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存在”的幸福”的源代码
←
“存在”的幸福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4}}作者:[[用户:苟远志|苟远志]] 来自[https://mp.weixin.qq.com/s/EkaVCvs-sUoNqy0L_TOudA 农民工思想者(公众号)] 多年前在新浪博客网上写过一篇长文《存在的幸福》,现在认真思考觉得还有更广更深的角度和层次可以去认识,价值巨大。 在我们的童年,无论穷富,都是欢乐。因为我们不为生存所累,不去患得患失。那怕吃粗粮青菜穿补丁衣服。摔一跤伤了皮顶多哭一会就又欢笑如初。而成人世界既使有钱生活富足,但童年一样纯粹的幸福感再也没有了。因为成人世界多了许多功利性目标,为自以为是的某种幸福生活去工作,并且患得患失。所以幸福绝对是脱离生存状态的“存在”,在这种“存在”状态下才会有真幸福。 [[文件:“存在”的幸福01.jpg|600px]] 如果纯粹科学地研究幸福,不考虑不同个体的主观需求。只要衣食足,没有人伤害你。你就没有痛苦的理由。因为你觉得吃粗茶淡饭是苦日子,是因为你看别人有人吃大鱼大肉,也就是你的痛苦来源于不适当的比较中。如果幸福感在于攀比,那么只有金字塔顶端的人才可以幸福。何苦呢? 如果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可能客观科学地去研究并得到一些定理。我也要告诉你,你控制情感的能力决定你是否幸福。你的情感或者情绪控制的好也不会有一些极端思维包括盲目的攀比心里,是不是? '''一,正确的情志管理方可幸福''' 说到情感控制,用中医情志理论很适合。中医理论中五脏对应五种情志: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五脏和谐,身体才健康,同样我们可以认为五种情志都和谐,适度控制才能心理健康。可惜这一点我从未发现有人讲过。 [[文件:“存在”的幸福02.jpg|600px]] 本文主题是讨论幸福的,许多人愿意把幸福看成一种主观感受,那不能控制情绪的人会带来更多痛苦负面情绪。勿怒的人容易伤害他人反过来伤害自己,盲目乐观的时候更会做出错误决定后患无穷,思虑过多的人忧柔寡断也是一种痛苦,勿悲的人态度消极只会意志消沉,最可怕的是总是处于恐惧状态的人,这种人要么不敢去做事,要么做事极端。 五脏之间又是互相相生相克,有互相促进也有互相抑制的作用。套用到情志上也可得出如下结论: 相生关系:怒(肝)→喜(心)→思(脾)→悲(肺)→恐(肾)→怒(肝) 相克关系:怒(肝)→思(脾)→恐(肾)→喜(心)→悲(肺)→怒(肝) 实际上人的情志变化复杂,从一种情志转化成另一种情志原因也复杂。但是情志变化也要消耗人的精力能量,一种极端情绪产生必须会抑制其它情绪。五种情志中只有喜乐是正能量,是幸福之源,思算是中性的,其它悲怒恐都是消极负能量。也就是使你不幸的能量更多。而能够正确管理自己的情志,减少冲动,便自己更加积极向上。是人生成长的重要课题。减少负面情绪的唯一办法是常怀喜乐之心,首先平和中性地对待人和事。不要在极端情绪中作决定也就是不要在大喜,大悲,大怒,大恐中作决定,也不要用极端情绪来判断某些事对错包括科学研究。 '''二,幸福的艺术''' 世间有许多让人赏心悦目的风景和艺术作品,而人生旅途也可以过得很艺术。 中国画讲究留白,色彩也没有油画那么浓烈。也就是画面上有许多空白不需要着墨,给人想像空间。这种画面上少数的简单的图案不会消耗更多的脑力能量去理解和回味,所以让人感觉很舒服。 [[文件:“存在”的幸福03.jpg|600px]] 人生也是如此,不是什么东西好你就应该多去享受的,任何享受都是消耗你的精气神。甚至包括过多思考学习也不行。而是应该有大量空白的时间去静养,这不仅是养生之道。也是幸福之道。也是艺术化的生活规范。 艺术上黄金分割比例是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数据标准。比值为1:0.618和1.618:1,广泛用于各种艺术作品和设计。我相信我们工作包括许多享乐和纯粹的休息时间(不包括睡觉)比例也应该符合黄金分割,如果你认为应该多工作,工作的时间也不应该超过休息时间的0.618倍。一天24小时除去睡觉8小时还剩16小时,那么工作时间应该不超过9.89小时,还剩6小时多纯粹的休息时间让身心平衡。身体差的应该倒过来,工作6小时多,休息近10小时才行。当然某些高强度的娱乐比如唱歌跳舞,健身,体育运动不能算成休息,因为也要消耗大量精力,应该排除在休息时间之外也算成工作时间。 可是生活中往往因为各位非份的欲求和环境迫使,而去过长时间工作,还花高强度精力去纵欲。还把这当成幸福的人是舍本逐末。是因为主观偏差把某种价值实现当成了幸福标准,没有问你自己身体实际需求,客观上你真的用得了两套房,能多吃一斤饭还是你喜欢的某食材真的更营养?真的更美味?分析过吗? 事实上商业价值已全方位扭曲了人性和人对幸福价值的判断,应该拔乱反正。多年前有人做过一项实验,从地摊小贩那里买来炸鸡,带到高档酒店里切成小块摆在盘子里。请一些美食家来品,慌称这是酒店大厨加工的。于是美食家们好评如潮,纷纷说不愧是大厨,比路边小摊上的好吃多了。也就是人性被商业价值扭曲产生更多虚荣心。使自己生活更累工作时间更长,休息更少。透知了自己的健康也未得幸福之真谛。 比如在北京的教授也一万多一点收入。但是既使是住学校分的房子也要一百万加上装修共一百五十万。加上高中大学博士多读十年书所多花的钱。他的人生可能没有初中生在某小城市挣六千元住二十多万房子更幸福。因为在北京生活的高物价,房子成本以及多读十年书等费用已经多消耗了二十多年时光(多读十年书,房子成本相当于十年多工资)。还不说养育子女,结婚费用更高于小城市。这个案例中初中生去羡慕教授是没有道理的。同样上海还有许多老板,收入千万。但也未必更幸福。可能老板工作时间更长,许多人一天睡觉不到五小时。而一套上海学区房都花到一千多万。 在我们谈论幸福的艺术,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人性需求时剥离了商业价值强加给人负担。理性管理自己的需求也才可以诗情画意般生活,才会有更多闲暇时光。 为什么我这么强调闲暇时间,用黄金分割率来规定应该有的闲暇。因为本文强调的主题是纯粹的幸福是不为生存所累的“存在”状态。如果把你的兴趣爱好变成工作,那也同样失去了纯粹的幸福。工作中目标和任务增加了痛苦。 '''三,幸福哲学''' 从哲学角度来看,人生观世界观决定了人对个人价值认识不同,而个人价值的实现才是最大幸福。但是没有人意识到,通常主流思想,教科书似的人生价值都是从群体角度来认识的,而不是从人类个体需求角度看问题。群体范围越大,越难实现,也越是带来更多痛苦而已。 从家族角度去看,人生价值就是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或者子女。为家族繁衍兴旺发去贡献。从国家角度来看,就是为国家之崛起强盛而努力,再大一点就是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共产主义)而努力了。我们越小的时候,目标越是远大,因为年少轻狂。小时候我读过一句话是:人生最大的满足就是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于是深以为个人价值实现最大目标才是真正的幸福,最大的幸福。可是这是对幸福的误解。 [[文件:“存在”的幸福04.jpg|600px]] 因为纯粹的幸福就是超越于生存的存在,为了某个宏大而无法实现的目标人生只会更痛苦。在你努力而无法实现的过程中免不了各种负面情绪焦虑,忧郁,悲愤等。不可能把这些当成是幸福,这是不人性的。所谓人生不在乎结果,在乎过程也是错误的。如果人生有目标,那一定是结果导向。结果不幸福,过程中痛苦也少不了。 但是许多人是选择实现某种价值和目标而活,并非是完全为了什么幸福,也就是人其实是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无论是为了所爱的人,所追求的事业,还是为了某个团队发展,为了某种信仰。这也是人性的光辉,是人高于动物的特质。 一句话,哲学是解决不了幸福问题,只是提供人对社会和宇宙的认识。提供人作为人所选择的价值观并去实现,并以为这能带来幸福。但幸不幸福是另一会事。 多年前我一位同事学习克里希那穆提著作,认为人类的任何团队组织国家都有问题,不利于灵性提升和更幸福。人类都活在焦虑和恐惧中,看不见真我。于是她想去终南山隐居,叫我资助一些。我没有答应,我告诉她:那种环境你根本接受不了,希望你留在北京。但是她坚决去了终南山,她亲近自然,希望象植物一样生活。但是去终南山没多久又回北京了,因为那里的佛教徒群体也和她争执。她一个人根本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在野外,没有暖气,电。取水购物很不方便,她又怕冷有洁癖,不可能适应。只好又回到北京工作,继续面对她讨厌的人和事。 讲这个故事只是说明一点,人类社会不完美,某个人想追求完美的生活幸福是不可能的。城市里让人生存压力巨大,但是那怕是为了回家就有暖气,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下楼就有超市,有更多生活便利和选择。多数人也会呆在城市,尽管为了这基本的生活需求也要一天工作十小时以上也只能接受。追求极致的幸福只是异想天开,只能是在相同条件下减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开心而已! '''四,宗教信仰中的幸福''' 但宗教就不一样了,人对宗教信仰的追求才是真正追求主观精神上的幸福和超脱于生存状态的存在。 [[文件:“存在”的幸福05.jpg|600px]] 无论是佛教的极乐世界还是基督教的天堂,都是宣传人死后进入到不生不灭永生状态。在这里没有痛苦,享受永恒的幸福。这种状态才是符合我本文强调的超越生存的存在状态,是纯粹的幸福,也是儿童时我们在父母荫蔽下的幸福状态。 虽然唯物主义无神论者总是反对任何宗教,但是他也无法否定。如果没有精神,世界纯粹是物质状态包括人自己,那么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肉体和石头砖块,粪土或者植物都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由矿物质,碳氢氧氮构成的。生和死也只有物质形态变化,没有什么灵魂的失和得。人生无论过得怎么样,归宿都是一堆土,一撮灰。这样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呢? 也如同圣经上说的一切尽都虚空,人所作的事和所成的功在日光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而佛教对世俗社会的追求也认为是空,是梦幻泡影。 多年前我在网上一个公正圈社区里和许多人交流了几年。里面有人转发了一个帖子,是说一个年轻人大学生思考人生意义许多年,最后的结论是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于是自杀了。并把他的观点写成长文留在网上邮箱里,并且公开了他的邮箱密码,任何人可以查看。这只有唯物主义者钻牛角尖刨根问底才会出现这种事。自然我可以认为宗教最重要的作用是寻找人生的终极意义,并且给人以高贵存在的理由:灵魂。 只有人有灵魂,人才不同于万物。人才有真正可实现的极致幸福,可以超越于生存的所有痛苦包括生育子女之苦。 人们尽管可以用种种理论来反对宗教和一些灵魂论,但是实际上没有绝对的理论否定许多越现实现象(灵异事件),而科学对物质认识到量子力学阶段,也如同看见了鬼魂。两个量子在很远的距离上都可以互相影响相互作用,还有一些科学家也质疑进化论。总之正确的客观的态度看世界也不应该否定宗教理论,因为人的认知太少了。当然这不是本文主题。 聪明人知道自己懂得太少,有限的人生能明白多少真理呢?无神论也可以假设有一个自有永有的全知的上帝存在,那么在上帝视角来看人类几十年有限生命所得的那一点知识是不是很可笑,幼稚?失顶上的星空和你内心深处秘密我们终日所思也未必明白,而徒增烦恼。 我们对未知世界和死亡的恐惧,决定我们会依靠宗教。因为面对自然人太渺小。也是为了真正存在的永恒幸福。 而其它什么理论主义之争,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文件:“存在”的幸福06.jpg|600px]] [[文件:“存在”的幸福07.jpg|600px]]
返回至
“存在”的幸福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