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应试教育是一场风险巨大的赌博!”的源代码
←
应试教育是一场风险巨大的赌博!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题记: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失败和耻辱。它已经不能够服务于教育本应所服务的对象:社会(它甚至不能为官僚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子女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服务)。这个教育体系不能给社会提供许多有用的个体,它只是制造出一群投机分子.( 选自美国兰德公司的中国问题报告) 作为家长,您是否思考过下面这些问题?您和孩子积极参加应试教育的“风险投资”概率到底有多高? 一:您的孩子考上心目中理想大学的概率是多少? 二: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后,毕业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的概率又是多大? 三:您孩子工作后,事业发展的空间和前途有多大? 他能够胜任工作的概率有多大? 他喜欢和擅长他所做的工作的概率有多大? 他事业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四:即使您的孩子工作一切顺心,可是他身心健康的概率是多少? 五:即使他工作顺心,身体健康,可是您能够保证他拥有美满的婚姻和家庭吗?以及他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概率有多少? 六:即使以上的关口,您的孩子很幸运都过了,但是他感到幸福和快乐的概率又是多少? 七:您现在显然是按照现在的应试教育模式来“教育”自己孩子的,可是,如果您的孩子只有十岁,您估计十年后高考体制还和现在一样的概率有多大? 如果作为家长,仔细思考以下的问题后,我相信绝对不会太自负,以为您对于应试教育的赌博赢的概率很大,看来是过于乐观了吧? 解读精英教育六:沙滩上的城堡----为什么说应试教育是一场风险巨大的赌博(为人父母者必读) 今日学堂校长 张清一 中国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期待和核心教育目标,基本上都可以很简单地总结为一项:好好读书,考上一个好大学,别的就不需要操心了。 而在实际生活中的中国家庭,也基本上是围着这个目标转的。孩子的学习问题,是整个家庭的核心。所谓的一俊遮百丑,只要孩子好好读书,成绩好,肯定就有“前途”,父母脸上就有光,其他方面的问题,基本上父母不会太在意,也没人真正关心“学习”和“成绩”以外的事情。相反,如果孩子的成绩不佳,则会很容易被绝望地打上“失败”的印记,难免出现心理上的扭曲和变态。因此,父母们为了孩子能够“专心学习”,往往任劳任怨地承担了其他所有的“外围工作”。 下面的报道,来自一个大学的报道采访他们学校的一个优秀学生:“###同学2003年10月托福考试663分(满分677分);2004年6月GRE考试,数学部分满分800分,作文仅扣1分,总成绩为1370+5;2004年6月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力挫群雄,夺得一等奖。”而且该生获得了美国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出国读博士了。 作为家长,您看到这个介绍的时候,是否很羡慕,希望被采访报道的这个人就是自己的孩子?当然,如果你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朱海洋”的时候,不知道你是否还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他这条路。想知道他的不凡故事,请点击 缺乏常识的中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常识缺乏的优秀人才 整个社会都觉得这样“很正常”,但是只要简单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陷阱,是一场家长输不起的风险巨大的赌博。我们目前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社会的这种“集体无意识”:家长们共同为孩子安排了一个几乎是注定失败的人生道路,而因为大家都走,我们就认为就正常,而放弃了自己的责任随大流。即使明明看到了很多问题也不去思考。 我们一起来简单地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看看应试教育到底有什么陷阱?您如何避免这些陷阱? 我们先计算一下: == 一:您的孩子考上心目中理想大学的概率是多少? == 如果父母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跟别的孩子一样正常的“普通人”的话,这是很容易得到答案的:就是把心中你认为还可以接受的大学每年录取新生的人数,除以你孩子一年的出生人口总数。大致上,如果你要上全国有点名气的大学如武大,华科以上所谓的一流大学,每年全国只有区区数万名额,除以1500万以上的基数,就是这个概率了。答案就是千分之几,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当然,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绝世天才,而且在12年的教育期内都没有反复和意外,你认为概率可以达到100%也不是不可以。 == 二: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后,毕业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的概率又是多大? == 家长估计现在都不会以为:进了名牌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吧?年年扩招的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工作一年比一年难找,连北大的毕业生都有去卖糖葫芦和卖猪肉的。武大这样的“名牌大学”,每年都生产很多“啃老族”待业家中,今年的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50%,十年后情况只会更严重。今年夏天北大有个研究生毕业前夕跳楼自杀,就是因为没有找到工作,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破坏了他父母心中的美好幻想。因为他的父母是在太为孩子自豪了,从来没有想到就算上了北大,也有可能找不到工作。这个学生也从来不知道,除了读书考试外,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干脆一跳了之。每年高考完后,都有很多高中生自杀,现在批量的大学生自杀,已经不是新闻了。作为家长不会以为您的孩子毕业后就是人人都抢的大宝贝吧?您最好知道这个概率,也让孩子知道,不然以后想不通后跳楼的可能就是他了,恐怕您并不希望这个结局。所以最好让他知道人生并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当然,很多家长可能认为自己可以扮演“神”的角色,会利用职权和关系帮孩子安排一个好工作,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取得一个文凭就行。就算如此,可是下面的这些问题和概率,恐怕您当家长的无论多有实力,也安排不了啦。 == 三:您孩子工作后,事业发展的空间和前途有多大?== 他是否能够胜任,喜欢和擅长他所做的工作? 事业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由于我们这个教育体系只教会了学生应试,从来没有教学生如何做事,也不重视做事,所以毕业生不会做事,不喜欢做事是很正常的。大学生里面大多数人都是一批只会考试,不会思考,也不会做事的“书呆人才”,我相信各位家长只要看看目前分配到您工作单位的大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就会了解这一问题的概率如何了。有很多名牌大学生,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不会安排,据报道说还有连鸡蛋剥壳都不会的超级天才,这种人指望他们工作中有什么良好的表现,恐怕只能是梦想了。 又会读书,又会做事的大学毕业生,估计不会超过10%吧? 当然,您依然可以自欺欺人地认为:别人家的孩子笨蛋,我们家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干什么都很优秀。不过要注意,除了您两口子以外,别人看您们的孩子,也毫无例外地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就认识一个家长,家庭背景很“大”,是高级政府官员加上商界成功人士双料出身。而且人缘很好,有很多很有地位的朋友。儿子从小就在“优越的生活质量中”成长,上学都是名校。不过就是不爱学习,不过不成器也没关系,送到国外混了一个“洋文凭”回来,当爹的也帮他找了不少工作,朋友们也很给面子,都给孩子安排了很轻松和体面的工作。可这孩子都不喜欢,经常把老板给炒了回家,因为觉得工作太累。当然,任何工作都没有玩电子游戏更轻松,更刺激,所以一直嫌这嫌哪的!结果最后,这孩子只好在家“享清福,图自在”了,人际关系的资源,再多也总会用完的。当然,这也是“别人家孩子的故事”,轮不到您头上,——是真的吗? == 四:即使您的孩子工作一切顺心,可是他身心健康的概率是多少? == 先说身体健康:国家一个权威统计机构的调查表明,二十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逐年下降,很多年轻人的身体素质,连老人都不如。武大每年的新生入学军训,站队列半个小时后,就开始有人昏倒。这还不是最严重的:真正对孩子健康伤害最大的时期,就是大学。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虽然口头上叫“德智体全面发展”,可实际上从来没有把身体健康当作一会回事,我们缺乏基本的健康教育,孩子没有健康的生活习惯,缺乏基本的健康饮食知识,所以上大学后的“自由”生活,让大学生们健康透支严重。现在经常有报道说三十来岁的年轻人突然死去的消息,还有去年武汉某大学的学生猝死的报道,其实就是身体健康长期不佳,在某种外在条件下激发的结果,但是人们只关心当时的外在条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长期“教育”的功劳。 当然,您也不需要太担心孩子突然死亡的概率,这依然很低。不过,您孩子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现在以及今后得上各种慢性病,在不良身体陪伴下过完一生的概率是很高的,几乎就是必然。 再说心理健康:国家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中,有54%的教师有心理障碍。简单点就是说,每两个教师中,就有一个有明显的心理问题。这是因为我们的国家教师地位不高,而且又一向缺乏心理教育,这个调查出来的概率也很正常。当然了,您需要有让您的孩子在有心理障碍的老师的“培养”下“健康”成长的心理准备。所以,如果毕业后调查出来您的孩子有50%的概率具有心理障碍,实在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实际上,有些心理专家说大学生70%的有各种心理问题,这个数据可能太夸张了,我都不愿相信。不过我看到身边很多大学生,的确不像是心理很健康的样子。您看看清华大学的刘海洋,留美博士朱海洋,以及马加爵等人,他们都是我国培养的优秀级应试教育人才,不过心理的变态程度也堪称榜样。 您认为他们的父母,当年计算过这种“身心健康概率”吗?不会的,他们一直很骄傲地活在“我们的子女教育很成功”的光环中,知道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孩子心理有问题!可是,此时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身心健康————您的孩子可能需要用生命来学习和补考这一课。 == 五:您的孩子大学毕业后能够拥有美满的婚姻和家庭,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概率有多少? == 应该是很低的一个概率。几乎可以说是接近冰点。 婚姻方面,因为教育体系设计的原因,目前我们的这个社会已经创造了数千万的“必剩客”----剩女剩男。 “幸运”地结了婚又如何?真感到幸福吗?中国已经出现了结婚登记人数少于离婚登记数的年度记录,说明现在超高的离婚率已经相当惊人。您对于孩子的未来乐观吗? 人际关系如何?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们,普遍被人评价为:不懂事!不会做人! 因为我们的教育内容中,没有这一项,甚至专门剥夺了这一项的教育。我们只关心孩子做考试机器。 古人认为:婚姻乃人生中第一大事;心理学家们发现:处理婚姻关系,是一项人生最大的挑战。学会做人,是古人的基本要求,人际关系,在人生成功的因素里的重要性,占70%以上。 可是这么重要的课程,学校里居然从来不教。不但不教,反而还剥夺孩子们自己摸索和学习的机会,让孩子们成为彻底的“人际互动白痴”! 比如说:孩子从小最渴望,最需要的就是伙伴。可是,在“不要影响学习”的主流意识下,孩子实际上没有真正的交友的机会。就算是您个人有这个想法,可是别的家长一定不配合,所以最多假日的时候,叫上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玩。不过这不是交友,只是“认识一下人”而已。孩子们没有机会融入一个集体,认识一批伙伴,在互相闹矛盾,甚至打架,冲突中学习如何构建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在友谊和矛盾中,最终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我们的孩子只知道所谓的“休闲”就是玩游戏和吃东西,“交朋友”就是请人消费和吃东西,这就是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的现实表现! 在“分数至上,成绩第一”的应试教育体系里面,在对独生子女的百般呵护中,我们培养出的“人才”都是一批只关心自己想法和愿望的,一厢情愿的书呆子,他们不会考虑,也永远弄不清如何与人交往和互动。甚至很多人连自己的想法和自己需要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无论在家庭和学校里,都没有教他们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更不会花时间“浪费”在孩子们互相间的深度交往和共同生活上。即使在家庭里面,孩子们与父母的交往也很少是“沟通交流”型的,基本上都是单向性的,家长宣称“为了你好”的强迫和独裁统治,或者是“看我有多好”的溺爱放纵型。这必然让孩子们缺乏伙伴,缺乏社交,缺乏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互相尊重的理解。因此,孩子们不懂得人际交往很正常。将来走向社会,必然遭遇巨大的困难和无情的挫折。 当然,无法处理好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孩子,恐怕注定了一生的失败和痛苦。就算是事业成功和成绩优秀,也帮不了他们半分。 == 六:即使以上的关口,您的孩子很幸运都过了,但是他感到幸福和快乐的概率又是多少? == 恐怕每一个家长,都自以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幸福和快乐”,认为自己的孩子不需要快乐和幸福,只需要“成功”的家长估计很少。不过这只是口头上的认识,现实中的情况恰恰相反: 我们的家长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实际上并不真正关心孩子的幸福和快乐,不在意孩子的感受,更关心“成绩”和“分数”,为了“考大学”而不惜一切威逼利诱的手段来迫使孩子就范。所以,我们才会发现孩子会喊出“魔鬼妈妈”的呼声,外国人认为中国的家长很冷酷无情! 我们从来没有上过本来是人生最重要的“幸福”课程,很多人稀里糊涂地活着,大学生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郁闷”,工作后大多数人的感觉是“不爽”。难道我们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的吗?在这种心态下,您认为孩子们会有真正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热情吗?他们能创造奇迹吗? 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总是把本来可以很快乐的事情弄得相反,好像看不惯孩子们很快乐的样子似的。例如,本来学习是孩子最喜欢和最有趣的伟大游戏,孔子提倡的就是乐学,学乐的教育精神,这样才能真正地出大人才。可是却被笨蛋的家长和老师们教成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厌学畏学的苦境,而且,他们必须要在这个苦不堪言的苦海中度过人生最重要的12年,并终身形成对学习的负面态度,他们还会把这种对学习的负面态度传到下一代,让痛苦代代相传。目前公开调查说:厌学的学生比例高达70%以上!其实这不是真的。我估计至少在90%以上,因为就算有些被认为是“积极学习”的人,并不是不厌学,而仅仅是愿意勉强自己而已。我在武汉大学上大课的时候曾经做过一次调查,我让大学生们感到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中,真正喜欢和能够享受学习的举手,结果两百多人的大教室,只有十来个人举手。也就是说只有5%还不到的人是喜欢学习的。作为名牌大学的“成功学生”也就是这个样子,普通学生的情况只会更严重。 实际上,武汉大学的学生中,大概只有30%的学生在校期间还能够坚持认真学习,他们的目的在于考研究生,并不是真的喜欢学习。其他70%的学生,更专注于玩游戏,谈恋爱,看影碟,吃吃喝喝等,好好地从中学的“幸苦”中放松下来,好好享受一下“大学生活”,反正期末的课程考试都很简单,大学老师们都很愿意“放水”让学生通过考试,这样最后混个文凭离开大学,大家都完成了任务。武大是这样,其他大学也是这样,可能还更严重! 常识是:没有人喜欢被逼着做一件事情,即使这件事情很好,很有价值。如果不能够让他认识到他做的事情的价值,他都不会喜欢的。连皇帝都是这样,这个很多人会冒死争取的位置,愿意付出几千万的人命来换取的“职业”,却并不是人人都喜欢当的。中国有些世袭的皇帝,最讨厌当皇帝,却很愿意做木工活,摆摊买东西,或者画画,写诗等。他们把当皇帝视为一件很无聊的苦差事。所以,尊重孩子的愿望,是让孩子幸福和成功的基本条件,每一个人都要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能被人,即使是自己的父母----绑架了去实现别人的理想。 家长们要求孩子学习当年的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劲头,可是却不明白:这在我们看来是极苦的行为,但苏秦本人可能并不认为。因为这是他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他认为有这个必要。但是如果我们的父母一定要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孩子”,恐怕就要出人命案了。 换一个角度来看,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苏秦似的刻苦精神:很多孩子玩电脑游戏的时候,可以不吃不喝不睡。有些孩子说:每天爸爸妈妈睡觉后,他就起来玩游戏,还有些孩子可以连续大战几天几夜,因为他喜欢! 因此,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内在动力,让孩子们自觉自愿地过自己选择的生活,就是人生成功的奥秘。美国人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孩子们追求“真理和智慧”,并让孩子追求自己的理想,因此无论做什么他们都会充实和快乐,而且会成功。而中国的孩子们被逼着学习和工作,所以当然不会感到幸福和快乐。即使你把他放到蜜罐里,他还是觉得“苦”,所以人生几乎必然是灰暗的! 好了,最后作为家长你自己算一算,在应试教育体系下,把考大学作为目标,您的孩子要达到你心中理想的人生目标,到底有多大的把握? 您需要把上面得到的所有概率乘在一起,就是最后的答案。这个答案,无论你如何“乐观”,都连万分之一都不到。您明白自己一心在走的“理想之路”,有这么大的风险吗? 因此,我说:应试教育是一场风险巨大的赌博,一点都没有错。它成功的可能,比你带上一千元想去澳门赌场赢得千万元的概率还要低! 破解此难题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真正的教育: 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教其心,育其身。 就是从基础做起。首先是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而且大多数教师都只知道“概念”,实际的操作过程都不了解,这从国家的数据中可以得出证据:教师的平均寿命远远低于我国的人均寿命,这证明他们实际上不懂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中,教师的心理障碍比率又是人群中最高的,因此你明显不能依赖学校的老师来教。所以,结论是:家长您需要自己学习和教育孩子的身心健康。 这是孩子一生成就和幸福快乐的基础,没有身心健康,其他什么都是空的。我想这不难理解,可是为什么这么多家长都不关心这一点呢? 第二项就是激发孩子的热情,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好像很多家长也不会做这一条,我所知道的,就是绝大多数的家长,实际上都在教孩子怎样厌学。这一点我将另外写文章说明。 第三项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适应人生和社会, 接下来,需要学习如何做事,学会基本的自我管理。另外更需要学习如何思考,最后,才是如何学习知识和学习如何考试。 只有按这样的程序来做,我们才是把孩子的一生,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即使后面的更高的目标没有达到,最后一关没有过,孩子们也有自己充实而快乐的人生。 而且,他们往往能够在最关键的时期脱颖而出,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用耶鲁大学的话来说,只有这样,就是为社会培养未来的领袖和公民的教育,为您的家庭,培养好孩子! 实际上,如果这样做了,在坚实的地基上建筑房子,反而可以建一座大厦。反之,如果按照目前应试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孩子”,就像是把房子建在沙滩上,无论你花了多大的代价,最后都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应试教育绝对不是教育!南怀瑾说过:如果各位家长希望孩子将来有一点真正的教育,恐怕就不能送到现在的学校里,只能自己在家教育。这里面,其实有很深的含义:家长们不能在继续自己愚弄自己了! 家长们不妨去调查一下周围孩子已经长大,走过了这条路的家长们,了解他们的真实的烦恼,看看他们是如何面对上面的难题的? 中国的教育,已经面临全面的改革!因为它这套糊弄人的“教育”已经玩不下去了----大量的生源外流(去年18万人出国留学,很多是低龄出国),今年数十万人放弃参加高考,大批的名校大学生,研究生退学。。。。这说明应试教育的腐朽本质,已经被很多人看透,并深深失望。因此,应试教育的全面崩溃,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 最后一个家长们需要计算的概率: 如果您的孩子今年十岁,您认为 八年后,高考方式保持现状不改的可能性有多大? 注意:今年国家突然宣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面改革,与美国一样,70%的内容是听力。让很多一直在学习哑巴英语的大学生措手不及。可是,仅仅一年前,您知道要改变学习的模式了吗? 如果将来注定要改革教育模式 您为什么要坚持按照目前的教育和考试模式来培养孩子? 是不是很有些“赌博”的味道?就像是早就说中国人学英语的方式不对,但是家长和学生们不听,依然是老一套应试英语学习法,结果如何?
返回至
应试教育是一场风险巨大的赌博!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