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科学家:工业化养殖是引发病毒的一颗定时炸弹”的源代码
←
科学家:工业化养殖是引发病毒的一颗定时炸弹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2021.1.7 [[人民食物主权论坛]]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扩散,对于疫情的起因众说纷纭。今天是世界环境日,我们特推送一篇翻译文章,讨论工业化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隐患。 在非洲猪瘟和新冠病毒爆发后,国家试图通过加强监管的方式来控制动物疫病的蔓延,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更大强度地推动大规模养殖场的建立。其背后的逻辑是大型养殖场可以投入更多资金,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更容易监管。不过,正如文中一些科学家所言,病毒在大规模、高密度养殖场里传播、变异的风险并没有得到有效监控,大规模养殖反而可能是引发病毒的一颗定时炸弹。 作者|Simone McCarthy 译者|侯解 排版|童话 世界环境日 | 科学家:工业化养殖是引发病毒的一颗定时炸弹 图片来源:Perry Tse 工业化养殖可能让很多人从情感上无法接受,动物被塞在拥挤的圈舍里,连站立都困难,还要遭受其他痛苦。一些科学家也发出警告,这种养殖方式正是新型疾病大量滋生的温床。 在新冠病毒爆发的3年前,另一种冠状病毒也在中国南部传播过,这种冠状病毒也是致命的,不过其感染对象不是人类,而是25,000只小猪。 2018年,紧随这一病毒爆发而来的是更大规模的疫病,即类似埃博拉病毒的非洲猪瘟。尽管非洲猪瘟并没有传染给人类,但却在中国导致了至少1亿头猪的死亡。这使中国的生猪养殖业陷入危机,也导致猪肉价格飞涨。如今,非洲猪瘟依然在亚洲地区传播。 这些病毒爆发导致的恐慌,加上新冠病毒与中国野生动物交易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译者注:这一关联目前还没有实际证据可以证明】,使中国政府的管控升级。 2月,中国出台了禁食野生动物的禁令,同时,中国政府表示将在接下来的两年内,修改或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以控制动物中的疾病或与动物相关的疾病。5月2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张业遂介绍,将尽早完成动物防疫法的修改。 专家指出了一些导致上述问题加速发生的漏洞,中国政府也计划堵住这些漏洞:生物安全标准过低、监管和责任主体不明、地方政府对疫情爆发的遮掩问题等。生物安全性既包括防止动物疫病爆发的方法,也包括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不过,兽医流行病学专家德克·菲佛(Dirk Pfeiffer)认为,动物疫病的防控并不是中国一国的问题。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肉类生产一直在扩张,养殖业给动物和人类带来的风险如何防控,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我们的食物体系、肉类生产和传染病的爆发之间的关系,都是真的,”香港城市大学的菲佛教授说。菲佛指出,野生动物交易只是故事的一角,更大的问题是大规模养殖业,尽管它也带来了经济的增长。 “这是一个概率问题:生物质(biomass)的密度越高,发生传染病的几率就越高,”他说。根据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2018年的研究,畜牧业占了生物质总量(或哺乳类动物总量)的60%,野生动物则只占了4%。 “看起来很有效率” 专家指出,工业化养殖不仅减少了生物多样性,也为潜在的病毒爆发埋下了定时炸弹。 “便宜的鸡肉、牛肉,背后都是病菌的生产温床……这看起来是个高效率的生产系统,但失败的代价和风险却很高,”伦敦皇家兽医大学野生动物健康及疾病研究的一位教授理查德·考克(Richard Kock)说。“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 病菌进入养殖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通过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如果这些饲料或饮水受到了外来病毒的污染——蝙蝠或鸟类粪便、人类的咳嗽或喷嚏等,就可能让动物受到感染。 但在大型、集约化的养殖场,病毒则可以很快地通过牛、猪或家禽传播,且有很大可能发生变异、重组,或“侵入细胞”,包括侵入人类细胞,考克说。 杜克大学传染病流行病学家格里高利·格雷教授表示,这样的风险可能已经有人意识到了,但却缺乏有效的监管。 他说,“我们正在人为地增加面临某些病菌的风险,因为我们让这些病菌能进入家畜中,又不了解这些病菌。” 一个案例:2009年的H1N1流感是40年来第一次流感大流行,其最初被发现是在美国,随后就发现与墨西哥的生猪养殖场有关联。 考克说,疾病的发生风险随着动物驯养业的扩张而增加,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的传播可能与中国的“野生”动物繁育农场有一些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自1970年代以来,大约70%的病菌来自动物,并称之为“新兴威胁”,因为“动物被集约化地养殖、运输,在市场中还与其他物种和人类有密切接触。” 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经济增长伴随着畜产品的消费增长……畜牧业的变迁增加了全球范围内新型病毒产生、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这些病毒是可以在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的。”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全球肉类生产从2005年至2015年增长了近20%,该机构预测,到2028年,肉类生产的增幅可能再增加13%。 专家表示,全球畜牧业生产的增长有多种形式,不仅大型工业化养殖场在增加,小型的、所谓“庭院养殖”(backyard farms)也在增加,后者可能位于森林外围,与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交接,容易产生溢出风险。 病毒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入养殖场。 这也是为什么于尔根·里希特(Juergen Richt)会认为工业化养殖能解决病毒问题。堪萨斯州立大学兽医专业的这位知名教授认为,工业化养殖场有更多资源来建立生物安全防护设施,以此确保人类和动物的安全。 里希特说,一些工业化农场采取了严格措施。他提到自己最近一次去厄瓜多尔一家生猪养殖场的参访经历,这家养殖场限制一切外来车辆进入,他在进入这家养殖场前需要先隔离3天,换2次衣服,且在到达和离开前均需沐浴。 他说,“小的庭院养殖场是不可能采用这样的防护措施的。” 中国的转型 非洲猪瘟的爆发对中国来说是个教训,这场猪瘟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导致了国内40%的生猪死亡。 中国今年又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尽管官方表示疫情在减弱,但也一直在警示防止反弹。 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的一位农业经济学家霍利·王(Holly Wang)说,中国目前正在快速推进一项工作,即以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替代目前占主导的小规模养殖场,因为前者可以更好地实施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王表示,今年提出的动物防疫法修订可能会加快中国养殖业的转型,使之走向更现代化、大规模的养殖模式,因为让大型养殖场遵守规范的成本更低。 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草案中包括了对合法养殖的野生动物的检验检疫措施,为发现和消除动物疫病提供了更多指导方针。同时,草案中还明确了地方政府、工业团体、养殖场经营者在对抗疫病中的责任。 最近的这些改革是伴随着中国近几十年肉类消费量的不断增长而来的,这一增长从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了,也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位于上海的一家农业资讯公司“IQC洞察”(IQC Insights)的商业智能部负责人安吉拉·张(Angela Zhang)指出,在过去的20年,肉类需求量增长了近20%。 但其他国家肉类需求的增长才刚开始,这使各国疾病控制的体系、水平均有不同。 例如,联合国粮农组织2019年的一份关于肯尼亚的报告显示,到2050年,人们对动物制品的需求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因为人均GDP会增长超过140%;这会增加动物传染病出现和传播的风险。 “到2050年,人类和动物数量都会翻倍,疫病爆发对社会的影响将会更大。” 很多国家“在努力寻找可持续发展和满足人们对食物需求的快速增长之间的平衡”,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一位兽医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教授说。“没有一个应对疫病威胁的完美方案,”她说,“总是需要权衡取舍的。” 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上有各种不同观点,一些专家强调加强监管、强化生物安全,另一些专家则呼吁开展可持续实践,减少全球消费。 由于没有共识,肉类需求又在持续增长,里希特认为问题仍然存在:“我们是要继续像过去一样,还是准备迎接火车出轨?” ---- [https://m.toutiaocdn.com/i6914862078289314316/?app=news_article×tamp=1610014563&use_new_style=1&req_id=202101071816020102040281655F0F939D&group_id=6914862078289314316&wxshare_count=1&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share_token=1eb86bb8-26b9-4c74-8be8-9263dce029b4 科学家:工业化养殖是引发病毒的一颗定时炸弹]
返回至
科学家:工业化养殖是引发病毒的一颗定时炸弹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