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仰韶文化遗址”的源代码
←
仰韶文化遗址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仰韶文化下王岗类型]]=== ===[[仰韶文化新类型]]=== ===[[过渡文化庙二期]]=== ===[[仰韶文化后冈型]]=== ==史前文化第一村== 摘自《启封中原文明 20世纪河南考古大发现》 ===这里有个美丽的村庄=== 在河南省渑池县北7.5公里处,有一仰韶村,小村的南边有一块台地,台地三面临水,饮牛河自东而南缓缓流过,与台地西面的沟溪汇合,环绕台地宛如半岛。北面不远有韶山,峰峦交错,抬头仰望,心旷神怡,这大约就是仰韶名称的由来。<br> 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却是中华民族的宝地,祖先们5000年前就在这里劳动、生活,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灿烂文明。数千年风雨沧桑,这些文明湮没了,湮没在那厚厚的黄土下面。然而,由于20世纪20年代一个叫安特生的外国人的涉足,这个小村庄从此遐迩闻名。<br> [[仰韶文化]]是以最早(1921年)在渑池仰韶村发 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而得名。其特点是磨制石器和彩陶器共存,因此在发现之初定名为“彩陶文化”。后来通过大量的发掘资料,以当时主要的生产工具、磨制石器与更早、更原始的打制石器时代,即旧石器时代相比较,而定名为 “新石器时代”。由于仰韶遗址的发掘是中国史前考古的开始,它确认了中国石器时代的存在,影响巨大,意义深远,遂将在黄河中游广大地区内发现的与之相近的史前文化遗存命名为“仰韶文化” ===安特生三进仰韶村=== 最早发现并确定仰韶遗址的是瑞典人[[安特生]]。1918年,安特生第一次踏上了仰韶村的土地,他通过家住仰韶村的王某得知那里有脊椎动物化石,便在王某陪同下在村子附近采集了不少化石标本。1919年,中国地质调查所在河北北部调查时采集和收购了大量的磨制石器。1920年冬,安特生又派其助手刘长山到仰韶村寻找化石,并让他带着以前在河北发现的石器标本,目的是出示给当地居民,以寻找更多的石器线索。刘长山到仰韶村后,发现许多老乡家里都有磨制石器。他把那些石器收集起来,并得知这些石器就出在村子旁边,于是他去寻找,果然又采集到一些 刘长山把这些石器集中起来,大约有600件之多,全部带回了中国地质调查所。安特生看了这些东西,又听刘长山介绍了仰韶村的情况,立即引起很大的兴趣,并推定仰韶村可能有个相当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br> 1921年4月,安特生第二次来到你韶村,他此行的目的是想通过亲自调查来判断是否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他看到仰韶村边有许多冲沟,沟壁上显露出大片的灰层和许多袋形灰坑,并在其中采集到一些磨制石器和绘有彩色纹饰的陶片——彩陶。安特生当时并不认识这些东西,对如此精美的彩陶和磨制石器出在一地,感到迷惑不解,甚至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其后的两天,安特生又将调查重点转移到地质方面,但他始终放不下这个问题,于是第三天又作了一次更详细的地层观察,这次他终于确信这是处内涵丰富的史前遗存。为了进一步搞清楚遗址的内涵和文化特征,他很想进行一次科学发掘,但他知道这是一件大事,必须请示中国政府。安特生回京后向农商部部长和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做了报告,在得到中国政府的正式批准后,又同河南省政府及渑池县政府取得联系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安特生于当年10月份带领中国地质调查所5位工作人员第三次奔赴仰韶村,开始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最详细的考古发掘。发掘至当年12月6日结東,实际工作30余天,发掘17个地点,获得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安特生将这次发现及以后发现的同类遗存命名为“仰韶文化”。这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名称。<br> 安特生之所以以文化命名之,是考虑到相同性质的文化遗存不是一处,这种命名方式至今在考古学中流行着。 ===田野考古学从仰韶起步=== 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和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发端。在1921年仰韶遗址发掘之前,我们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中国有新石器时代遗存,有些外国学者或传教士曾经宣扬“中国文化西来说”,认为中国没有自己的史前文化,没有自己的石器时代,后来的中国文化乃至人种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仰韶村及后来一系列的遗址发现和发掘,首次宣告我国存在着非常发达而且富有自己特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些发现不仅使“中国无石器时代”的理论不攻自破,而且为寻找中国文化与西方史前文化之间的联系开辟了道路,因此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br> 自此以后,我国的田野考古发据才逐渐开展起来,并且从新石器时代的研究扩展到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使中国的考古学成为当前众多学科中的一支重要学科。<br> 自安特生的发据之后,中国考古学者对伸韶遗址又进行了几次更加科学、规范的考古发掘,基本上搞清了该遗址的年代、内涵、性质。<br> 仰韶文化遗址是研究史前社会必须涉及的内容,它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湖北的西北部,西到甘肃、青海接壤地带,东至河南东部,共发现遗址数千处。以其分布广泛,延续长久,内涵丰富,影响深远而成为中国原始社会文化中的一支主干,它展示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从繁荣到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仰韶文化在长达2000年的历史行程中,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原始文化的核心部分,它不断吸收周围 诸文化的因素,又给周围文化以不同程度的影响,共同为中华民族原始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对仰韶文化的认识也逐渐全面,如反映仰韶文化最高发展水平的郑州[[西山城址]],[[大河村的排房]],陕西[[姜寨遗址]]、[[半坡遗址]]的聚落形态,青海[[大地湾]]的“水泥”地面和地画以及众多遗址中所出土的精美彩陶等,无一不反映出仰韶文化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日渐成熟,建筑技术、文化艺术、生产力的发展已达到很高水平,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繁荣的母系社会景象。所有这些,都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豫西那个毫不起眼的小山村仰韶村。因此说渑池仰韶遗址的发现是中国史前考古学的摇篮,也是中国田野考古学的诞生地。
返回至
仰韶文化遗址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