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计算机病毒防治原理:序言”的源代码
←
计算机病毒防治原理:序言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5}}[[文件:计算机病毒防治原理封面.png|left|500px]] 计算机病毒,这种高科技的怪胎,以其神奇和不道德的方式,迅速地在计算机信息领域蔓延,一部接一部的计算机出现各种奇离古怪的现象,数据被破坏,磁盘出现坏区,显示被干扰,拷贝失败,硬盘系统不能启动等等。这些有如一夜间遍地出现的怪物,使人们无不感到十分的惊恐、疑惑。<br> 计算机病毒是怎么一回事,它是如何而来,而又如何对付它。<br> 早在70年代国外新闻界就开始有了关于计算机病毒的报导,1974年,美国的Xerox Corporation公司还展览过据说是第一个具有“传染力”的软件。但其实病毒的起源应追朔到再早一个年代,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当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的学生们就喜欢作些有如“逻辑炸弹”的程序,将能编写一些破坏或扰乱同学计算机的程序当作一种娱乐。看到同学侦破不了自己的程序时,会感到莫大的自豪。这或许是这些聪明而又调皮的年青人的一种天性。<br> 美国防治病毒专家 Ross Greeberg曾经抱怨地说:“现在正是暑假,可能又有许多大学生在家里构思他们的新花祥,九月份回到学校后,我担心病毒的数目就会多起来。对这些人来说,写病毒程序是一种有趣、好玩的娱乐。…虽然说今天还没有一种病毒能征服我写的预防病毒软件,但我担心,明天就会出现一种可以击败任何防治病毒软件,包括我所设计的预防病毒软件在内的病毒程序。”这位防治病毒专家,指出了病毒产生的可能性最多的地方,也道出了一种忧虑。无独有偶,国外的病毒传进国内没多久,我们对抗这些病毒的软件推出还没有多少天,广州某大学的一位大学生就将其中的一种病毒改得面目全非,并很快流传起来,使我们的防治病毒软件不得不马上改写。<br>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思想高度活跃的群体,这个群体非但容易产生出各种计算机病毒,而且可能制造出高水平的病毒种类。一种被称为计算机领域中最大的病盘袭击事件的泉尼尔(Gornel)-阿帕网络(Arpanet)病毒就是一例。1989年11月2日美国国防部的计算机Arpa网络,遭受到康尼尔大学一位名叫莫利斯的研究生所设计的病毒的袭击,Arpanet接合着数百个军事部门及民用计算机网络,包括众多的大学、医院和研究中心、美国国家航天局等单位。计算机病毒侵入Arpa网后,很快就在300单位发现这个病毒的踪迹,使美国安全局惊恐万分。尽管该病毒很快被清除,由于该病毒只是迅速地进行自我复制。企图占满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并没有造成数据的破坏,但仍使人们对这些计算机病毒心有余悸。<br> 计算机病毒按其对数据、文件有否破坏而分为良性与恶性。良性病毒传染到寄主机后,只开辟一定的扇区作为自身的藏身之地,然后于一定时候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磁盘数据完全没有破坏。这类病毒一般出自一种自我表现心理,或一种“恶作剧”的心理,想使用户感到惊奇。如小球病毒,于某一时刻,执行读写操作时,屏幕上出现一个小球,象乒乓球一样在屏幕上上下、来回跳动,在西文状态下是不破坏屏幕显示的,它在磁盘上仅仅占用一个的空间,而且是在找到可用的情况下,如磁盘没有可用空间,它不作感染,即是说它与磁盘有用数据不发生重法。良性病毒还有如起源于加拿大的和平病毒,其目的是想在1988年3月2日MacI型计算机推出一周年的纪念日子里,与全世界使用这个类型计算机的用户来共同庆祝,也为使用户不要过于紧张,所以贺词也只是一些报告天下太平一类的语句。据统计,确实在北美和欧洲有不少于30万的用户在该日看到了和平祝贺词的出现。<br> 对础盘有破坏的病毒一般称为恶性病毒,不管是侵染占位破坏,还是发作明除破坏。侵染占位破坏是指病毒程序进入碰盘驻留下来时与原磁盘数据(包括引导区、文件目录区和文件分配目录区)发生叠迭合,将原来的数据冲掉,如固化病毒(StonedVirus)。发作时对文件删除破坏,即是病毒程序于一定时候执行对磁盘数据进行破坏的指令。如勒海(Lebigh)病毒,病毒发作时,将磁盘前50个扇区清零,由于磁盘前50个展区一般是引导记录、文件分配表和根目录表,破坏了这些扇区,实际上等于破坏了础盘上所有的数据。<br> 计算机病毒确实是不可轻视的,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美国大约有九万台计算机被病毒感染,而仅仅88年11月的病毒感染造成的损失就超过一亿美元,而且病意的发展仍呈急剧上升的趋势。美国1988年2月统计是7种毒,89年达30多种,今年初已达52种,病毒的功能也越来越强。据说有的国家的政府情报局已经利用病毒的手段进行破坏敌方信息系统,并开辟了所谓的电脑区域实验(Fieldtesting)。这些说不是没有道理的。<br> 目前病毒问题已得到有关部门的极大重视,并已制定出许多相应的防治措施,计算机病毒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应该强调的是,计算机病毒的出现是只能工具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智能工具的产生和发展,必定会参进人类智慧中的竞争成分。这其中的竞争包合了友善的竞争,也包合了敌对的抗争。前者有如智力游戏,人们会感到是一种乐趣,在计算机病毒中则表现为良性病毒:后者敌对的抗争。则完全是以“战争”的形式表现,在计算机病毒中就是所谓的恶性病毒,战争一方,用一种智能程序去干扰和破坏智能工具(电脑)的大脑和神经,让这部智能工具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让电脑去作案,如在银行电脑中将存款数据改动,或去破坏对方的信息系统等,或者仅仅是“恶作剧者","捣乱分子”。而对立一方,我会编制另一种智能程序,用它去保护只能工具,去清除入侵的毒物。他们又相互借助对方的智慧,将智能程序的斗争推上更高的层次。尽管我们更多的是对病毒持否定的态度,但是,事物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或有如我们不喜欢大炮,导弹,原子弹一样,可它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原始智人发明作为一种守猎工具的弓箭开始,其中就蕴藏着作为战争武器的升级,从弓箭到枪支大炮,到火箭导弹,这种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r> 总而言之,人类既然发明了可以“思维"的电脑,就必然把人类的竞争和敌对反映于其中,这种斗争将在难以预计的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地加强和发展。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4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计算机病毒防治原理:序言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