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我们起步真的晚吗?”的源代码
←
我们起步真的晚吗?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4}} 我们起步真的晚吗? <br> 无界思维<br> 引<br> <br> “起步很晚”<br> 成了最好的理由 <br> 中国芯片落后的现状,导致今天只能看人脸色。<br> 每年80%以上的芯片靠进口,2019年超过2万亿。<br> 这么大的进口量,还被人牵着鼻子走。<br> 很多人习惯性叹息:先忍几年吧,谁怪我们一穷二白起步晚呢。<br> <br> 可中国芯片技术发展真的晚吗?<br> 其实中国1956年就开始规划,比日本还要早上两年。<br> <br> 明明是管理水平的问题,也要归结为“起步晚”。<br> 明明是有些人中饱私囊,也要归结为“起步晚”。<br> 明明是体制不顺的问题,也要归结为“起步晚”。<br> 明明是上下其手欺骗国家,也要归结为“起步晚”。<br> <br> “起步晚”成了很多失败者理直气壮的借口,<br> 同样也成了很多骗子的“挡箭牌”。<br> 是的,我们在很多领域是一穷二白,起步很晚。<br> 但很多领域,我们的起步并不晚。<br> <br> 01<br> <br> 半导体科学<br> 曾经的荣耀和骄傲<br> <br> 半导体起了个大早,今天都没能赶个晚集。<br> <br> ▲1956年,在我国 “十二年” 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半导体科学技术被列为当时国家新技术四大紧急措施之一。<br> ▲1960年,北京成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开启了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发展之路。<br> ▲1958年,即在中科院拉出中国第一根硅单晶——我们今天所说的硅晶圆,就是在硅单晶棒基础上切片得到的。<br> ▲17年后,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研究小组,设计出我国第一批三种类型的(硅栅NMOS、硅栅PMOS、铝栅NMOS)1K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它比美国英特尔公司研制的C1103要晚五年,但是比韩国、台湾要早四五年。<br> <br> 然而,这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最后的辉煌。<br> 今天的半导体科学技术,中国没有任何话语权。<br> <br> 02<br> <br> 集成电路<br> 本可以领先台积电<br> <br> 就算中间发展停滞,但80年代仍然还有机会。<br> 上世纪80年代初,大陆和台湾有两家跟集成电路相关的企业先后成立。<br> <br> 一家是从中科院计算所起步,成立于1984年的联想,从代理电脑销售开始,最后成长为PC生产商和供应商。<br> <br> 而比联想晚三年成立的台积电,是全球第一家集成电路制造服务企业,目前是市场占有率超过50%,也是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晶圆代工企业。<br> <br> 两家公司创始人对比也很有意思。<br> <br> 机械系出身的张忠谋,看准了半导体产业发展壮大并细分的趋势,开创了半导体代工行业,随后在半导体工艺制程方面一直引领着产业发展。 <br> 而在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的机构工作,柳传志本来离芯片更近,但他选择了“贸工技”的发展路线。<br> <br> 本来在集成电路上可以一争雄长,但我们选择了放弃。<br> 今天的台积电,成为全球顶尖级明星。<br> <br> 03<br> <br> 光刻机大败局<br> 值得重新思考<br> <br> 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其精度决定了芯片性能的上限。<br> 但中国光刻机的起步晚吗?<br> <br> ▲1965年,中国便研制出65型接触式光刻机。<br> 要知道,后来称霸光刻机界的荷兰ASML公司这时还没有成立。<br> ▲1977年,GK-3半自动光刻机诞生。<br> ▲1980年,清华大学研制出第四代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精度高达3微米,已经接近国际主流水平,仅次于美国。<br> ▲1982年,科学院109厂研制的KHA-75-1光刻机在当时的水平均不低,最保守估计跟当时最先进的canon相比最多也就不到4年,而且从jkg系列至今仍在销售的情况来看,都具有不错的使用价值。<br> ▲1985年,机电部45所研制出了分步光刻机样机,通过电子部技术鉴定,认为达到美国4800DSW的水平。中国在分步光刻机上与国外的差距不超过7年(美国是1978年)。<br> <br> 但随后中国光刻机技术遭遇“滑铁卢”:<br> 在“十二五”科技成就展览上,中国生产的最好的光刻机,加工精度是90纳米。<br> 这相当于2004年上市的奔腾四CPU的水准,而国外已经做到了十几纳米。<br> <br> 光刻机大败局?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br> <br> 04<br> <br> 航空发动机<br> 至今让人揪心<br> <br> 航空发动机与光刻机一样,都代表了人类科技发展的顶级水平。<br> 它们都属于后工业化时代的综合产物,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br> <br>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起步并不比别人晚。<br> <br> 当美国普惠上世纪50年代推出世界上首台涡扇发动机时,中国不甘落后奋起直追。<br> 1963年启动的涡扇5项目以及1964年启动的涡扇6项目,让人为之兴奋。<br> <br> 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十年,这两个项目相继失败,停止研制。<br> 不久后的涡扇9,则是历经30年时间才通过国产化工程技术鉴定,获准投入批量生产。<br> <br> 此后,中国航天发动机与美国的差距,便定格在了30年。<br> <br> 与航空发动机霸主美国相比,F-35采用的普惠F-135系列发动机,其运行寿命便达到8000小时,是我国太行发动机的4倍以上。<br> 而在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国至今没有一款可以装机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br> <br> 因为发动机涉及军事战争领域,更加让人揪心。 <br> 那航天发动机喷射出来的火焰虽然像极光一样美丽,但对于很多了解真相的人来说却是颤抖的心跳。<br> <br> 05<br> <br> 中国大飞机<br> 航空人永远的痛<br> <br> 空客和波音,现在主宰全世界的航空产业。<br> 中国每年购买大飞机,要么被波音宰,要么被空客宰。<br> <br> 其实,我国在大飞机制造领域的起步并不晚。<br> <br> 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一项代号为708的工程——制造大型喷气客机,该型被命名为“运10”,并于80年代初上天。 <br> “运10”飞行最远航程8600公里,最大时速93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高飞行升限超过11000米。<br> 最值得称道的是,该机还在被称为“死亡航线”的西藏连续7次试飞,均获得成功,使“运10”成为中国第一架按英美适航条例设计的国产飞机。 <br> “运10”是国产大飞机之梦的起点,是中国飞机设计首次从10吨级向百吨级冲刺。<br> <br> "运10"设计的飞行时间大部分在高亚音速区域,而当时只有前苏联的"图104"、欧洲英国的"三叉戟"和美国的波音飞机能达到这个速度。<br> 中国也由此成为继美、苏和欧盟之后第四个能自己造出100吨级飞机的国家。<br> <br> 由于多方面原因,耗资5.377亿人民币的"运10"项目下马,仅比欧洲空客晚两年起步的中国大飞机制造业,自此举步不前。 <br> 06 <br> <br> 操作系统<br> 我们仍然被人拿住命根<br> <br> PC端的出现造就了微软的成功,移动互联网则成就了安卓世界和苹果帝国。<br> 它们的成功,离不开各自独特的操作系统生态。<br> <br> 中国想要构建一个操作系统的生态圈,近乎没有任何机会:<br> <br> PC端被Windows牢牢掌控,移动手机端则被安卓和苹果霸占。<br> 而国内的操作系统多为以Linux为基础进行的二次开发,在全球范围内所占份额不足1%。<br> <br> 我们所看到的中国IT行业繁茂景象,并不能就此缩小这种技术差距。<br> 中国手机厂商免费利用安卓的代价,是随时可能被谷歌“断粮”。<br> 如果Windows系统被禁用,国内是否有能作为“备用”的成熟操作系统使用?<br> <br> 一个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操作系统对于国内诸多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br> <br> 可惜的是,国产操作系统喊了多年口号,依旧没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圈。<br> 我们在21世纪初便在研发红旗Linux,可惜直到今天仍然受制于人。<br> <br> 我们缺少操作系统生态的“根”,表面的繁茂随时可能凋零。<br> <br> 07<br> <br> 很多时候<br> 并不是起步晚的问题<br> <br> 从半导体到操作系统,从发动机到大飞机,中国起步都不晚,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br> <br> “起步晚”并非全部真相,更多的真相是:<br> <br> 对原创的不尊重<br> 借用计算机术语来说,即“别人一开源,我们就自主”。对原创力量不认可,对知识产权不尊重,在乎的永远都是商业变现。<br> <br> 对科研人员的不重视 科研人员的收入普遍不高,不仅仅是比不上流量明星,很多时候是“造原子弹不如做茶叶蛋”。<br> 我们没有保护好这些人,又谈何科技进步,弯道超车。<br> <br> 市场短视,缺乏长期主义<br> 大多数高科技研究都不是短期行为,需要强大的心力和时间的沉淀,如果看到的都是短期效益和变现能力,缺少长期主义的心态,买不如借,借不如租。<br> <br> 管理体制存在问题<br> 管理体制内的职责不清晰、赏罚不分明,在需要有人“背锅”时,没有人敢真正承担责任。<br> <br> 半计划半市场的畸形<br> 改革不彻底,权力寻租和官商勾结导致市场不公的恶性循环。<br> <br> 不合理的补贴制度<br> 有些事情的确是需要国家层面支持的。<br> 但现在国家对产业的扶持和补贴成为一种人际关系的交易物和公关资源,导致真正做实事的人很难拿到补贴,而钻漏洞者却赚得盆满钵满。<br> 该补贴的不补贴,不该补贴的乱补贴。<br> ……<br> <br> 就以今天的芯片产业为例,这里面到底有真正想做实事的人?<br> 近年来各地纷纷掀起“造芯运动”:<br> <br> 广州投资建设粤芯,成都引进紫光<br> 南京引进了台积电,无锡打造华虹基地,<br> 厦门引入了联电,重庆则引进了万国半导体,<br> 合肥投资建设长鑫,武汉引入弘芯。<br> <br> 就连一些三四线城市都在搞造芯运动……<br> 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公司是想为国造芯,还是为了割政府韭菜?<br> <br> 08<br> <br> 弘芯样本<br> 制造芯片还是忽悠补贴?<br> <br> 我们见过太多忽悠补贴的企业,他们的目标就是拿一笔钱再说。<br> 就算最后是一地鸡毛,最终无人买单。<br> <br> 以武汉弘芯为例,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芯片公司,上手就是14nm工艺,紧接着7nm ,高呼每月要有3 万片的产能,搞得造芯片和卖茶叶蛋一样没区别。<br> <br> 同时秀出了一系列骚操作:<br> <br> 1. 花重金请来台积电前运营长蒋尚义博士请来当 CEO。<br> 2. 花大价钱购买荷兰ASML公司光刻机,这台NXT:1980Di 的光刻机支持7nm的芯片制程。<br> <br> 为了迎接这台价值连城的宝贝,弘芯搞了一个进场仪式,背景板上赫然写着“弘芯报国、梦圆中华”八个大字。<br> <br> 在武汉市发改委的《2020年市级重大在建项目计划》红头文件中,武汉弘芯半导体的总投资1280亿人民币,首期投资占到了先进制造业项目的最大头。<br> <br>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接下来就应该生产芯片报效祖国吧?<br> 然而现实再一次教会我们怎么做人:这家公司最近被曝出资金断裂,官司缠身,1980Di这个宝贝也被抵押出去续命。<br> 最终结果怎么样,只怕也能猜出来。 结 别再用“我们起步很晚” 来给自己找借口了 芯片“烂尾楼”,完全在意料之中。 回首看看2003年汉芯事件,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 当年振奋人心的“汉芯一号”,各级领导、顶级专家纷纷站台。 真相是该公司将摩托罗拉芯片用砂纸磨掉,然后加上汉芯LOGO。 荒天下之大谬,如此明目张胆的科研造假,让人瞠目结舌。 如果不真正去做事,起步再早又有什么用呢? 很可惜,汉芯事件早已经被忘却。 大多数人看到今天的芯片窘境,只会笼统地说一句:我们起步太晚。 这样的逻辑,那些割韭菜的骗子会眉开眼笑的点赞。 做实事的企业,与起步早晚并没有直接关系。 华为1993年进入安防芯片领域,击败当年业界霸主TI公司; 阿里云创建于2009年,如今成为全球第三的云计算平台; TikTok于2016年正式上线,在应用层面走在互联网前列; …… 自信的民族或者企业敢于撕掉“起步晚”这块遮羞布,砥砺前行。 中国应该做的,是追求实事求是、完善市场竞争、保证公平自由、做到依法行事、尊重知识产权,而不是用“起步很晚”来给自己找借口。 我们原来也是一穷二白,但现在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别再轻易把“起步很晚”挂在嘴边,听起来特别没风骨。 其实,苹果的智能手机2008年才推出,安卓系统2010年之后才开始风靡世界。 最前沿的科技领域,谁又不是从一穷二白开始的呢? 克莱因瓶是一个不可定向的二维紧流形,而球面或轮胎面
返回至
我们起步真的晚吗?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