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江燕生的女儿廖慧在微信上的发言”的源代码
←
江燕生的女儿廖慧在微信上的发言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 我的母亲因疾病,不幸于2021年03月04日凌晨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74岁。 我代表我的父亲和弟弟,感谢大家在我母亲生病期间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大家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追悼会,借此向诸位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我的母亲,于1947年5月出生在河北,自小在军区大院里长大。1968年参军,成为了广州军区的一线野战值班医院—38医院的一员。后调职157医院,1979年作为医疗手术队的一员赴广西边防前线进行战地救护,救死扶伤”。1985年从157医院转业到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图书馆,直至退休。 母亲年幼时受我的外公的影响,爱好文学,感情丰沛。下面一段话节选自母亲的重走长征路串联日记,足以体现她的本我: 在长征路上,我们足足走了一个月余。“雨,纷纷扬扬,路,蜿蜿蜒蜒,......人,迷迷糊糊......。黑暗,疲累,饥饿,沉默,像几个沉重的包袱,然而,我们想起了苦难的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们踏着泥泞的草地,雪山,一步一步走过来了。他们冒着敌人几十万大军炮火追击,去完成神圣的抗战使命。我们想起了领袖毛主席震撼世界的声音: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压抑不住的声音从心中唱出来了,革命者的豪情从胸中冲出来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是小迷糊年幼的声音,是三个小鬼的声音,是利平活泼的声音。山,低下头来,听我问你,你可曾见过有这样的国家,这样的人们吗?老一辈浴血战斗,夺得红色江山。如今,年青的鹰们飞起来了。自觉地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磨炼翅膀,坚定意志,寻求风雨和考验。 - [ ] - [x] 我的妈妈 是一个 上进心强的女性。1978年12月,我刚满两岁不久,父亲接到命令,随军区机关开往广西南宁,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前线指挥部工作,那时我母亲已经怀上了我的弟弟。当157医院指派我母亲也上前线去广西靖西中越边境,进驻(41军野战医院)手术队时,她二话没说,安排好我就上了前线,她心里想着自己是将军的女儿,有孕在身的困难也不说,一直在前线工作了四个多月。 生活中的母亲却是一个善良温柔,朴实无华、任劳任怨的好妈妈。 母亲生下我和弟弟以后,彻底的放弃了自己的医生事业回归平淡的生活。她生活格外勤俭,对自己总是马马虎虎,却总是分外热心耐心的照料孩子服伺老人帮助姐弟。由于父亲的工作性质,我和弟弟基本上是母亲独自拉扯长大的。父亲经常跟我们说,他能拿到全军科技军功章的一大半有我妈妈默默的支持与奉献所得来。更别说我的外婆,从我有记忆起母亲就鞍前马后不遗余力地照顾她老人家直至最后。妈妈,您的操劳与辛苦,言传身教,我们一生铭记,善待家人,尽心尽职。 母亲是个个性开朗,意志坚强的人。患病以来,经历化疗,放疗,靶向药等治疗。一直不轻言放弃,即使在住院昏迷前仍时带微笑,不乏幽默感,鼓励我们要好好继续生活。因为病灶位置的特殊,母亲基本没有被疼痛折磨,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在此也特别感谢这段时间以来为延续母亲生命尽心尽力的医护人员,为她生命的最后阶段带来尊严和温暖。 讣告发出后,看到母亲的好友战友同学群里铺天盖地的怀念文章及悼念诗词,为我补充了很多母亲年轻时及待人处世的细节。感谢大家如此喜欢我的母亲,懂得欣赏她的可贵品质—上进心,平等心,同情心。 琉璃易碎,彩云难追。美丽的母亲将回到大地温暖的怀抱,与她的爸爸妈妈相聚,相信一定会得到上天眷顾,从此再无病痛,让灵魂得到安息! 再次感谢各位为我母亲诚挚的送行,让我们共同祈福我最亲爱的母亲江燕生,一路走好! 谢谢大家
返回至
江燕生的女儿廖慧在微信上的发言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