啥流行“家庭学校”]] | ||
+ | *[[探查美国的“家庭学校”]] | ||
+ | *[[我所了解的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 | ||
+ | *[[在家“上学”行不行?]] | ||
+ | *[[“家庭学校”教育方式的兴起]] | ||
+ | *[[为什么“在家上学”出天才少年]] | ||
+ | *[[在家上学的理由、优势与质疑]] | ||
+ | *[[三个儿子在家上学 母亲网上发帖诚聘家教]] | ||
+ |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在家上学?]] | ||
+ | </div> | ||
+ | | class="MainPageBG" style="border-right: #c6c9ff 2px solid; border-top: #c6c9ff 2px solid; border-left: #c6c9ff 2px solid; color: #000; border-bottom: #c6c9ff 2px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width="40%" | <div style="padding-right: 0.9em; padding-left: 0.9em; padding-bottom: 0.9em; padding-top: 0.4em"> | ||
+ | *[[学校是社会化的必然阶段么?]] | ||
+ | *<span class="plainlinks">[http://www.chinadaily.com.cn/english/doc/2005-08/11/content_467993.htm Children in home schooling face more problems]</span> | ||
+ | *[[“家庭学校”]] | ||
+ | *[[美国的“家庭学校”]] | ||
+ | *[[美洲黑人“家庭学校”见增长 道德培养不示弱]] | ||
+ | *[[蓬勃兴起的美国家庭学校]] | ||
+ | *[[美国的家庭学校与我国传统私塾散论]] | ||
+ | *[[美国家庭学校如何解决三大难题]] | ||
+ | *[[HomeSchooling 家庭学习者刘潇迪与母亲]] | ||
+ | *[[父亲宁可坐牢不送15岁女儿入学 称不信任社会]] | ||
+ | *[[美国婆家人对我育儿观的影响]] | ||
+ | *[[中国教育为什么不给homeschooling一席之地]] | ||
+ | *[[中国为啥不能有home schooling?]] | ||
+ | *[[孩子在家上学行不行]] | ||
+ | *[[美国孩子在家上学享受最个性化的教育]] | ||
+ | *[[全职妈妈有更伟大的职业:做中国新教育运动的开创者]] | ||
+ | *[[宣言:让孩子快乐成长--不上学联盟成立]] | ||
+ | *[[书--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错了]] | ||
+ | *[[在家教育--冲冲爸的博客]] | ||
+ | *[[愤怒 冷静]] | ||
+ | *[[家庭自助教学联盟--赵刚的博客]] | ||
+ | *[[美国在家上学运动方兴未艾]] | ||
+ | *[[欧美二百万儿童在家上学]] | ||
+ | </div> | ||
+ | | class="MainPageBG" style="border-right: #c6c9ff 2px solid; border-top: #c6c9ff 2px solid; border-left: #c6c9ff 2px solid; color: #000; border-bottom: #c6c9ff 2px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width="20%" | <div style="padding-right: 0.9em; padding-left: 0.9em; padding-bottom: 0.9em; padding-top: 0.4em"> | ||
+ | 家庭学校论点归纳: | ||
+ | |||
+ | *[[家庭学校与学校的协调|与学校的协调]] | ||
+ | *[[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协调|与社会的协调]] | ||
+ | *[[家庭学校与大学的衔接|与大学的衔接]] | ||
---- | ---- | ||
+ | |||
+ | 控诉不合理的教育 | ||
+ | |||
+ | *[[不合理的教育对孩子的摧残]] | ||
+ | *[[天性聪明机灵的你,被应试教育体制给毁了,可怜呐!可怜!]] | ||
+ | *[http://news.163.com/05/1109/09/223VAB0N0001124T.html 河北某初中辍学率近90% 新“读书无用论”抬头] | ||
+ | *[http://www.tuixue.com.cn/ 【退学网】] | ||
+ | *[http://news.sohu.com/20070821/n251702947.shtml “退学网”吸引近万成员 退学理由日益另类(图)【搜狐】] | ||
+ | *[http://news.163.com/07/1119/04/3TKREN7500011229_2.html 大学生因不喜欢专业退学 办"中国退学网"(组图)【网易】] | ||
+ |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95712.html?fr=qrl&cid=173&index=1 我想问下大家~我现在19岁~我不想读书~想创业``但我米得钱不想靠家人`我该怎么办?【百度】] | ||
+ | </div> | ||
+ | |} |
2020年12月31日 (四) 08:13的最新版本
当一张证明不了任何实际能力的学历文凭可以让人对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斜眼藐视的时候,那么教育本身就已经沦落为一种形式而失去它原本的真意了。
什么是“家庭学校”?
办校方针:无论是公立、私立、还是家庭学校,无论是校长、老师还是家长,其实都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不管什么思想,有思想的总比只有“考大学”和“升学率”要好一些。 在美国,在家上学的孩子每年都在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仅在密西根一州,每天大约有10万儿童在家上学。美国前教育部长威廉·贝尼特将在家上学视为“美国最令人鼓舞且最顽强的运动之一”。 |
教育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
教育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如浴室里、工作室里、厨房里或拖拉机上都行。教育包括学校的正式教育和世界上所有的非正式教育,涉及面很广,从德高望重的老者到广播里谈论政治的人们,以及从一个孩子到一个杰出的科学家,他们都可以被看作是教育者。然而,学校教育具有一定的预期目标,可是社会教育往往会带来惊人的效果。与陌生人的一次偶谈会使你认识到自己对其它宗教知之甚少。人们自幼时就开始接受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个广义的、宽泛的概念。一方面,它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且在上学之前就已开始, 这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是一个特定的正式化过程。不同背景环境下的教育基本模式大同小异。全国各地的孩子到学校的时间都差不多,他们坐固定的座位,听老师讲课,使用大致相同的教科书,做家庭作业,考试等等。他们得学习现实的各个方面,不管是字母表,或是政府工作的运行,但往往会受到课程的限制。比如说,高中生知道他们不太可能在课堂上得知社团内相关政治问题的真相。他们也不清楚最新潮的导演在尝试什么。这些就是学校教育正式化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情况。 [1] 英文版及对照:It can take place anywhe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