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在家教育”在中国可否成为现实?”的源代码
←
“在家教育”在中国可否成为现实?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家庭学校]] <br> <center><font size="5" color=blue;">'''在家教育”在中国可否成为现实?” '''</font></center> <font size="4" color="#545454> 从私塾到书院,古代中国教育的主体竟然是民间在承担,而这却足以使中国文化在世界历史上显得尤为灿烂夺目。 <br> 古代和近代私塾有多种,有塾师自己办的教馆、学馆、村校,有地主、商人设立的家塾,还有属于用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兴办的义塾。<br> 如今,学校教育大一统,私塾早已成为历史。但私塾教育似乎还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br> 前几年,在中国各地出现了一些国学类的民间私塾,在媒体上引起了广泛争论,但支持的声音似乎略胜于反对者的声音。<br> 这也给人以思考,究竟这种离开学校的“在家教育”,是否在今天还有可行性?<br> 所谓“在家教育”,是指处于学龄阶段的儿童,不去公立或私立学校,而是选择在家,主要由其父亲或母亲进行教育和管理,接受其父母认为最适宜的教育。 其实,今天的美国的教育经验也可给我们一些启发。<br> 在美国,学龄孩子不上学是违法的。但是,孩子和家长对教育的形式有选择权。他们既可以上免费的公立学校,也可以上付费的私立学校,还可以上“HomeSchool”(家庭学校)。<br> “家庭学校”在美国所有50个州都是合法的,但各州的要求不同。有的州要求家长要有相应的资格证明。<br> 近年,据美国的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在家接受教育的美国儿童数量达150万,较1999年和2003年分别增长74%和36%。而在家接受教育的儿童占学龄总人口的比率由2003年的2.2%增加到2007年的2.9%。<br> 据媒体报道,在美国要想在家教育孩子,必须有一个人全职担此重任。“在家教育”使用的教材与一般学校教材差不多,但“在家教育”的家庭有自己的互助团体。互助团体每周聚会一两次,擅长某科目的家长辅导孩子们该科目。有些家长本身就是退休教师,因此教起课来得心应手。孩子们花在学习和作业上的时间平均每天五六个小时,比一般公立学校要少,但学习进度却是超前的。<br> 通常来说,“在家教育”模式最让人担心的,是会使孩子失去朋友、与社会脱节。但研究者和家长们却认为,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恰恰是“在家教育”的长处。由于不用到学校念书,家长可以为孩子安排了很多活动,如学习唱歌、跳舞,参加比赛、公益劳动,打工等等,使孩子们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更有机会去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br> 据了解,在美国,一般申请“在家教育”的家长要经过审核批准,批准后,孩子要在学校保留学籍,每个学期孩子要到学校参加一次期末考试。而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这些选择在家受教育的孩子在学习成绩及性格培养上都要更优秀一些。<br> 在中国,有一些家长正暗暗地进行着这样的尝试,据说效果让人感到乐观。<br> 私塾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应该有其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法律的瓶颈,中国的家长不知什么时候能够有机会尝试。<br> 有人会说,孩子的一生被不负责任的家长耽误了怎么办?<br> 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还真没有人能比家长更关心的了。笔者曾访过被称为“童话大王”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他被人惊叹的就是他把儿子领回家自己编教材自己教。<br> 儿子小学毕业前,考试分少了些把老师重视的平均分拉下来,学习差的学生不受老师欢迎。有感于此,郑渊洁才大胆将孩子领回家自己教。<br> 他认为学校教育的内容枯燥是个大问题,而让孩子读有趣的书增长知识才更好些。<br> 郑渊洁说,“虎毒不食子”啊,在家教儿子,他说他是很小心也很认真的。他从书店找到了所有的教材,认真读了两遍。他发现我们的教材是有很多问题的。<br> 因此,决定自己写教材。郑渊洁以童话故事模式给儿子编写了10部教材,包括法制篇《皮皮鲁和419宗罪》、创新和怀疑篇《脚踏实地目空一切的贝塔》、哲学篇《鲁西西和苏格拉底对话录》、性知识篇《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道德篇《罗克为什么不是狼心狗肺》、安全自救篇《再送你100条命》、史地和艺术篇《309暗室之木门》、金融篇《点铁成金术》、写作篇《舒克给你一支神来笔》和数理化篇《五角飞碟折腾数理化世界》。<br> 郑渊洁说自己写教材时是战战兢兢的,因为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也很怕耽误了。<br> 等儿子长大成人,从儿子身上,郑渊洁发现自己进行的“在家教育”还是很成功的。<br> 因此,郑渊洁认为,老师太重要了,但学校并不重要。<br> 郑渊洁的这个中国“在家教育”有其特殊性,绝大多数普通家庭不一定能模仿的。<br> 但这至少证明,“在家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民间和家庭的自发教育力量是可以利用起来的。<br> 如果真的能够实现,那么,那时教师这个职业,将会在学校、私塾和家庭里,纷纷出现他们的身影。<br> 为了教育的健康发展,教师这个群体将被更多地寄以厚望。<br> 传承文化,塑造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是在牺牲自己。正象哺育儿女的父母一样,他们付出的代价,是为了获得美好的未来。
返回至
“在家教育”在中国可否成为现实?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