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没有枪声的战斗---记祁烽在沦陷区的地下工作”的源代码
←
没有枪声的战斗---记祁烽在沦陷区的地下工作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4}}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并波及到广东。当时[[祁烽]]所在的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东宝队等公开的抗日团体被国民党当局撤销。1941年6月至1942年初[[祁烽]]任东莞水乡区委书记,转入地下工作。 随着白色恐怖越来严重, 1942年初根据党组织“掩蔽身份,等待时机,恢复活动”的指示,陆续把一部分已经暴露身份的党员骨干,分散转移到外地。祁烽也奉命从东莞水乡转移到顺德大良,在岳父任局长的田粮局当小职员以隐蔽身份。 然而,[[祁烽]]觉得顺德虽然便于隐蔽,但对开展抗日工作不便,他的主要任务是到沦陷区中心城市广州开展地下工作。这时,他看到了广东大学招生通知。当时,广东大学是广州最高学府,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一间综合性大学,是汪精卫以恢复孙中山创办广东大学为名办起来的。虽然当时广东大学全校只有400多名学生,但拥有文、法、工、农四个学院,十多个系,约有30多位教授,50多位讲师。校址设在广州河南凤凰村(即原岭南大学内)。[[祁烽]]慎重地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首先,确认了东莞明伦堂有助学金计划,如果东莞青年考上大学将获得经费资助,无需组织负担费用。其次,广东大学开设中文系。[[祁烽]]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在东莞中学读完高中,他自幼喜欢文学,中文基础扎实,考取中文系的机会很大。估计在校学习可以应付自如,这样方便他腾出更多时间从事地下工作。再次,[[祁烽]]知道广东大学已有一些方便他开展地下工作的关系,如当时广东大学的教务长伦学圃是个老教育家,和[[祁烽]]的祖父祁都少(东莞督学)是世交好友。广东大学的保安头目是有名拳师陈年柏,他是在广东大学就读的东莞籍共产党员王清的舅父,他们和[[祁烽]]相识,并且关系很好。此外,大学图书管理员也是[[祁烽]]在东莞中学时的党员。而且广东大学学生中已经有几个东莞籍的党员。在做了充分的调查分析后,[[祁烽]]认为到广东大学以学生身份做掩护,进行地下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1942年8月,[[祁烽]]顺利考入广东大学中文系,从顺德大良来到日寇占领的中心城市广州,开始了为期三年在沦陷区中心城市开展地下工作的生涯。 在广东大学期间,[[祁烽]]的真实身份是中共东莞县委派驻广州特派员。他的主要任务是,在校内广泛联系同学,争取教师,加强团结各方抗日力量。在校外,主要是掌握“护沙队”和“手枪队”,利用他们为抗日游击队运送物资和获取日伪情报。[[祁烽]]在广东大学站稳脚跟后,逐步将主要精力转为校外活动。读到二年级时,由于在校外的地下活动繁忙,旷课太多,为了不引起校方注意,[[祁烽]]不得不抱憾地以生病为由申请退学。虽然不能完成大学学业,但他却可以全身心投入抗日地下活动中。 东莞沦陷后,东莞著名的大土匪刘发如派遣其亲信叶衍龄等人投降日军,接受协助为日寇在增城东莞宝安一带征购军谷的差事,叶衍龄受日伪之命组织东莞“护沙队”,并任队长职务。而实际上,叶衍龄同时也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粤军事特派员李福林指派潜伏敌后,协助国民政府在敌后的秘密行动及掩护地下工作人员,并被秘密委任为“直属突击队第五路指挥部少将副指挥”一职。与此同时,东莞“护沙队”又受中共东莞县委驻广州特派员[[祁烽]]的领导,协助我党在珠三角一带活动的抗日游击队做物资支援、承运及递送情报的工作。[[祁烽]]秘密掌控东莞“护沙队”的原则是要使他们“活”而不“动”,即是要让他们为共产党“活”起来,但又不能让外人知其为谁而“动”。 1945年3月某天,[[祁烽]]在珠江纵队工作的小姨王兰与丈夫陈鸣(曾任珠纵西挺大队大队长)突然来找他,说珠江纵队首长梁嘉、郑少康有急事要求见面。按照当时的组织原则,虽然[[祁烽]]与梁嘉、郑少康相识,但与他们没有直接的工作联系。[[祁烽]]感到这次的突然求见必定是有重要情况,请示上级已经来不及了,他决定先和珠纵领导见面,再见机行事。见面后梁嘉等人说,日伪军正对珠纵第二支队进行大扫荡,部队在番禺钟村附近与敌人展开战斗,但目前十分缺乏弹药,正在为难之际,他们获悉[[祁烽]]在广州从事地下工作,并在暗中掌握东莞“护沙队”,于是通过王兰夫妇的关系,冒险找到[[祁烽]],希望寻求帮助。[[祁烽]]听了梁嘉等人的述说后,深感兄弟部队面临危险,且情况紧急,而他掌握的“护沙队”不仅掌握有枪支弹药,而且可以打着日伪的旗号,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畅行无阻地运送物资。为解决珠纵的燃眉之急,在来不及向上级请示的情况下,[[祁烽]]当机立断答应动用他掌握的“护沙队”,为珠纵部队送去弹药。他马上吩咐护沙队里的自己人,悄悄速去速回,随同王兰把1万发子弹送到目的地。这批弹药在随后的反扫荡战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945年日寇投降前夕,手枪队的队员在与番禺沙田一带的伪军头目李朗鸡的秘书交谈中,发现其不断提起国民党内部的情况,而且越谈越起劲。过往以李朗鸡为首的伪军,积极效力日寇多次围剿抗日游击队,现在却一反常态,对国民党如此有兴趣,这次谈话使得手枪队队员感到很异常。为了探清缘由,手枪队队员趁李朗鸡秘书回乡探亲的机会,秘密搜查了他的办公室。没想到竟然发现了一封与国民党通信的文件,其中主要谈到如何等待国民党收编的问题。手枪队马上把这个情报向[[祁烽]]报告。[[祁烽]]从这份情报中分析到,伪军与日军之间的矛盾已经在扩大,伪军已经感到日军大势已去,要为自己安排后路,并重新寻找国民党作靠山。[[祁烽]]深感这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情报,于是立即向上级汇报有关情况。果然,事隔不久,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随着八年抗战胜利,斗争形势也发生根本的转变,国共正在和谈,但国民党又在积极准备内战。1945年底,[[祁烽]]完成了为时三年潜伏广州沦陷区的使命,奉命调回东莞,任中共路西县委组织部长,又开始了新的战斗。 ([[user:祁莞|祁莞]] 叶小帆) (注:此文根据《东莞抗日实录》里[[祁烽]]的“沦陷区地下工作漫记”文章,以及《珠江纵队第二支队史》资料改写)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4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没有枪声的战斗---记祁烽在沦陷区的地下工作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