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0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你们村适合哪一种?”的源代码
←
10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你们村适合哪一种?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首页]]>[[通约智库条目]]>[[集体经济]] 来源:搜狐 2020.7.16 近年来,浙江省深入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方式,取得显著成效。 近日,浙江省财政厅总结试点经验,梳理出了浙江村级集体经济十大发展模式及经验典型案例,并对外公布,以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发展模式1:资源开发型 凭借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开发增收项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典型案例】 开化县长虹乡霞川村大石龙水电站增效扩容技改项目 霞川村由原霞坞、河滩村调整新设,地处开化县西部边陲,毗邻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东头村。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地寡林茂,霞川村村集体无经营性收入,全村70%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经济薄弱村。 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近年来,霞川村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将目光瞄准了村里现有资源——大石龙水电站。水电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前几年因机器老化故障、承包到期无人维护等原因关停,2017年大石龙水电站增效扩容技改项目列入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总投资近300万元。经过规范化、专业化的设计建设,大石龙水电站发电机顺利完成改造,发电能力可达320千瓦,于2018年正式投入运行并成功并网发电。 大石龙水电站通过增效扩容技改,每年为村集体带来40万-60万元的稳定收入,使霞川村一举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同时,霞川村的水能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有力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农村水电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模式2:物业经营型 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职工生活服务设施等,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典型案例】 缙云县溶江乡洪坑桥村农贸市场迁建工程 洪坑桥村位于缙云县东部,距县城16公里,是溶江乡政府所在地。按照当地习俗,每逢农历“一”“六”是溶江乡的集市,由于无固定经营场所,集市时马路沿边摆满摊位,被称为“马路市场”。至今,“马路市场”已存在30多年,交通安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每年需花费维护成本近10万元。 为彻底取缔以路代市、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溶江乡政府、村两委积极谋划洪坑桥村农贸市场迁建工程,按照缙云县南乡最大农贸市场、茶叶交易中心的目标定位,安排建设用地8亩,新建一个停车场、摊位、公厕、水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完备的农贸市场。项目总投资180万元,其中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资金128万元,地方财政资金10万元,村级自筹42万元。 经过溶江乡政府、村两委和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2018年,历时5个月的新农贸市场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共有200余名摊位业主入驻新农贸市场,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近28万元。此外,通过收取集市临时摊位租金、茶叶交易场地租金、夜宵摊租金等方式,新农贸市场为洪坑桥村村集体经济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发展模式3:资产盘活型 对村集体闲置的会堂、厂房、祠堂和废弃学校等设施,通过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增加村集体收入。 【典型案例】 东阳市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文化创客项目 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现有村民165户、586人,多次获得“东阳市五好(示范)农村党支部”“六石街道招商引资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文化创客项目总投资42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00万元,村级自筹225万元。项目利用小区及周边闲置房屋、厂房、老电影院等资源,委托公司统一管理、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以美化提升村居环境为基础,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旅游街区。小区按照“修旧如旧”理念对原有建筑进行修整加固,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虚实互动3D视觉墙绘,将泥墙、赤膊墙和水泥墙装扮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显著提升道路两侧及周边的村居环境和商业品位,提高街区房屋总体租金水平。同时,小区引进专业文创公司,策划打造青年创客社区,发展集娱乐、休闲、办公于一体的轻奢众创社区,助力青年创业创新,实现居民小区和创客社区辐射互动。 项目建成后,张麻车小区从一个老旧街区蜕变成为集文化、休闲、创业于一体的优选之地。通过游客观光、餐饮、商铺出租、承接影视剧拍摄等方式,实现年营业收入30多万元,有力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帮助村民就业、增收。 发展模式4:资本运营型 将村集体历年积累的资金、土地补偿费等货币资产,通过参股经营等方式转为经营资本,获取股金、利息和资产增值等资本运营收入。 【典型案例】 金华市婺城区:集体经济发展小微企业创业园项目 婺城区西南山区是省内典型的饮用水源涵养功能区,有5座中型水库,是百万市民的“大水缸”。为更好保护饮用水源,关停了周边的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经营项目,导致部分村集体“返薄”。 饮用水源涵养功能区行政村以“飞地”形式参与婺城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项目,推进饮用水源涵养功能区村级集体抱团致富。项目总投资1.28亿元,其中,国有资本6000万元,村级入股6800万元,涉及参股村85个。为降低经济薄弱村参与项目的融资成本,村级入股的资金中包含省级试点资金1350万元和区财政配套补助1350万元。同时,婺城区政府与当地农商银行联合推出金融消薄产品——“乡村振兴·富村贷”,经济薄弱村可按3.625‰的月息享受基准贷款利率,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此外,对参与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经济薄弱村,给予70%的贷款贴息。产业园重点发展汽摩配产业,委托第三方运营团队开展厂房出租、小微企业入驻、基础设施维护、消防安全等日常经营管理。 “飞地抱团”项目形式,打破了地域、资源限制,让更多行政村得以参与。园区建成后,可供10个左右汽摩配小微企业入驻,每年可产生租赁收入约1000万元,减除税费、运营成本等必要开支后,85个参股村平均每村每年可获得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 发展模式5:基金运作型 利用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和村级自筹资金组建发展集体经济基金池,由政府国资公司负责运作,营利收入返还给纳入扶持范围的经济薄弱村。 【典型案例】 三门县:基金式扶持为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添砖加瓦 三门县的经济薄弱村数量多、资源匮乏,主要通过异地建造或购置物业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加快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门县探索推行基金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村集体获得稳定收益。 通过省以上财政补助资金15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00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设立基金,由三门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管理,用于扶持经相关部门确认的经济薄弱村。基金运作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对于目前无自主发展项目的经济薄弱村,经有关部门确定列入三门县村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股东的,基金暂存该公司,公司再将资金委贷给县国投公司,国投公司给付的利息收入每年以股东红利方式拔付给股东,作为经济薄弱村的经营收入;二是对于列入基金式扶持的经济薄弱村,有较为成熟的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可退回其投资款,专项用于项目建设。 基金设立6年以来,共取得利息收入近1100万元,支付扶持村分红1025万元,消除了38个无区位优势、无资源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村,村集体每年至少有5万元的稳定收入。 发展模式6:村庄经营型 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典型案例】 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新丰村“空心村”二次创业试点项目 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新丰村戴家山自然村是一个位于海拔600米高山上的偏远畲族小山村。由于地处偏远,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戴家山自然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务工,常住人口多为空巢老人,一度陷入“空心村”困境。 新丰村戴家山自然村环境幽静,大气负氧离子充沛,有千年古树群、万亩竹海和畲族风情,非常适合发展休闲旅游业。为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戴家山自然村通过统一收储、统一招商的方式经营开发特色民宿,以1.5亩集体留用地入股,由企业出资新建4幢民宿,村集体固定分红30年、保底300万元,每年可直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10万元。为增强企业投资的热情和积极性,村集体还与企业签订了500万元风险共担协议,明确对不可抗力致使企业遭受损失的,由村企共担风险。 此外,村集体还投资建成了村旅游集散中心、民宿住宿服务中心、会议活动场所、停车场等功能区,有偿为戴家山民宿提供配套服务,助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除集体留用地入股每年可保底分红10万元以外,村旅游集散中心、民宿住宿服务中心、会议活动场所等每年可创收50万元左右,为戴家山自然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这个沉寂的小山村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和朝气。 发展模式7:产业发展型 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结合,与块状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典型案例】 台州市黄岩区:高桥街道下浦郑村米面产业发展项目 高桥街道下浦郑村位于高桥街道东北面,全村共有393户、1265名村民。下浦郑村制作米面已有100多年历史,米面口感爽滑、米香浓郁,销售量占台州市米面市场份额的60%以上。下浦郑村的米面产业以低、小、散加工作坊为主,整体加工程度不高,生产设备及技术落后,品牌、质量效益不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助推下浦郑村米面产业转型升级,高桥街道借助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通过资源整合、产研结合、农旅融合三股合力打造集生产加工、参观体验与三产融合于一体的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示范高地。项目按照一堂一坊一园一区一馆(文化礼堂、制作工坊、米面公园、体验区、展示馆)的规划,兴建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特色米面产业园区,内设10个生产车间,统一配置米面加工设备,建造废水处理设施,全面杜绝米面加工废水入河,保护村庄环境。 园区顺利建成后,先后有十余家米面加工作坊入驻,通过共享厂房、设备、水电等,实现米面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通过塑造米面生产基地、米面文化展示馆、米面文化节等米面主题文化,推动农旅深度融合,以米面产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随着下浦郑村米面产业规模化进一步成型,米面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1.3万人次,新增经济效益400万元,实现了米面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振兴。 发展模式8:生产服务型 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或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或兴办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 【典型案例】 桐乡市:梧桐街道安乐村村领办劳务专业合作社及建造配套设施项目 桐乡市梧桐街道安乐村位于城郊结合部,区域面积5.5平方公里,现有农户808户,户籍人口3000余人,新居民约2.3万人。村内房产出租现象十分普遍,大量新居民涌入村中,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卫生和管理问题,安乐村以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为契机,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提供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劳务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59万元,村合作社投资71.8万元,占股20%。 项目总投资702.8万元,由村合作社建造一幢8间四层楼的生产管理用房,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同时购买相应机械设备,建造配套设施。劳务专业合作社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路长制”与“河长制”包干,明确每位保洁员的责任区域和工作要求,实现村内自我保洁、自我管理。 自2018年起,村合作社按市场价格将建好的管理用房租赁给劳务专业合作社,累计收益116.48万元;劳务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接物业管理、小区道路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实现年创收200万元。如今的安乐村,村居环境干净、整洁、优美,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取得了民生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发展模式9:村落建设型 以历史文化村落、中心村建设为载体,通过保护开发、宅基地整理复垦等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典型案例】 庆元县:长砻村扶持集体经济试点项目 庆元县淤上乡长砻村,东接五里根生态自然保护区,四季分明、气候适宜,生态环境优越,入选省历史文化保护村落重点村。 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长砻村充分利用闲置农房、闲置土地等资源,通过土地民宿入股、保底分红、集体提成等方式,引导和组织村民合理流转土地、联办产业基地。 省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补助扶持长砻村村集体经济发展,长砻村将其中的150万元用于修缮民宿,按古村落标准重新规划管理,再承租给公司经营,每年收取15万元租金;剩余的50万元用于向村民流转25亩土地,承租给长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共流转全村1000多亩土地,与村集体合作发展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和其他产业,头三年村民按每亩300元收取土地租金,随后每年递增。此外,村民还可在该公司从事蓝莓种植、管理与采摘等工作,最多每年可获得4万余元收入。 据统计,项目实施第一年,长砻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6.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6万元,较试点前分别增长137%、8%。目前,长砻村共有3幢古村落民宿、床位15张;1个大型蓝莓基地,年产量达3万多斤,可为村里创收约15万元。 发展模式10:土地股份合作型 通过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 【典型案例】 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 莲花镇为省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是衢江区的主要粮食生产区之一,下辖23个行政村,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6.8万亩,土地流转率达50%以上。莲花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惠及下辖的10个行政村、1.92万人。 为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村集体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承包合同签订、股金分配等事宜,农户或村民小组以1亩地/股入股合作社,保底价为500斤稻谷/股/年。合作社获得的土地实际面积超出承包面积部分和整理后溢出面积租金收入、竞标发包的溢价收入除预留40%作为保底基金外,其余60%作为年底股份分红。目前,莲花镇7个村已流转土地3500亩以上,村集体根据本村产业发展规划把连片流转的土地承包给本地家庭农场主打造家庭农场集聚村,或承包给外来客商发展现代农业。 项目实施后,带动了农业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集体增收。比如,莲东村将300余亩土地外包给玉环市的客商种植白枇杷,村集体年增收8万余元,带动4户农户种植白枇杷80余亩,帮助8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拿“薪金”。 来源:浙江在线 ---- [https://mp.weixin.qq.com/s/wC5Aq_mbVNpgHZ-tzeH6fg 10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你们村适合哪一种?]
返回至
10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你们村适合哪一种?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