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父親和他的那個時代:進化的標籤”的源代码
←
父親和他的那個時代:進化的標籤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4}}[[吴南生和他的那个时代|返回目录]]<br> 7、进化的标签 <br>父亲说,“后辈写前人总有夸大,就算是真实,看的人总是疑心。 别人要写,是别人的事。后人写,倒还不如不写。”要写一个人,却 被那个人限定了不许写他的正面,那怎么写?丰功伟绩的反面是一个 人的困顿,疑惑,迷茫,剧痛和挣扎。我当然知道,从一个人的困顿, 疑惑,迷茫,剧痛和挣扎视角入手,其实更能揭示出一个人和他所处 那个时代的本质和局限,其实我也相信在他把头直往墙上撞,当他被 拳打脚踢,耳朵都被打聋,当他被关进黑暗的小屋,时间滴滴答答过 去的时候,他的灵魂必定经历了挣扎和剧痛的洗礼。文化革命中有一 段时期,他被抓,被斗,被围殴,说是经历了死亡又重新返回并不为 过。当他被放回家的时候,他充满了警觉,屋外一有声响,他立即侧 身站在窗口旁微微掀开窗帘的一角。那个时候是无从反抗的,但这窗 后一瞥,给了他足够的时间穿上那件被批斗时穿的衣服,那件灰色中 山装已经很旧了,但还结实。在这衣服的衣角里我母亲缝进了一张很 薄的纸,纸上父亲抄了一九五二年那次对他审查的组织结论。那个时 候,他回家之后他会把他写的交代材料和外调材料都重新默写出来, 油纸封好,让我藏到鸡舍那个给鸡站立沾满鸡粪滑溜溜的瓦筒里。记 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记得当时外层还用塑料袋,没有塑料袋时用 塑料布,但是我又担心这仅仅出自我自己的想象,我必须承认每次我这样做的时候,我都很紧张。这应当是造成我的记忆细节含混不清的 原因。同样有趣的是,后来我看我父亲,虽然困顿,疑惑,迷茫,剧痛 和挣扎都曾在他身上发生,却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莫泊桑说, “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们可能脆弱的一句话 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就走了很长时间的路。”似乎, 父亲对于他侧身其间的那个时代,他从来就有他的感觉,他的思考, 他的坚持,他的应对。 我想请日后看到我这篇文章的人原谅我总是用“幸运”两个字代 替一般回忆类文章总得点缀的褒词,一方面这出自我父亲的限定,另 一方面,对他们这一代人每一个个体的评价,基础在于对那支队伍的 评价。天花乱坠的颂扬固然悦目,但地板一旦抽去,有些天花乱坠就 变成了落花流水。我能看到的是愿意接触正面的人多,愿意接触反面 的人少,愿意颂扬的人多,愿意触及真实的人少。要知道,只有正面 没有反面,其实是虚无。我们现在颂扬党的历史,犹如以史前岩画颂 扬人类的历史,“你看岩石上那头牛,在灯光下多么栩栩如生!”但我 说,当然,这评论没错,但难道我们的绘画不需要进步,不需要刻画 细微的列宾,不需要反映瞬间光影的莫内,不需要抽象变形的毕加索, 不需要充满视觉冲击力的马蒂斯?不需要充满生命趣味的齐白石? 不需要折射哲学光芒的漫画? 那反面该怎么看?譬如说,从大历史的角度,怎样看待那些曾经发生过的,诸如队伍内部的杀戮,左倾机会主义,宗派主义,一些地 方发生的阶层灭绝式的土改以及定下杀人比例的镇反?我没有受过 系统的学院式的马列主义教育,这固然不太好,但从反向角度看,一 个人的思维没有经过改造,犹如狼与狗的区别,它当然更野性,但也 许它可以跑得更远,它的视野因而更加开阔。上文我曾说过,我常怀 疑中国革命史上发生的那些不幸其实可能包含了某些必然,它是运动 的进程必然会发生的一幕。人类的历史从来没有离开过预防性杀戮, 共产主义运动并不因为自认为理论胜人一筹就能逃离人类的本性。同 理,那些自以为文明的个体同样不能逃离人类的本性,一个黑人把手 从裤袋子里抽出来,他想举起他的手做出一个投降的姿势,然而站在 他对面的警察觉得他可能在拔枪,于是警察先下手为强,一枪干掉了 那个黑人,这也是预防性杀戮,只不过这杀戮仅发生在个体之间。一 位研究人类发展史的学者认为,所谓人类文明的历史,说到底是一个 人类自相残杀的人数和比例逐渐减少的过程。无论是什么运动,什么 队伍,什么国家,其实总还是在人类发展大历史的过程当中。俯瞰中 国革命的进程,你会知道从大历史的角度,这个进化的过程其实颇快。 譬如说,延安整风的抢救运动固然惨烈,然而对比肃反之血腥,其进 化非道里记。在革命烽火燎原的进程中,居然有一个小小的潮汕地区 抽离了历史几乎的命定,要定义这件事,我觉得我的词典里没有比“幸 运”更好的褒词。 “幸运”这个词是一个说法,但是,什么叫幸运?一个小小的潮汕地区抽离了凡怀疑必杀的历史命定固然是幸运,倒过来说,南方局事前同意了潮汕的请示,形成了这样做的条件;潮汕的同志事后处理 得当,没有造成组织的损失,也是幸运。思绪散漫开去,我想到虽然 这个事情发生的前后左右都没有产生过其他离开事件本身的影响,然 而,首先是南方局做了这样的决定,而事件过后,当年的党,事实上 都接受了这件事,其中也包括了延安当年主持抢救失足者运动伤害无 数的中央保卫局。这种进化其实是这个党的进化。“有一天,”父亲说,“我在延河边走着,康生迎面而来,他停下 来问我,什么地方来的?我说潮汕。康生说,潮汕的同志了不起啊! 处理叛徒处理得真漂亮。又聊了几句,他没问我是谁,我也没说我是谁。他和我握握手,又往前走了。” 这件事情在党史上是一个孤例,但无论如何,在这个党的进化历 史上,这是一个明确的标签,政治应有政治该有的道德伦理,党性不 应因杀戮方才彰显。我是一个后来人,我怎么觉得我这样讲,又是一 厢情愿在那儿胡说八道呢? 离开评价,回到现实,那些意识形态的标签,什么左倾机会主义 等等,是事情过后对具体事件的归纳。这种冷酷的事情总是变着花样 来,每次都有天大的道理,都能动员近乎所有的力量,做下了天理不 容的坏事,然后归结于左倾,甚至禁止人去谈论它,想尽办法去淡化它。说白了,如果你想防止预防性杀戮,请回到本源,一件事情不管理由多么动人,什么颠覆,什么动乱,如果它将以预防性杀戮的形态 出现,制止它。<br> [[吴南生和他的那个时代|返回目录]]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4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父親和他的那個時代:進化的標籤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