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诗:懵懂学生乖乖女”的源代码
←
诗:懵懂学生乖乖女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font size="4">今年初(2015年),我看了关于〈共和国最不幸的一代一知识青年〉有感,即兴而写打油诗,不押韵,也没有文采,只是一个记忆。<br> 懵懂学生乖乖女,落乡插队到漳澎。<br> 乡间传话成份高,另眼相睇吾重用。<br> 寄住冇窗娘仔房,吾知天光同天黑。<br> 大门背后彻炉灶,翻风落雨冇飯开。<br> 冲凉担水去埗头,上涌洗完下涌食。<br> 晴日行在刀背上,雨天路中跳芭蕾。<br> 寒风雪雨整秧田,脚趾冻僵冇知觉。<br> 酷暑夏日剝蔗壳,汗流浃背黄蜂针。<br> 独木桥上练身手,胆颤心惊魂魄飞。<br> 火水灯下写家书,屋企五人分五笪。<br> 山重水复何所盼,幸得日出乌云散。<br> 天生我材终有用,柴枝居然变凳仔。<br> 酸甜苦辣飽尝过,蹉跎岁月未能忘!<br> 变凳仔,这句话是当时农民对我们说的,我们从城市来是凳仔变柴,以后是难以回广州,指户口,柴岂能变回凳仔。
返回至
诗:懵懂学生乖乖女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