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美国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给中国集体主义者的启示”的源代码
←
美国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给中国集体主义者的启示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font size="5">美国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给中国集体主义者的启示</font> <font size="4"> 先看两篇关于维基百科全书的报道。 '''一、维基百科为什么有钱不能赚?''' 说起维基百科,大家都知道,它可能算得上是互联网历史上最伟大的产品之一。但提起它的历史以及创始人吉米?威尔士,恐怕很多人就不是很了解了。最近果壳网上发了篇文章,讲了不少维基百科跟它创始人的趣事,我来给您说两件听听。 首先,咱们都知道,维基百科的宗旨是实现全人类所有知识的免费共享,堪称有史以来最有情怀的产品。但在维基百科最早创立的时候,却跟情怀没有半毛钱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在创办维基百科之前,威尔士是经营色情网站的;那个网站贩卖各种裸女和艳星的色情资料,而正是它的盈利支撑了维基百科的早期运营。另外,维基百科创立之初的目的还是赚钱,但总是叫好却不盈利。直到创立后的第三年,威尔士才把它改成一个非盈利的网站,此后靠着永久免费的大旗才逐渐声名远扬。 可能你就会问了,既然威尔士这么想赚钱,那他把维基百科做大以后,干嘛还有钱不赚呢?要知道,它现在已经是全球访问量排名第5的网站了,随便做点广告,那大把大把的钞票还不得滚滚而来?答案准能让你大跌眼镜。你别看威尔士是创始人,但他说话一点都不好使,维基百科现在是全球8万志愿者说了算。 举个例子,威尔士曾想修改维基百科的页面,把自己说成是网站唯一的创始人。但是志愿者一查,说哎不对呀,明明还有另一个人和你一起搞的,怎么能说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呢?结果就把他的个人资料给改回来了。再举个例子,维基百科出身于色情网站,不太光彩,威尔士想把这部分资料给改了,但因为志愿者们反对也放弃了。你想想,现在有8万志愿者,全都坚决反对维基百科商业化,威尔士就算再想赚钱,也只好望洋兴叹了。 但你别看它不能赚钱,影响力却大了去了,说出来都吓你一跳,它甚至都可以影响欧美法律的制定。比如说,曾经有美国国会议员提出跟盗版有关的议案,违背了维基人免费共享知识的理念,维基人就投票把维基百科关闭了两天。最终,这个法案还真就没有通过。再比如说,英国政府曾想通过一个法案,检测所有英国公民的网络、短信和邮件。这回连威尔士本人都参与了抗议活动,结果英国政府也让步了。 一个脱胎于色情网站的互联网项目,没有给创始人赚到钱,却大大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你说是不是很奇妙? 本文源自:维基百科和创始人吉米?威尔士:闻所未闻的纠结历史 撰稿:王爽博士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特聘研究员 '''二、维基百科15岁了 创始人身家仅100万''' [[文件:20160118102713b34d4.jpg]] 1月15日,维基百科迎来15岁生日。这一免费的网络百科全书,现存超过3800万篇文章,有290种语言版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知识储存库。 2015年底,英文版维基百科的文章数量超过500万篇(维基百科85%的文章是非英语的),是全球访问量第七高的网站(这是2015年的数据,目前是排名第五),吸引了24%与教育有关的网络流量。 在维基百科之前,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据称是中国1408年成书的《永乐大典》,全书有22937卷手稿。 每月平均5亿人次访问 我们说某事“改变世界”,通常都是夸张。但对维基百科而言,这是个事实。 2001年,吉米·威尔斯创办这一网站的初衷是让用户分享、学习知识。维基百科诞生15年后,每月平均有5亿人次访问网站,8万名志愿者定期编辑页面;每天增加7000篇新文章;每小时出现1.5万次编辑。 维基百科集中了各国用户的集体智慧,是全球被链接次数最多的网站。教师、学者、记者和学生以它作为参考,研究人员还利用它的访问数据,预测票房、股市、流行病的前景。 虽然一部分人在维基百科上编纂文章的动机不纯,比如政客和公务员倾向于修改真相,不过总体而言,多数用户是出于分享知识的无私动机。比如,一名前IBM员工对“com prised of”一词已经更正了4 .7万次,因为它语法不正确。 在这15年中,维基百科无疑发展成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作项目。它实时、动态地记录历史,意味着什么都不会被遗忘。 去年11月13日巴黎发生恐怖袭击时,一名伦敦用户马上撰写了概述事实的条目,两个小时内,这篇文章被其他用户编辑了上百次,引用了10个不同来源的消息。这就是开源、群策群力的力量。 维基百科庆祝15周年之际,创始人吉米·威尔斯表示,维基百科的目标是成为“人类所有知识的集大成者”,为人类历史提供“高质量的记录”,“让地球上每个人都能免费获取所有知识”。 '''拒绝广告靠捐款运营''' 根据吉米·威尔斯在维基百科上的词条,他现年49岁,来自阿拉巴马,是一个无神论者,身家100万美元,结过3次婚。意外吗?这个举世闻名的互联网大腕并没有成为亿万富翁。 与谷歌、脸谱或苹果公司不同,维基百科不是日进斗金的互联网巨头。其他公司通过高大上产品或服务赚取巨额利润,苹果2015年盈利高达2337亿美元。维基百科一直是简朴、廉价、基于文本的网站,其网站设计几乎一直未作改动。 维基百科是由“维基媒体基金会”运营的非营利组织,依靠志愿者驱动,主要靠全球庞大社群的捐款维持运作。多数款项来自公众的小额捐款,而不是富豪的一掷千金。 维基百科一直坚决反对在其页面上植入广告、赞助商页面或网站链接,以它的用户数量来看,接商业广告肯定会大赚特赚。但维基百科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坚持捐赠模式,尽管这条路并不好走,却也正是它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看看脸谱的马克·扎克伯格和微软的比尔·盖茨,会不会感到后悔? 吉米·威尔斯说:“我不后悔。我的生活很有趣,可以见到形形色色的人,可以做任何我喜欢做的事。我一生中做的事情,比如游说政府官员,我都觉得非常有趣。我不是一个被金钱驱动的人。”但他也不反对人们赚钱。事实上,他非常欣赏好友扎克伯格,认为后者终将像比尔·盖茨一样有更大成就。 谈及在维基百科的领导角色,吉米·威尔斯说:“我更多的是一个象征性角色,并不掌握多少实权。”他说维基百科“更像一个现代城市,而不是一个公司”。他目前已脱离网站的日常运营,一年有150天在路上,到处发表演讲,游说政府。 '''冲击传统模式''' 维基百科的核心非常简单:知识。它本身并不赚钱,但它的迅速崛起颠覆了一系列社会和商业模式。 2012年,《大英百科全书》停止印刷,时任出版社总裁乔治·高祖告诉记者:“《大英百科全书》与维基百科的体量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我们就做不到为每一个卡通人物、名人和运动员撰写词条。” 当然,摧毁百科全书的印刷业务,电脑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维基百科证明,它比门槛过高的传统百科全书更能造福数百万人的生活。 以有关正规教育的条目为例,全球70个国家的师生贡献了8 .8万多篇新文章,许多学生编辑或创建新的维基百科条目,而不是做传统的家庭作业。 '''主攻发展中国家''' 如果维基百科想实现其远大目标,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获取知识,当务之急是要适应移动技术的发展。 由于移动设备的普及,搜索和学习已经从个人电脑转到移动客户端,我们希望知识在手机上垂手可得。 维基百科下一波十亿用户将来自发展中国家,他们第一次上网将是用手机上网。吉米·威尔斯表示:“我们将投资移动技术,因为我们需要为他们服务。” 最好还能提供产品扩展,比如将一个按钮集成到音乐或新闻app,方便用户立即查询大卫·鲍伊的音乐或量子理论。维基百科将成为互联网的即时注释工具。 吉米·威尔斯理应为他的成就感到骄傲,不过,他表示,在接下来的15年里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维基百科在发展中国家的拓展,是我个人的首要目标,因为我的梦想是惠及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那么,”他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维基百科15岁 创始人身家仅100万 [[文件:20160116134744bb27b.jpg]] 美国程序员沃德·康宁汉姆 '''档案维基百科的小秘密''' 1你用16年时间才能读完英文版维基百科上的所有内容,而且你要一刻不停,不眠不休。 2维基百科不只是百科全书,还有免费教科书、免费辞典、学习工具、旅游指南等,你知道吗? 3维基百科的机器人软件bot在幕后做重复性的工作,以减轻志愿者的工作量。 4 2007年,维基百科跻身全球十大网站,这是排名居前的唯一的非营利性网站。 5维基百科的作者被称为“维基人”。和来自全球各地的人合作,建立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库信息,这一工作颇具挑战性。“维基人”撰写了规则、指导方针、论文,帮助新手了解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维基人”。 6英文版维基百科被编辑次数最多的条目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被编辑不下4 .58万次;WWE职业摔跤选手紧随其后,被编辑超过4.28万次。 7英国“打不死的战士”AdrianCartondeWiart爵士的维基百科条目是大热门,在推特上被转发超过3500次。 8“维基人”为争议和骗局也撰写了条目。比如,一篇文章称拜伦勋爵养了鳄鱼和蜜獾当宠物,虽然他养了猫、狗、马、熊、狐狸、猴子、鹰、乌鸦、猎鹰、孔雀、獾、鹅、苍鹭和山羊,但 经“维基人”查证,他养鳄鱼和蜜獾却是假新闻。 9通过研究近3年的维基百科搜索数据,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能够对登革热在巴西的传播以及流感在美国、泰国、日本、波兰的传播,做出非常准确的预测。 10美国程序员沃德·康宁汉姆设计了wiki,全球首个允许多名用户同时编辑文档的互联网平台。wiki来自夏威夷语,意为“快点快点”。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何泱子_NF4869 </font> ---- 看完上面这两篇文章,给集体主义者的启示就很明白了。 通过广大网民参与创造的互联网知识和财富如果不是属于人类所共有,就应该只属于网站的建设参与者,而不应该是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以及他们前期的所谓资本风险投资(投机)者。互联网集体创作的财富谁也没有权利去垄断和大比例的占有。目前这种靠信息不对称,资本投机或某种机遇而暴富的现象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返回至
美国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给中国集体主义者的启示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