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金秋旅俄拾零”的源代码
←
金秋旅俄拾零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金秋旅俄拾零 孙东海 2014年8月28日至9月6日,我们十五人自组的俄罗斯旅游团成行了。 你别看人少,旅游团的“级别”却很高,自任命:原中南局子弟联谊会副会 长、会长、秘书长——吴亚亮、孙新生、杨力诚,分别担任该团的团长、政委、 联络官。我们这个团共九男六女(其中三对夫妻,两对兄弟),平均年龄六十二 岁,是一帮帅老头和美老太们。 (照片1集体照片) [[文件:Picutre 1.png]] 中秋节前夜,我从莫斯科旅游返回广州。刚进家门,重病缠身卧榻在床的老 母亲就赶忙问道:“你从莫斯科回来了? ”刹时,我惊呆了!年途八十八岁且早 已半痴呆的老母亲在她脑海中仅存的几个模糊的印象里,居然还清晰地记得我十 天前去莫斯科的事情。接着,她又问我:“你见到斯大林了吗? ” 喔!瞬时,母亲又回到了她那半痴呆的世界。但这句饱含深情的问话却使我 一时语塞,眼角发烫,思绪万千 ..... 一、莫斯科有我(们)的爱 母亲的问话,使我眼前立刻浮现出父亲孙毅的身影。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第 一批大规模派往苏联的留学生,当时就读于莫斯科大学东方学院(1951年至1953 年)。莫斯科——这是我从小时候就耳熟能详并且向往的城市。那天,从北京飞 往莫斯科的飞机还没起飞,我的心就早已飞到了莫斯科。 吴亚亮(三毛)、吴亚建(四毛)的姥爷和母亲都是东北抗联的,他俩的大 哥抗日初期就出生在苏联,成年后才回国,那时才开始学汉语,他是新中国最早、 最著名的芭蕾舞艺术家之一。三毛和四毛一说起大哥,哥俩本来就长得很豪放的 “龙眉”愈加“龙飞色舞” 了。莫斯科也是他们向往的地方。 我们团有位懂俄语的朋友,因工作关系他结识了不少"瓦西里”和“娜塔莎”。 此次他故地重游,专门请了两个半天的假去探望他们。他回来时,幽默地说:“不 要理我!不要理我!我很兴奋、很兴奋”。体会他那久别重逢的喜悦,我感慨: 原来有一种幸福是需要独自细细品味的啊! 9月1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俄罗斯历史最悠久、最负有盛名的世界名 一 莫斯科大学。该校1949年从克里姆林宫附近搬迁扩建在莫斯科近郊的麻雀山, 苏联时期也称为列宁山,主楼高240米,至今仍是俄罗斯的最高的建筑之一。(照 片2莫斯科大学) 它是用米黄色花岗岩砌成的矩形“山”状教学主楼,既气势磅礴、雄伟壮 丽;又精雕细刻、婀娜多姿。顶层矗立着一杆高耸入云的红星,寓意着教育在俄 罗斯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据称,该校从1951年至1960年期间为新中国培养的 理工科人才超过了北大。我为父亲能在此校就读而感到骄傲;为他在校苦读三年 从未逛过街的刻苦求学精神感到钦佩(有关我父亲留学的故事己在“老沈博园” 刊登过)。 站在列宁山上,凝视近在咫尺的莫斯科大学,眼前犹如浮现出父亲在莫斯科 大学勤奋学习的身影,我低声吟唱着莫斯科大学的校歌《莫斯科有我的爱》: 莫斯科河畔列宁山上 美丽校园令人神往 我们携手并肩 追求心中理想 啊!莫斯科有我的爱 你永远在我心上 啊!莫斯科有我的爱 你永远在我心上 从图标事件后,我开始注意俄人的表情。除了老人们慈祥些,孩儿们天真些, 其余的人面部表情冷漠呆板、不苟言笑、行之匆匆。总统普京就是俄罗斯男人的 典型代表。我在冬宫见到了彼得—世(也称彼得大帝)的狗的雕像,狗的头部还 真酷似普京,人们都称它为“普京狗”,普京得知后也挺认可。 (照片4普京狗) 彼得大帝是俄人的偶像,也是俄罗斯的化身。普京能像大帝的狗,就如彼 得大帝的“转世活佛”。普京冷漠的表情、健美的肌肉、强硬的性格,敢对美国 佬说:“不! ”是俄罗斯女人寻找伴侣的最高标准,普京在俄罗斯有很高的人气指 数,人们称他为“普京大帝”。 也不是所有的俄罗斯人都高傲的。在俄期间,我们巧遇过两次婚礼,美丽的 新娘和英俊新郎及他们的亲朋好友们对我们都很热情。他们还拿出香槟酒和食品 给我们品尝,我们也回赠了中国食品并和他们一起用俄语欢呼:“苦啊”!(按俄 罗斯的习俗客人喊苦啊!新人就必须当众接吻),场面令人激动。我们还与他们 照了很多相。 (照片5婚礼) 不过仔细想想,俄罗斯人的冷漠高傲也是有其道理的。他们的高傲源于他们 强大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源于地大物博、军事强盛、教育普及、科技发达; 又曾打败过成吉思汗的后人、拿破仑和希特勒。真可谓“高傲有资本论二 三、彼得大帝的双手 9月3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彼得堡罗要塞,看到了彼得大帝一尊坐着的铜雕 像。他放在膝盖上的双手已经被人们摸得铜光闪闪。 (照片6彼得大帝) 导游说,他的右手代表健康,左手代表财富,建议大家都去摸一摸,也沾点 “帝气”。我们争相去摸,有人摸右手,有人摸左手,有人比较“贪心”,双手都 摸了。 此刻,我突然觉得俄罗斯的男人们特别应该来摸摸大帝的右手。俄罗斯的男 女比例为4:6,女多男少比例失调。男人平均寿命现为58岁!女人却可达70岁, 俄罗斯多年来的人口一直为负增长。二战时期俄罗斯人口已经近亿。时隔七十多 年,人口才1.4亿,这都是“伏特加”(俄罗斯的国酒)加纵欲惹的祸!俄国大 部分地区地处亚寒带甚至寒带,气候寒冷,冬季漫长男人们以酒取暖、以酒取悦 是世代的习俗。男人们很多都嗜酒如命,长期酗酒造成精子成活率低且严重影响 健康。普京上台后采取了很多严厉的限酒措施,但要改变现状还需持之以恒,坚 持几代人可能才会奏效。我们从圣彼得堡返回莫斯科时,就有一个酒鬼醉倒在火 车站的铁轨上。 另外,普餐也应该来摸摸大帝的左手,长期以来俄将财政收入的大部分都用 于重工业、军工、核武、太空发展,而对于市政建设与基础设施投资甚少。近年 来,莫斯科的私家车呈“火箭”式増长,公路建设却像“蜗牛”在爬行,莫斯科 的塞车的严重程度已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停车场”。从机场到我们在莫斯科市内 的下榻地约四十公里,竟行驶了两个小时。 特别是到了周末,很多城里的人都要赶着到郊区的别墅休假,马路上水泄不 通。俄罗斯地大人稀,能源丰富,他们用水、电、气是免费的,在城里有房子的 俄罗斯人,国家会在郊区给一块很便宜的地建别墅(连同建别墅的费用约合人民 币30万元)。 举世闻名的红场本来就不太大,在我们游览时却被各商家的促销摊位挤满满 的仅给游人留下了红墙根旁一条十几米宽的通道。 红场上有很多兜售前苏联各个时期邮票、纪念品的俄罗斯汉子,他们都会讲 一点点中文,当我们跟他们讨价还价要付给他卢布时他高喊:“人民币!人民币!” 他们只要人民币。问他为什么?他做一个向下的手势:“卢布,咻!”,然后做一 个向上的手势:“人民币,咻!”昔日的彼得大帝和今日红墙内的“普京大帝”听 到了这“咻”声不知做何感想? 红场变“小”也是由于“差钱”。可是普京最近还是说:“哪怕是卖掉克里姆 林宫也要建造“北极之神”(俄最新一代战略核攻击潜艇)。对此说法,俄的百姓 也无太大异议,这完全是俄长期以来“大国权贵主义”的思想在作崇。 在俄罗斯还有一类人群也应该快来摸一下大帝的左手。他们就是随着日益增 多的游客也不断增多的小偷们。人生最大的悲剧之一就是:钱没花光却被小偷偷 光了。所以每到一地,导游总是告诫我们:“包包挂在前面是自己的,背在后面 是别人的。”我们那位懂俄语的朋友也经常好心地吓唬我们:“这里(指景点、车 站)一个好人都没有,一个都没有!”由于我们的警惕性高和相互照应,小偷们 终究未能得手。我们所认识的另外三个中国团也没有被偷。我规劝俄的小偷们, 还是赶紧改行吧,快来摸摸大帝的左手,找个正当的致富门道吧! 四、政委和团长的大餐 民以食为天,我们在策划旅俄行程时,孙新生政委就主动提出要拿出一万元 人民币(约合六万元卢布),请全团在莫斯科吃一次中式大餐。吴亚亮团长也毫 不“执输”,立刻表示要在圣彼得堡请全团吃一次俄式大餐。真是从天上突然掉 下来两块大馅饼,把我们乐坏了! 到莫斯科的第三天,我们已经被赫鲁晓夫式的“共产主义美食——土豆烧牛 肉”搞得如同嚼蜡毫无食欲。我们早已对政委的中式大餐垂誕三尺了。政委立即 拍板:“今晚就吃!”我们高兴得欢呼雀跃。由于时间紧、大伙又着急,就没有进 行“踩点”,就在旅行社安排就餐的一家中餐馆。 (照片8莫斯科中餐) 炒凉鶯滯災鷲啰脚慕SS出"鎗 gg識"歸私瑯 酒兴也上来了,就着花生米也菖知1姓事各种生动诙谐的段子成了最好 毒嶋嘱澀器赢讀豔麴地喝光了 L买单还不到球 千元人民币。真是钱不在多少高兴就好! 有了政委的前车之鉴,吴亚亮团长一到圣彼得堡最挂心的事就是如何请好大 家这顿俄式大餐。经过一次三个人的试吃,又经过两轮与饭店老板的谈判,还考 虑不要打扰到“爱静”的俄罗斯人,团长包下了一个可容下三十多人的小餐馆。 那天晚上,我们吃着一道道依次上桌的俄式佳肴,喝着伏特加和格鲁吉亚红葡萄 酒(斯大林的家乡酒),唱着前苏联的老歌,跳着欢快的舞步,每一个人都尽情 抒发着心中的喜悦地到了忘我的地步。我想,和我们一起高兴的还有那位餐馆的 小老板,他真正尝到了富起来的中国人豪爽大方的甜头!服务员们笑嘻嘻地穿梭 不停的上菜、上酒,我们笑哈哈的吃着、喝着、闹着,一直到很晚很晚。 五、俄罗斯性格 旅俄行程快结束时,我已被连日来满目肃穆精美的教堂、金碧辉煌的宫殿搞 得“视觉审美疲劳” 了。继续往下看的兴趣也越来越小了。但我心中有一个谜团 却越来越大了。俄罗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她发展成今世强国推动她前进的 内在因素是什么? 也许,政委孙新生和团长吴亚亮也想解开这个谜。在我们旅俄的最后一天, 他们和大伙商量后,将原来统一看画廊的行程安排变成各取所好。他価带领我们 几个人自己掏钱去参观了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也有人去看了画廊,也有人去 了逛街。 博物馆内,尽管没有翻译和讲解,但从时代发展的变迁和馆内琳琅满目的刀戟枪 炮及书籍、 绘画,使我猛然感悟到:彼得大帝的右手还代表着刀剑一征服就是硬道理;他 的左手还代表着书本一一知识就是力量。 (照片11历史博物馆) 纵观俄罗斯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对外扩张的历史。在十五世纪前,俄罗斯的 前身——莫斯科公国还是欧洲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国,但从伊凡三世开始,特别是 后来的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斯大林、以及刚把克米里亚拿到手的普京, 无一不留下一个个扩张历史的足印,把一个内陆小国持续扩张成一个濒临十二个 海,接壤十四个国家,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最大国。俄罗斯人的骨子里始终遗传 着对外扩张的基因。大地是公平的,谁能征服她,她就属于谁。普京曾对安倍晋 三说过:“俄罗斯很大,但一寸土地我们也不嫌多!” 再看从彼得大帝亲政后,他隐姓埋名带领一百五十人的留学团在欧洲学习十 八个月的造船、航海、武器、军事等。后来他还对公众开放宫廷的藏书。凡介绍 阅读者的赏给酒和食物。叶卡捷林娜二世倾财力引进大量的西方先进文化。现在 的俄罗斯仍然实行全民免费教育,爱读书蔚然成风。在咖啡馆里,在地铁站里, 在街心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到静心读书的人们。 知识是有回报性的,谁掌握了她,她就造福于谁。近半个世纪以来,俄人的 文学、绘画、音乐、芭蕾、建筑等等,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俄人的血管里始终 能够造就这样两个伟大的俄罗斯必定有她特殊的东西,这就是“俄罗斯性格”。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诗人特切夫说过:“用理性不能了解俄罗斯、用一般的标准无 法衡量它,在它那里存在的是特殊的东西。对她唯有信仰才比较合适。”数个世 纪以来,专家和学者们把这个“特殊的东西”解释为“俄罗斯思想”、“俄罗斯道 路”和“俄罗斯性格”,至今仍在做不懈的探讨。 感谢与我同行的兄弟姐妹们,在金秋季节里携手游玩了一趟俄罗斯,圆了 我多年的俄罗斯之梦。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4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金秋旅俄拾零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