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三个儿子在家上学 母亲网上发帖诚聘家教”的源代码
←
三个儿子在家上学 母亲网上发帖诚聘家教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儿子在家上学,诚聘家教”,这是几天前出现在19楼网站上的一个帖子。联系发帖人,希望见面采访。 “帖子是我发的,我是孩子妈妈,你们想到我家采访?嗯……这个……我考虑下,我先得跟家人商量。请理解,我不想让孩子受到过多关注。”电话中,这位妈妈说话小心翼翼,犹豫不定。两小时后,短信回复:“孩子五点半后下课,今晚有点时间,见面聊吧。” 三个小朋友活泼可爱 发帖的妈妈,姓张,40岁出头,个子不高,但是清瘦挺拔。应她要求隐去真名,不暴露他们家庭的具体信息。 一进门,张妈妈说孩子在小区找小朋友玩,很快回来,说着把我引入一个卧室,桌上整齐摆放着几本书,有《中国蒙学增广贤文》《孝弟三百千》《孟子》,翻一下,编著简洁,属于儿童读物。还有一本《论语》线装书,繁体字,张妈妈说,这本线装书是她自己做出来的。枕头边,摆放着一本《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50件事》,书皮翻得起了皱。 妈妈正要开口,客厅里传来热闹的声音,“妈妈,在哪里,妈妈!” “儿子们回来了!” “儿子们?”我有点意外。 “我生的是三胞胎,现在都在家上学。老大老二老三,快来见阿姨!”张妈妈起身招呼孩子。 三个小男孩长得白白净净,非常相像,不仔细辨别,很容易搞混。其中一个走到我跟前,好奇地问:“听说你是记者?” 妈妈一把拉住,“叫阿姨!这是老大。” 老二一阵风一样跑过来,转身又要离开,妈妈一把拉住,“回来!忘记怎么跟客人微笑啦?”小男孩跑回来,笑眯眯地看看我,又呼啸出门。张妈妈说,“最近我在教他们怎么微笑。”房间电脑上有个视频图像,一位漂亮的空姐嘴含筷子在练笑。 妈妈刚说完,一个小男生蹦到跟前,双手放胸前,向我90度鞠躬,“阿姨好!”妈妈在边上满意地介绍,“那是老三!” 与张妈妈在房间对话三个小时,三个小孩在客厅玩耍,外婆和小姨管着。其间老三敲门两次,每次都来问我,“阿姨,你吃饭了吗,饿不饿?” 孩子上学时作业做到11点,我看着很心疼 我是今年来杭州的,孩子休学在家刚刚两个月,之前在上海读书。跟所有父母亲一样,孩子一出世,我就希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养育环境。我是大学本科学历,生孩子前我一直在高中当英语老师,三个孩子降临,我辞职做起了全职妈妈。 上海择校比较厉害,人人都希望把孩子送进好学校,我们当时托各种关系,花了不少钱,送了很多礼,终于把孩子送进了一所重点小学。 我自己是当老师的,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教育规律。读幼儿园时,我没给孩子提前识字、教各种小学知识,我希望孩子的童年是没负担的,快乐的,我不想恶搞。 一上学才发现现实很残酷。三个儿子分在不同的班,成绩不算差,老大还是重点班。但是三个孩子学得非常吃力,特别是识字,跟有基础的小孩比,差距很大,别人作业很快完成,我们要磨很久,通常老的没完成,新的又来了。做作业,我最晚陪他们到11点。 翻下老师布置的作业,发现很多都是重复的,抄抄写写,非常机械。拿语文说吧,就分四个作业本。一年级的数学,题目一个比一个难,这样的题目真是在折磨孩子。每次看着孩子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抄写、计算,我看着很心疼。 妈妈,我们能不能不上学? 在家读书,我们保证很听话 我在上海住的小区,有不少混血儿的家庭,有的父母让孩子在家读书。刚开始我觉得稀奇,有一次跟一户人家聊天,发现他9岁的女儿涉猎很广,天文地理已经达到高中的水平。 去年儿子所在学校爆发流感,孩子们在家休息两周,这两周我当起了家庭教师。没有考试,没有压力,这两周孩子们前所未有地开心。 等到上学前一天,三个儿子跑到我跟前说,“妈妈,我们能不能不上学?在家读书,我们保证很听话。”我的心头一动,那一夜我失眠了。 召开家庭会议,孩子的外婆强烈反对,认为那是瞎搞,不走正道。身边的朋友也没有一个赞成。 说说容易,要做起来哪里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冒险行动,下这个决定前,我大病了一场,患得患失,就担心自己这样的决定会耽误孩子的前程。半夜起来,我在网上查各种资料,找有同样经历的家长讨教经验;我反复做笔记,制订可行性计划。 今年我们在杭州安家后,小区里走走,发现三五步就有培训班,基本上都是家庭作坊式的,打的招牌都是拔高孩子的分数,生意好得不得了。小区里家长谈论孩子的考试成绩、重点中学的话题,劲头都很大。我心里想,原来杭州孩子的负担也不轻啊。 这种形势下,我没再为孩子找学校了,下狠心在家教他们。 现在 一个多月下来,效果很明显。孩子的笑声比以前多了,行为习惯也好很多。小学语文,我个人觉得孩子学些国学经典好处很多,有的意思很深奥,不需要当即讲给孩子听,读着读着自然明白,比如“食不语,寝不言”。 英语,我也不要求动笔,主要是鼓励他们说,能用英语的思维表达。数学,我现在不怎么教,主要是他们自学。8岁孩子主要是形象思维比较发达,逻辑思维能力弱,数学晚几年强化,绝对来得及。 我知道很多家长会说,在家教孩子,太封闭,不利于孩子成长。这方面我做了很多努力,每天傍晚鼓励孩子去小区找朋友玩,每周去艺校,学本事是其次,在集体环境认识朋友,懂得集体规则,寻找跟其他人的差距,这是我的目的。 说实话,在家教孩子,很辛苦很辛苦。每天孩子一入睡,我就要开始备课,收集第二天的资料,看哪些最新的内容能带给孩子。 (张妈妈随手拿出一本备课本,上面记得密密麻麻,她说这样的本子她还有很多) 很辛苦,不是一个好事情。我当过老师,知道精神一疲惫很容易把负面情绪带给学生。我想找个助手,帮我一起教孩子,这样我可以有时间买衣服,打扮打扮自己,有时间跟朋友相处。妈妈快乐,全家才会快乐。 未来 孩子的未来怎么计划?这个问题我没想太远,只要孩子喜欢,我会一直在家带他们读书,自己吃不消教,就请专门的老师来。如果哪一天他们又怀念校园生活,我也同意让他们重返校园。我的要求很低,希望他们度过的每一天内心充实、快乐,将来有一技之长可以愉快生活。 当然,我希望孩子能接受高等教育,孩子爸爸现在在加油赚钱,如果条件允许,我们打算把孩子送到国外。 困扰 孩子在家读书,我知道这种做法是非主流的,不赞成的肯定占绝大部分。跟反对的人我解释不清,也不想解释,现在就想用心把孩子教好。 我现在最大的困扰是在杭州没有找到同类的家庭。在内心深处,我非常渴望得到同类朋友的支持,哪怕是小小的鼓励。如果有相似的家庭,希望可以跟我联系,家长一起组成一个联盟,定期聚会,交流交流经验,一起加油。我新申请了一个邮箱yayalili2010@live.cn,盼望有相同经历的家长跟我联系。 孩子作息表(及详细解释) 6:30,起床。自己穿衣叠被,15分钟洗漱完毕。之后开始打扫卫生,主要是扫地、拖地,不一定要扫得很干净,但是人人必须参与。 7:00,阅读时间。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看,最近在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剑桥图解少儿百科》、《人体自然之谜》;也可以下围棋或者下楼打羽毛球。 8:00,吃早饭。餐桌礼仪很讲究,孩子们都有固定位置,要求自己盛饭,吃多少盛多少。吃饭前要背一段感恩词,比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吃饭时打喷嚏,要求嘴巴朝桌子外侧,并捂紧嘴巴。 8:30,开始学习。这个时段是节拍英语,也叫情景英语。孩子们跟着妈妈一边学英语,一边摆动身体,就像做操。 9:00,读《论语》等国学经典,一般每天读一篇新的,再复习原来学的。150字的短文,孩子读20遍,基本都会背诵。目前《孝经》《弟子规》已快背完,《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都读了一部分。 10:30,新概念英语。主要是增加孩子词汇量,采用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 11:30,午饭时间。 12:00-14:00,看片。播放的片子都经过精选,有国家地理,有BBC的经典纪录片,有时下热映大片,如《2012》,恐怖惊悚片也不避讳,如《蟒蛇之灾》,《海神号》,这些片子都是英文原版,配中文繁体字。昨天妈妈播放了一本《荒野求生》纪录片,讲的是野外求生技巧。妈妈说,“这本纪录片,算是安全教育课程,拍得真实刺激,孩子们很爱看。”中午放片时间,妈妈午睡。 14:30,复习上午学习内容。观看迪士尼英语,孩子们看完要用英语一一复述。 17:30,下课。 18:00,鼓励孩子们到小区里找小朋友玩。 18:30,吃晚饭。饭后玩玩具,不允许看电视。 20:30,喝完牛奶,自己刷牙洗脸,准时睡觉。 双休日 周六:到艺校学围棋、跆拳道。不上任何跟学科有关的兴趣班。 周日:全家徒步、爬山(下雨天除外)。自带干粮,运动一整天。比如先坐车到北高峰,然后爬山,回程不能坐车,一路走回。回程时间一般都要一两个小时。 全国在家上学的孩子其实不少 他们有个QQ群 昨天我们在网上找到一个“在家读书”的群体,群里有近百人,来自上海、北京、深圳、四川、湖北……浙江也有,不过都是“在线隐身”。群主是一位北京老爸,他说印象中浙江的都是温州人。 这位北京老爸爱写博客,有很多粉丝。他在博客上说—— 儿子2007年上小学的。上学后,他越来越讨厌上学。最要命的是,这孩子越来越沉闷,越来越没爱好、没追求、没理想,整天从早到晚都死气沉沉的,一副得过且过的样子。 作为家长,我们势单力薄,我们无力去改变制度、学校和老师,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经过可以说是痛苦的抉择后,最终同意他回家自学,至今,已一年半都多了。 现在他有自己的格调,有自己不俗的情趣爱好和梦想。现在他求知欲旺盛,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凡是不懂的都想搞个明白。现在,小件衣服脏了,他就自己洗。家里缺个什么,他都能主动去买。现在他能自己坐公交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在外跑一天都没问题。他遇事,口头语是“我自己来!”爹妈养育孩子,最终目的和结果不就是让孩子敢独立、能独立,遇事能“自己来”吗? 目前我们这种单打独斗式的在家教育,也有缺陷。由于在家教育的特殊性,他很难经常接触到同龄人。所以,想来想去,我打算联合几个北京的同类(尤其是家有“差生”的),租个房,办所“鼹鼠学校”,让他们一起学习、生活、实践和玩耍,让他们在自己的社会里学会一些东西。 昨晚,我用QQ跟他取得了联系—— 记者:这个群什么时候建的,都是哪些阶段的家长? 职业老爸:刚建的,我在写博客,很多家长都是我的粉丝。群里在家读书的基本都是小学的,初高中的没有,那批人已经不能自拔了。其实经济发达城市有这种愿望的应该不在少数,好像深圳有个调查,说如果有条件,有百分之五十多的家长会选择在家教育。 记者:这个群平时交流些什么,你们会组织活动吗? 职业老爸:平时主要是交流教育方面的问题,五一北京有活动,野外生存,有要从山西来的,劝阻了。 记者:你的孩子现在在家有人教吗?你对他有期望吗? 职业老爸:主要自学,我找了四十多年,才找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当个全职老爸,我之前是商人。我儿子正计划拉个赞助去欧洲旅行,希望能自驾横跨欧亚大陆,他还打算给欧洲各界名流写信,比如列支敦士登大公什么的,去拜访他们。挺敢想的吧。 记者:哈哈,是的,好好鼓励他。 职业老爸:是呀,一时半会实现不了也无所谓,有梦想就行,只要不断努力,总有实现的时候。我的儿子跟同龄人相比,就是有梦想,敢想敢干,这点让我比较欣慰。 记者:你有把孩子送出国学习的打算吗? 职业老爸:目前没有,出国不一定就是为了学书本知识,学书本知识在哪儿都行,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如果出国,主要还是要见见世面。 记者:在家教子,不是每个家长都可以做的吧? 职业老爸:是的,不是什么人都能搞的。急功近利的父母、不尊重孩子性格的父母就不能搞,如果把学校那套搬回家,甚至变本加厉,还不如去学校。 记者:你对孩子定了什么目标? 职业老爸:很简单,身心健康、爱学习和会学习、有格调、有一技之长,这是长远目标。每个阶段还有具体目标,噢,对了,你的孩子多大? 记者:很小,才七个月。 职业老爸:你孩子还小,千万不能让他将来落入到浑浑噩噩的状态。现在孩子可怜就可怜在小小年纪就浑浑噩噩。 记者:谢谢你的提醒。 美国的“在家教育” 过去十年来,美国“在家教育”增加了25%,已有200万学童以这种方式接受教育或是接受部分教育。在英国,有9万家庭选择在家教育孩子。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家,在家教育蔚然成风。在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十几年前开始倡导并身体力行“在家教育”。 在美国,学龄孩子不上学是违法的。但是,孩子和家长对教育的形式有选择权。他们既可以上免费的公立学校,也可以上付费的私立学校,还可以上“HomeSchool”(家庭学校)。 据美国媒体报道,每50名中小学生中就有一名“家庭学校”的学生,其人数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学校所教的知识陈旧,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且学校的授课方式忽视学生的个性,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自己在家教小孩,可以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安排课程和进度。而且,弱小的孩子不用担心和其他同龄人竞争的压力,避免上学时被其他同学欺负或耻笑。 “家庭学校”在美国所有的州都是合法的,但各州的要求不同。有的州要求家长有相应的资格证明。根据密苏里州的有关法律,孩子留在家里上学必须向当地教育当局报告备案。每学年上课时间1000个小时,其中阅读、数学、历史、地理、英文和科学等主课至少在600小时以上。孩子的作业和家长的批改记录都要保存,以备教育官员抽查。 这些从“家庭学校”出来的孩子没有高中毕业文凭,没有学校的推荐书,惟一可以获得的是全美大学入学考试SAT的成绩。SAT的主办机构经过比较发现,“家庭学校”的学生SAT成绩平均为1083分,比全国平均成绩高67分。(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 (都市快报 记者 邹滢君)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0/04/28/016557133.shtml 转自浙江新闻]
返回至
三个儿子在家上学 母亲网上发帖诚聘家教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