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为什么“在家上学”出天才少年”的源代码
←
为什么“在家上学”出天才少年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本版8月19日一期出版后,一位望子成龙的读者打电话,询问“在家上学”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能够培养出天才少年。这个问题提得好。在上一期的文章中,因为限于篇幅,没有展开。其实,在最早兴起在家上学的欧美,这也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话题。 简言之,因为在家上学,有更具弹性的时间、空间和内容,使得自由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得以实现,也就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为子女做出在家上学的选择。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数据,全美至少有85万名儿童在家上学,而10年前仅有36万。在纽约市,去年共有1800名儿童在家上学。 对于这个现象,纽约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斯蒂芬森分析说,除了对学校的不满外,还跟美国的社会潮流有关。与过去女性纷纷走出家门寻找自己的事业相反,现在很多妇女为了多跟孩子在一起而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在成功解决在家上学的法律问题的同时,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专为儿童在家上学用的教材,专门的网站也层出不穷,为在家上学的儿童及其父母提供支持的民间组织也发展得很快。 在中国台湾省,为子女申请在家上学的家长也逐年增多。在大陆,也开始出现在家上学的个案。比如上海少年於杨,四年级的时候由于搬家,转学的事一时处理不好,父亲便让孩子在家上学,由自己负责课程设计与培养目标。比较在校学习,於杨表示更喜欢在家学习,理由是效率更高:“我每天睡到九十点钟起床,学到中午12点。下午1点学到六点,中间有一个小时体育活动。吃了晚饭后学到8点,然后看看电视、上上网,10点睡觉。” 看来,在家上学能够充分激发於杨一类学生的学习潜力,并且避免了在学校里因同学间学习能力的不同导致的相互牵制,由此,容易出所谓的“天才少年”。在自学期间,於杨获得了一系列数学竞赛荣誉,包括可获免高考保送大学资格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现在,还未进入大学校门,16岁的於杨已经完成了大学数学专业一二年级的课程。 但并非每一个自学能力强,并且愿意在家上学的孩子都能如愿以偿。首先父母不能是双职工,要有专人负责孩子的学习;专职负责的人还要具备足够的耐心,一定的辅导能力。为了指导和配合孩子学习,於杨的父亲不仅停薪留职,还买了很多数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给自己充电,在儿子身上几乎倾注了全部心血。 不过,虽然在家上学在欧美国家越来越风行,但仍存在广泛争议。美国全国教育协会认为,在家上学不能给学生全面教育,并通过一个正式决议,倡导实行严格规定,包括全部课程需经州政府批准、家长施教须持有证书,等等。 事实上,在中国少年於杨家里也曾有过分歧。身为大学教授的母亲担心孩子脱离集体环境后,对他的社会化成长与人格培养有负面影响。 我相信,随着国民富裕程度的提高,对子女教育方式的选择也会趋向多元化。事实上,不论孩子是在学校接受教育,还是在家上学,其学业都与家长的参与有关。因为在任何情况下,积极、恰当的家庭支持都是子女健康成长的不可或缺因素。 2004-08-26 09:03:54 来源:《南方日报》萍者 [http://www.zdlzjy.com/article/2009-9-8/347-1.html 转自自导联助教育]
返回至
为什么“在家上学”出天才少年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