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高宏的:桃李芬芳慰园丁——怀念敬爱的王屏山校长”的源代码
←
高宏的:桃李芬芳慰园丁——怀念敬爱的王屏山校长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font size="4">'''桃李芬芳慰园丁 ——怀念敬爱的王屏山校长''' 高 宏 的 (2006年3月1日) 我认识王屏山同志是从当他的学生开始的,至今已有40多年。光阴荏苒,我们这批学生称他为“王校长”的亲切称谓却一直没有变。今年2月27日晚6时15分,王校长走了,当我知道这一消息时,立即冒着霏霏细雨,匆匆赶往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病区去给他送行。望着他安详沉睡的面容,一些往事不觉涌上我的心头。 一 1963年我入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读书,8月31日星期六上午,我到附中注册报到,一进校门,就看到用黄色菊花编制成的三组字:“革命风、劳动风、学习风”,这就是附中的“三风”传统。在开学典礼上,王屏山校长照例给大家作报告。我至今还能记得的有两点。他说:我们这批初一的学生来自各个学校,大多数人是原来学校的骨干,仅少先队干部就将近80%。既然是骨干,就应该把各个学校好的东西带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王校长接着介绍了华师附中的简史,特别讲到了解放前夕附中有部分学生参加了党所领导的地下学联。他强调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都要学习这种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精神。 我们能进到附中读书都感到十分荣幸,心中充满自豪感。因为在王校长的领导下,附中经过多年努力,已成全国著名的标兵学校。1964年,教育部召集全国四间红旗中学的代表到北京开会,毛泽东主席还亲切接见了他们,这在当时可是一件特大喜讯。 那时附中有个“三个天天”的做法,即天天学毛著、天天劳动、天天读报,让学生从小就关心国家大事,从小就学习政治理论,培养学生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学习雷锋、学习解放军活动,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得到极大提高。附中特别注重艰苦朴素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人民感情和学生的劳动观念。以前,曾有少数领导干部动用小车接送子女,王校长曾亲自到校门口拦截劝阻、并作说服工作。从1963年开展学雷锋活动后,这一现象基本被杜绝。星期六下午回家,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从石牌走路回广州市区,大多数人还是打赤脚。当时每个班都有菜地,学生通过农业劳动,一方面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从中学习农艺常识,兼做科学实验,一方面又锻炼了身体。1965年,仅学生自己种的菜就满足了学校饭堂用菜量的三分之一。每个学期,附中的所有师生都要下乡参加一个星期的夏收夏种及秋收大忙劳动,并与农民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每年每个班还要轮流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下到本学校的化工厂、机械厂,或到广州的广钢、柴油机厂等工厂劳动。1965年,全军兴起将军下连队当兵活动,王校长亲自到学生饭堂当厨工一个星期,与饭堂工人一起劳动,一起商量如何进一步改善学生的伙食。 一般人总以为尖子学校的学生负担很重,可华师附中恰恰相反。现在我们总是在宣传和想尽办法对中小学生进行减负,而华附当年就已经探索出一套减负的做法。1965年毛主席发出七三指示,指出:现在学生负担太重,要从学习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附中坚决贯彻这一指示。附中原来下午要上两节课,这时已减至一堂课,1966年上半年,附中下午已经基本上不上课了。学生在下午主要是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小组、自学、体育锻炼及农业劳动。附中当年有30多个课外活动小组,每个人都要参加一个小组活动,如收音机组(从单管机组到五管机组)、地理组、养蜂组、管乐队、舞蹈队等。为保证教学质量,附中注重的是改进教学方法,而不是延长授课时间。王校长那时就对一些学生说,如果自己不感兴趣的课,可以不听。王校长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有独到见解的答题方式,并公开声明如答题有独创性,则在满分上再加分。附中注重的是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得体,可以用较短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取得很好的学习成绩。 附中的体育锻炼多种多样,除各种球类、田径外,单双杠、举重,乃至军体的投弹、刺杀、越野等都是我们经常的锻炼项目。学生要像军人一样整理内务,被子如同当兵的一样,整理成“豆腐块”形状。每天早上6时整,学校的起床铃声一响,我们就如同弹簧那样弹起,迅速穿上衣服,以年级为单位集合点名,然后跑步出操。以致多年后我当了兵,感觉也不过如此。当时为了支援世界革命,学校还开展了象征性长跑,看哪个班先跑到越南的河内或古巴的哈瓦那,这些活动,王校长都带头进行。我们每位积极分子,一天总要跑个三五千米,个别人甚至跑到了一万米。在六十年代,全校有多名学生获得国家运动健将及一、二、三级运动员的称号。在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上,附中总能保持男女团体冠军。我们许多人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吃苦耐劳、有坚强的体魄就是那时打下的基础。 王校长特别注重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以德智体全面发展来培养学生。他成功的业绩也使他被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二 “文革”结束后,王校长重新复出。1983年他担任了广东省副省长。他特别注重改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状况,经常到这些地方调研,及时解决问题。他常常去农村检查“一无两有”(校校无危房,班班有课室,人人有台凳)”情况。他在任上,广东是继京津沪三个城市外,最早解决拖欠教师工资的省区。 [[文件:Wangpingshan01-1.jpg|left|600px]] 王屏山同志为改变教育由国家包揽的种种弊端,积极倡导并勇于实践民办教育。八十年代的一天,一位附中的同学告诉我,说王校长在深圳办起了一所专收“差生”的学校,我们一些同学听此介绍,真有点为他担心。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第一批建设者移民到深圳后,由于忙于工作,有些人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以至出现一批考初中无学校敢要的“差生”。这批学生如流入社会,很多人将会被毁掉,也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治安问题。王校长秉承“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古训,认为青少年的可塑性极大,于是在全国率先办起了第一所专收“差生”的深圳碧波中学。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数千名昔日的“差生”已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碧波中学也成为广东省一级中学。 此后,王校长对办民办学校愈发欲罢不能,尤其是在他离休后,他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民办教育上。在他领导下,又先后办起了广州蓝天中学、广州红蕾舞蹈艺术学校、新安学院以及深圳桃园幼儿园。他对民办教育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并具有前瞻性的见解,有的已被实践证明,有的还将被实践和时间证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低进(学生入学时起点低)高出(学生毕业时德智体全面有所提高)的大面积转化后进生教育和民办教育中成绩斐然,可以说是功德无量。在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王校长在兴办民办教育中没拿过一分钱的工资。 培英育才,是王校长毕生所求;盼桃李芬芳,是他最大心愿。对幼苗,无论是强壮还是孱弱,甚或是有病态,他都用心去呵护并盼望他们成才。王校长不愧是一位真正的园丁。 三 九十年代中期,王屏山校长的膀胱癌病症愈来愈严重,他不时要到医院检查或留医,但他总是来去匆匆。那时我给百岁革命老人谭老(省政协原副主席谭天度)当秘书,也时常在医院碰到他。1995年的一天,医生告诉我说王校长刚动完手术没几天就出院了,我感到十分诧异。我知道,他这次是割掉了膀胱,要终生带着尿袋生活。我给一些同学打电话说,王校长为了争取时间,为了教育简直就不要命了。 2003年春,省政协组织委员就“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4月10日下午调研组到民办的新安学院。那天,我作为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调研组成员,并告诉大 [[文件:Wangpingshan02-1.jpg|right|600px]] 家王屏山同志是中午没休息就直接从广州赶赴深圳的;学校则介绍王屏山同志为该校的董事长。当然,大家都知道他曾担任过副省长和省政协副主席的职务。王校长说,他作为学校的负责人,理所当然要亲自来汇报。由副省职务领导来给省政协调研组汇报,我遇到的还是第一次。事后,我跟个别委员说,王校长身罹重疾,患有膀胱癌、肾癌,还多次动过大手术,这次他是带着尿袋来汇报的,这位委员听了顿时吃惊万分。这次,王屏山同志简介了新安学院的成长过程、今后的出路和前途,并谈了他对发展民办教育的看法等,无形中给调研组上了一堂生动的发展职业教育课。汇报完后,他还带着久病之躯陪同调研组参观学校的教室、饭堂、教师及学生宿舍、图书馆、运动场地等。 让桃李芬芳是每一位园丁的期盼,王校长就是这样的园丁。如今,王校长走了,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却长存在我们心中。他一生淡薄名利,勤奋工作,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将毕生的心血都倾注于人民教育事业,数十年不改其志。他服膺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集天下之“英才“、“蠢才”、“歪才”而教育之,在普教、高教、民办教育、乃至“差生”教育中都卓有业绩。长风浩荡,高山仰止,他给世人留下的是一座永恒的丰碑。 王校长去世后,我撰写了两幅挽联,作为我对他的哀思: 其一: 一生一世事事体现焦裕禄精神 一言一行处处展示孔繁森作风 其二: 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不愧人民公仆 培英育才辛勤耕耘堪称园丁楷模
返回至
高宏的:桃李芬芳慰园丁——怀念敬爱的王屏山校长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