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郭松民:香港需要一个社会主义方案”的源代码
←
郭松民:香港需要一个社会主义方案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4}} '''01''' 这次来香港,时间很短,匆匆两天,但我还是抽出半天时间,“凭吊”了一下被冲击、被捣毁的香港立法会现场。 立法会门前静悄悄的,大门紧闭,只有一个警察在无聊地徘徊。大门外,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妪,举着一面英国米字旗,做示威状。 目睹此情此景,我油然而生了一种怜悯的感觉。 在1996年陈可辛的电影《甜蜜蜜》中,“姑妈”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姑妈”年轻时曾和来香港的英国影星威廉有过一夜风流,她此后的人生,就靠这点“优越感”来维持。她梦想有一天能够和威廉鸳梦重温,她一生都在等待永远也不会回来的威廉来敲她的门,她就在等待中变得人老珠黄。 '''02''' 在今天的香港,那些沉迷于“美好殖民时代”的人,何尝不是当代“姑妈”呢?大英帝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打出米字旗只能证明自己可怜复可笑,总督也好,威廉也罢,都再也回不来了。 八十年代的时候,许多人被香港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所惊骇,觉得香港很“现代”,现在看来,这个判断很成问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来说,人民革命才是一种真正的现代性。香港没有经历过人民革命的洗礼,这构成其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方面的一个重大缺陷:缺乏主体性和自信心。居然会有那么多人缅怀日薄西山的老殖民宗主国,却没有想过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一个美好的新香港。 他们真的承担不起基本法中“港人治港”这四个大字。 “姑妈”得不到的幸福,打着米字旗的香港人也同样得不到。 '''03''' 看了立法会旁边的“粘龙墙”,即那些“抗议者”表达自己诉求或政治主张的地方,更感失望,“抗议者”提出的口号之空洞、幼稚、脱离香港实际,都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抗议者”的核心主张是“反送中”,即反《逃犯条例》。 《逃犯条例》的全称是《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法例(修订)条例草案》,功能在于使香港可以与尚无长期司法协助安排的司法管辖区(包括内地)展开个案合作,方便处理香港居民在这些区域犯罪后的移交审判问题。 为了避免“条例”的政治化,特区政府向立法会提交的草案明确规定,适于移交的对象必须是犯有37种国际公认、且刑期都在7年以上的罪犯,门槛非常高。同时还规定了“八不移交”,明确说明被移送的罪犯不涉及与言论自由相关的行为。 换言之,如果“条例”通过,未来可能被移交内地审判的仅仅是证据确凿的刑事犯罪分子。 毫无疑问,这一条例事关司法正义和打击犯罪,对香港社会本身也是非常有利的。对一般普通的良善守法市民来说,“条例”通过后,除了安全感会增加之外,生活不会有任何影响。 香港反对派及背后的外国势力以“修例”为借口进行政治发难,制造骚乱,完全是借题发挥。 '''04''' 值得深思的是,一个如此可笑、牵强的借口,居然可以裹挟那么多市民。 这意味着香港确实存在深层次问题。 回归后,为了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北京给了香港无数的经济优惠和政治特权。 香港无须向中央缴税,港资在内地享有金融、服务业的一系列特权,有关方面甚至压制珠三角的经济规划,以保证香港的运输生意。 按照《基本法》的规定,香港法院可以保留外籍法官,拥有终审权,在港外籍公民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也有机会当公务员。 日常生活中,普通香港人在内地享有上学工作置业的广泛自由,甚至优待,但内地居民在香港却没有获得同等的权利与优待。 不过,经济规律的作用,比任何人的主观意志都更加强大。新世纪后,中国内地的经济加速增长,每隔几年就超过一个西方大国,目前已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把美国也追得喘不过气来,与此同时,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却相对暗淡下去了。 1997年,香港GDP占全国18%,2013年仅占3%。到2018年,内地GDP总额为82.7万亿人民币,香港为2.3万亿人民币,占比已经不足3%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珠三角“消灭”了香港的制造业,又想接管它的航运业;长三角正在排挤香港的金融、服务业。甚至观光购物这个保留节目,由于频频爆出港独分子骚扰内地游客的新闻,对内地人的吸引力也不怎么强了。 '''05''' 更何况,香港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做大蛋糕”就能够解决的。 虽然相对衰落,但作为一个成熟经济体,这些年来香港经济的增长还是不错的,高峰时增长率曾经接近5%,一般也能达到3%,但普通市民的工资,却多年没怎么增加了。 香港长期保持了对富豪有利的低所得税,但却禁止员工的集体谈判权。 贫富悬殊,是香港从特首到反对派议员到普通市民都承认的事实。 2014年占中期间,港府的著名智囊刘兆佳承认:“两地经济合作带来的好处没有能够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平均分配,而是集中在一些既得利益者——商界、金融界、旅游和高端服务提供者”。 香港青年的处境尤其灰暗。尽管找个饭碗还算简单,可收入一般不高。2016年的港府统计显示,15至24岁就业人员的月收入低于一万港币(约合8000元人民币),而十来平米的单间房租至少也要三四千元。这样的收入水平,相对于动辄数百万元的高房价,生活变得毫无希望。对大多数人来说,“爱拼才会赢”、“狮子山精神”更像是一种讽刺。 '''06''' 但是,由于香港回归后没有在政治、文化,主要是教育和舆论领域进行比较彻底的去殖民化,再加上香港没有人民革命所遗留的平等主义传统,普通香港市民无法对自己日渐窘困的生存状况做出正确的分析,他们的不满,被高度殖民化的舆论引向了内地。 由于视野和历史传统所限,许多香港人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工具只有来自西方的“自由/专制”、“民主/独裁”等。尽管这种分析框架对香港的现实来说完全是文不对题、削足适履,但却可以让他们方便地发泄由优越感的丧失、失落感的积累转化而来的仇恨:中小老板恨内地厂商抢走生意,公司白领恨内地同行加剧上岗压力,穷困的小市民恨满街抢购的“大陆客”让他浑身不舒服。 “修例”风潮就像一个放大器,大大加强了香港社会早已存在的这股盲目仇恨的情绪,而看不到未来的学生则跑在这股浊流的最前头。 '''07''' 香港问题,本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什么?是反帝反封建,忘记了这一点,把殖民主义的东西,封建主义的东西当作宝贝一样供起来,分析香港问题就会如隔靴搔痒,就永远找不到解决香港问题的钥匙。 新民主主义的未来是社会主义。 今天的香港,需要将革命进行到底,需要在彻底去殖民化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社会主义方案。 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是指向经济平等的,也是指向人民当家作主的。 今天的香港,在新自由主义的迷宫里转来转去,已经日暮途穷。 但是,穷则思变,只要能够跳出冷战的狭隘视野,跳出新自由主义的思维框架,就能够为香港找到出路。 为什么不能把设想把香港建设成社会主义试验区呢?为什么不能设想把殖民主义的旧香港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新香港呢? 在香港实行社会主义的方案,“一国两制”的框架就将在这一构想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社会主义在香港在取得成功,香港就有了出路,中国也有了出路。 2019年7月19日 于北上的高铁中 (文章来源:昆仑策网) [[category:一国两制]] [[category:香港问题]] [[category:香港动乱]] [[category:郭松民]]
返回至
郭松民:香港需要一个社会主义方案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