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中医防疫与西医防疫的对比”的源代码
←
中医防疫与西医防疫的对比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首页]]>[[通约智库条目]]>[[中医]] 原创 秦东兴 单桥文化 2021-8-16 中国不管是医疗还是防疫的历史远比西方历史悠久,防疫治病药方和创造多得不可胜数,成就很显著。 而西医则方法非常贫乏,而且每次都死伤惨重。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我们慢慢为大家介绍: 我们中国的防疫和治疗早于商周时期,在周朝已有"巫医,百药以备疾灾"。 战国时期的赵国,也曾出现瘟疫,但那时的赵国已经不是被动挨打,听天由命,任凭瘟疫肆虐,而是用“都厕”来集中大家的排泄物,而不是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洒水车清理街道卫生,《史记赵世家》记载了设坊隔离,就是今天的武汉疫情中的集中隔离点,把病人集中起来防止传染更多人 切断传染源,对病人进行隔离是最切实有效的一种措施。夏商周时期,隔断传染源以防止疫病继续扩大的思想已经产生。秦汉时期,对凡是感染疫病的病人,有一套检查和隔离措施。云梦秦简《封诊式》中,讲述了里典甲向上级报告,发现本里人丙好像是患疠(即麻风病),于是展开了调查,询问患者本人。接着派医生前去检查,医生根据丙的各种特征进行观察,最后诊断他确是犯了麻风病,于是将患疠病的丙送到疠迁所隔离,再进行医治。说明早在秦代时期,对麻风病的诊断有着一套报告、鉴定、隔离的完整制度,并在2200年前建立起了全世界最早的传染病隔离医院--疠迁所。 历代政府编纂颁行简便易用方书,并录于木版石条上,在村坊要路晓示,对疫病防治的作用更为直接有效。 世界最早的药书是早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世界最早的医书是早于汉代的《黄帝内经》和传说为春秋时期华佗所著的《难经》,世界最早的流行病预防治疗药书为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全世界最早的医药大学是隋朝政府设立的太医署,建立于公元六世纪末期,,624年(唐髙 祖武德七年)唐继之。这是1400年前全世界最早的医药大学。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由苏敬等22人合编的《新修本 草》(亦称《唐本草》)一书,比国外号称世界上最早的《纽伦堡药 典》 (公元1542年)还要早883年。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春天,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颁诏说:“其疫未定处,并委长吏差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事毕条疏奏来。”(《册府元龟》卷144《帝王部·弭灾三》)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具体实施情况必须向中央汇报。 到宋朝,政府开始大量印行编辑医书,比如按照太医署药方编纂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151),向各州县加以推广,向老百姓传播预防疫病的知识。疫病流行时期,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员经常采用医药治疗来对抗疫病,政府曾派出医生带了药品到乡村巡视。 明朝《本草纲目》是世界上影响最大、最早创造植物动物分类法,考订详细的药物学著作,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现代动物学植物学分类都是学习依照李时珍的分类方法归类的。 中医的卫生预防,也是抗击疫病的有力措施,是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夏商周时期,我国已经产生了疫病预防思想。如在《周易》中,一再提到在疫病未发生时,要确立预防疫病发生的思想和在精神上作好准备。《乾卦》的九三爻辞说:“终日乾乾,夕惕苦厉(疠),无咎。”意谓处于困难时期,要自强不息,不要像见到疫病一样害怕得不要命,要有坚决战胜疾疫的信心。 为预防疫病发生,人们在个人卫生方面十分注意,在甲骨卜辞中已有个人洗面、洗澡、洗手、洗脚的记录。秦汉时期,人们的认识更为深刻,《续汉书·礼仪志》云:“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灰为大洁。”通过沐浴,搞好个人卫生,驱除疫病流传的可能。饮食卫生是预防疫病的一个重要方面。汉代的《论衡》说:“鼠涉饭中,捐而不食。”这符合现代意义上的卫生要求。《金匮要略》也告诫人们:“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否则会得疟疾。孙思邈已告诫人们:“不要吃生肉,吃动物的肉时一定要煮烂。”动物体内存在着一些病毒,只有烧熟才能杀死。 环境卫生更为人们重视。甲骨卜辞中已表明当时己实行人畜分居,可以使动物身上的疫病尽少可能传给人类。商周时期的人们已知道应该在高亢之地建造房屋居住,因为住在向阳干燥地方有利于太阳光照,干净消毒,限制了疫病病菌的传播。《周礼》中讲到周秦时期已经建立路厕;汉朝我国都市中普遍设立公共厕所,当时称之“都厕”;唐五代时政府专门有管理厕所卫生的官员,城市的卫生设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古人认为,许多传染病是由尘埃中得来的,因此早在秦国就对“弃灰于道者”要判处一定的刑罚,城市的垃圾须按政府的规定处理。一些疫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如鼠疫杆菌经呼吸道排出后可能通过空气飞沫传入他人体内,所以清代吴子存在《鼠疫抉微》中提醒人们要经常洒扫堂房,厨房沟渠要整理清洁,房间窗户要通风透气。疫势危急时,要避开撤走,找个大树下的荫凉当风处居住,近水当风之处最好,千万不要众人拥杂在一起。(作者:张剑光、王晓洁,本文写于2003年,已发表于《文史知识》2009年第4期,题为《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 西方把疫情甩锅中国的先例早已有之,比如1348-1450年欧洲黑死病的源头就被一些“黄祸论者”认为是中国传染的,当时欧洲死亡近5000万,几乎是当时欧洲人口的一半。 可是1665-1666年的伦敦鼠疫就完全与中国无关了,它在历史上被确定为淋巴腺鼠疫(bubonic plague)引起的大面积黑死病,由人通过跳蚤感染了鼠疫耶尔森菌 。 1665年这场传染病是淋巴腺鼠疫在英格兰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爆发。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来自法国,1665年4月,两个法国海员昏倒在伦敦西区特鲁里街与朗埃克路口,后来他们身上携带的病毒引起了大范围的传染。 另一种说法是说鼠疫病毒来自荷兰,这种疾病自1599年起就在荷兰当地传播了。瘟疫袭击的第一个地区是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区。1664年底至1665年初的冬天,就已经有病例在那里出现,但直到1665年开春,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卫生条件的急剧恶化,疾病才大规模迅速地传播开来。 到了1665年7月,瘟疫已经遍布伦敦城。当时的国王查尔斯二世以及他的家人都被迫离开了伦敦前往牛津郡,但市长和参事仍在坚守岗位。而一部分神职人员、医生和药剂师也因此忙碌了整个夏天。满大街都是负责瘟疫的医生,虽然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没有执照。(三百多年前的英国都允许没有执照的医生救治病人,而我们武汉的很多民间中医,志愿参加抗疫,没有任何西医防护措施保护,救治了很多病人,自己没有染病,却在回到家乡后迎来了医药卫生部门的罚款,停业。) 由于伦敦这场瘟疫的蔓延非常之快,人们不得不将患病者所住的房子都连人封死,在紧闭的大门外漆上红十字,上面写上'上帝保佑'的字样,严禁任何人出入。每天只是在限定的时间,由专人从窗口送进食物和水。成千上万的病人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凄惨地死去,最多时一周死去的就不下万人。时至9月上旬,原来熙熙攘攘的伦敦城竟然完全变成了一座寂静的死城。所有的店铺关了门,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路旁长满了茂盛的杂草。城内唯一能够不时打破沉寂的工作,便是运送尸体。每到夜晚,运尸车'咕隆,咕隆!'的车轮声和那哀婉的车铃声,让人听了毛骨悚然。最初,这项掩埋工作只是在深夜进行,后来死者人数太多了,不得已也在昼夜进行了。死者的尸体被横七竖八地装到运尸车,运到各处的埋尸坑。在那里,负责埋尸的工人们往往蒙面捂嘴,摇着铃,口中念着:'安息吧!'匆匆把尸体倒入坑内,掩上薄土后,匆忙离开。 记录显示伦敦的死亡人数从每周1000-2000人持续上升,到1665年九月,平均每周已经有7000人死亡。到深秋时候,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到1666年二月,城市被认为安全到可以迎接国王了。而同时,由于与欧洲大陆的商贸交流,瘟疫传到了法国。此后直到1666年九月,瘟疫仍在温和的流行。9月2日和3日,伦敦城遭遇了一场大火,烧毁了大部分遭到感染了的房屋,(烧死了跳蚤和老鼠)这是状况好转的开端。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大部分被感染的人群都已经死亡了。此后伦敦城在大火的基础上重建,在这场瘟疫过后又获得了的新生。 与欧洲只会用火烧房子来消毒,中国的消毒方式就相对科学多了,比如喷烧酒。烧艾草烟,用松香,青蒿,乳香,没药,茵陈等来香薰,以及多种组方的方子,比如东汉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的《伤寒杂病论》里就已经有了很完备的方剂和治疗各种流行疫病的验方。 特别是这次新冠疫情,西医是希望找到包治的神药,所以他们寄希望于抗生素,激素,靶向药物……几板斧失灵之后,就开始把病人切开上呼吸机,苟延残喘,寄希望上帝保佑了。这根本就是没啥技术含量,找到特效药还用医生干啥?搞个自动售货机就可以了。所以说西医的医生根本没什么存在感。还要依靠防护服,消毒剂,检测药剂,寄希望于研制新的疫苗。 所以西医抗疫的天量投入收效甚微,甚至今天很多的检测点成了感染源,医院成了感染源,说明西医的防疫水平有待提高。西医其分析研究,学习,制药的速度赶不上病毒变异速度,造成了西方世界对病毒放弃了抵抗。 而中医的长处,是医生们总结疫情发生的环境及特点,找到病理病机,对症下药。病情万变不离其宗,不管病毒如何变异,我们中医都有针对性治疗的药方。 比如武汉疫情开始的发烧,西医的常规治疗要先退烧,退烧对于这次新冠病毒感染者来说就是毒药,是催命鬼,会使人体抗病免疫力迅速下降,反而帮助新冠病毒摧毁人体各部机能,迅速多器官衰竭,病情迅速恶化,即使症状不严重,暂时压制病情,也会有病情反复,有强烈的副作用。 所以那些吃了麻醉兴奋西药成分感冒药的病人很容易转为重症,也是这个道理。 而中医则根据其寒湿症状,祛寒排湿,清肺排痰,补脾安神,有效针对患者乏力、发烧、咳嗽、咽痛、纳差等症状,提高身体免疫力,固本祛邪,消灭了病毒,没有了炎症,自然烧就退了,从病根上治,才能迅速恢复而且病情不会反复。 比如呼吸困难,西医的解决办法只有呼吸机切开插管,而中医用针灸刺穴很快能舒经通络,排痰止喘。 那些不信中医的人,就是不知道历史,没有文化自信,这是一种迷信,希望这些不信中医的人,看看历史上的西医中医抗疫成绩,自己学习一些西医中医基础知识,有一些初级的辨别能力。 黄帝内经中说:为人父母不知医者为不慈,为人子女而不知医者为不孝,多学学医学基础知识,做个明辨是非真假的人,不要再迷信专家了,要信真正能治病保健的真医学! ---- [https://mp.weixin.qq.com/s/g9NjJ8rccwxwZfelRAPDYgrccwxwZfelRAPDYg 中医防疫与西医防疫的对比]
返回至
中医防疫与西医防疫的对比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