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科学家提出一种可能的存在,比生存在虚拟世界更让人坐立不安”的源代码
←
科学家提出一种可能的存在,比生存在虚拟世界更让人坐立不安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存在虚拟世界更让人坐立不安 2021-07-05 23:54优质科学领域创作者 从量子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人的生命不只有物质生命系统,实则还存在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生命系统,而生命的意义,或许不是为了前者的长久,而是为了后者的升级进化。 生命科学家早已开始对人的第二套生命系统进行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生命科学家认为第二套生命系统在人的整个生命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质生命系统的某个零部件的“磨损”,不一定对意识生命系统造成什么阻碍,但意识生命系统的“伤损”往往会影响到物质生命系统。 生命哲学家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物质生命能存在多久,而在于思想意识能进化升级到何种程度。物质生命系统或受时间的约束,但意识生命系统可以存在的时间超出想象(有研究者表示,意识生命系统能存在的时间甚至超过宇宙的年龄),只要意识愿意,便可以不断更换自己的物质载体。所以,在生命哲学家的眼里,生命从未结束过,人从出生到离世,只是物质生命完成了承载意识生命的使命而已,意识生命只是借助物质生命来此升级进化自己罢了。在物质生命消陨之后,意识生命会另觅新的载体,然后开始一段新的旅程来提升自己。 有时候哲学家反而是科学家的启蒙导师,正是哲学家提出的理念成了开启新科学大门的金钥匙。科学家在研究生命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生命哲学家的理念具有先见之明——人的生命不只在于物质生命,还存在灵魂或意识生命,而后者有可能才是生命的真正主宰。据此理念,科学家提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设想,该设想一旦能通过科技手段变为现实,不止可以让人的生命永不结束,而且还可以帮助人类实现遨游整个宇宙的梦想。探索科学,探索宇宙,水木长龙与您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 让生命永远存在下去。 如果能将人的思想意识数字化,并存于电脑中,那么就可以将人的思想意识永远保存。这意味着,一旦人的物质生命走向终点,只要将其思想意识和记忆下载到电脑上,就可以留住其第二套生命,然后再借助生物科技,制造出新的物质载体(比如通过基因技术复制出一个新的身体),将保存到电脑上的思想意识和记忆下载到复制出来的新身体里。虽为复制体,但复制体的记忆和思想意识,与之前的非复制体一模一样,这样不就等于生命又“复活”了吗?通过这样的方法,再也不用担心人的寿命只有100岁左右了,只要更换个物质生命载体就可以继续体验地球的生活。 体验非人类的载体。 如果不喜欢自己原来的物质载体,还可以创造完全不同的其他物质载体,甚至可以将思想意识下载到非人类的物质载体里,比如虫、鱼、鸟、兽的身体里,体验它们的世界,感受它们的技能,经历它们的一生,是不是别有一番趣味呢?(思考:「山海经」里记载有上千种奇禽异兽,什么奇形怪状不可能的怪兽似乎都能从「山海经」里看到存在的影子,难道这些“怪兽”就是曾经来到地球上的某种高智慧生物创造出来借以体验不同生活的物质载体?) 如果觉得碳基身体太脆弱,还可以创造硅基身体,来承载意识生命的继续旅程,只要将保存在电脑里的思想意识和记忆下载到新制造出来的硅基身体里即可。甚至还可以选择超级机器人作为意识生命的载体,借以体验“超人”的感觉。 把意识复制给机器人。 基于这种想法,计算机科学家汉斯·莫拉维克还特意设计了一套方案,让人在不失去意识的情况下将人的思想意识下载到一个机器人的大脑里,既能体验机器人的一举一动,也能通过与自己大脑神经相连的由晶体管构成的机器人神经元来控制机器人的一举一动。 大致方法是: 将人的神经元一个一个复制到机器人的大脑中,然后再在机器人的大脑中用晶体管创造被复制的神经元,也就是说,对机器人而言,其大脑的神经元主要由晶体管构成。因为人的大脑与机器人的大脑一直是相连的,当人的所有神经元被复制到机器人的大脑里并用晶体管创建完复制过来的所有神经元后,这时候,人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体验——既能通过机器人看到旁边那个脑袋上连着各种电极的碳基自己,又能通过原先的自己看到旁边那个全身金属闪闪发光的机器人。如果将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导线连接升级一下,改为通过神经元之间的“量子纠缠”效应来彼此感应的话,那么,即使机器人到火星上或宇宙中探险,身在地球上的那个神经元处于量子纠缠态中的人也能时时刻刻感应到机器人所经历的一切。 可能出现的可怕情况: 人的身体载体一旦退役,通过将思想意识和记忆下载到新载体的方法,可以让人的生命无限延长,还可以下载到机器人的大脑里,通过神经元之间的量子纠缠效应来保持与机器人的即时联系,通过这种方法,人类就可以克服时间和距离的限制,遨游宇宙的梦想将不再是梦想,要么自己亲自去遨游整个宇宙,要么派与自己处于量子纠缠中的机器人代替自己去探索宇宙的真貌。 可是,这种下载或复制思想意识和记忆的方法,一旦操作不当或发生意外可能会导致几种可怕的情况。 比如,如果想体验昆虫鸟兽的世界和生活而将人的思想意识复制到动物身上的话,操作不当或者说发生意外情况的话,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始料不及的可能: 其一,动物进化成人形也许并非不可能。 当成功将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复制到一只动物载体上时,人本可以通过神经元的量子纠缠效应借助动物身体体验动物的所有“技能”,可是,我们知道,量子纠缠很容易发生量子退相干,稍微受到外在条件的干扰或扰动,都可能切断人和动物之间的纠缠连接。一旦人与动物之间的量子纠缠连接被切断,而动物载着的人的思想意识又未能及时被清除,那么动物就会像挣脱开了线的风筝,载着被输入了人的思想意识的动物,就会表现出“怪异”的行为——不但会比其他同类动物更加聪明有智慧,还可能模仿人的行为,甚至学人说话。 思考: 难道白蛇和青蛇就是遇到了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才得以“进化”成人形的?量子力学向我们揭示,意识先于物质存在而存在,意识才是一切的根本。如果一个有生命的存有,其本身的思想意识水平与人类相差几个数量级的话,即使其物质载体再强大,估计也很难进化成人的样子,因为意识不到位,意识不到很多高级的东西,自然无法“决定”出物质形态,不是吗? 达尔文推测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可是根据现在科学家对进化论的研究结果,人几乎不可能从猿猴进化而来。但是,如果是早期地外高等智慧生物曾经造访过地球的话,那么不排除它们通过这种复制下载思想意识的方法,让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一批远古猿拥有了智慧的思想意识,后来却因收到自己星球被入侵的消息而匆匆从地球撤离而去。于是,被输入思想意识的那些古猿便成了无人看管的“弃儿”,从此开始自由地野生野长。但毕竟它们都已经拥有了自我意识和智慧,也就等于拥有了人类的根基,然后从刚开始的茅塞初开到逐渐地完全兼容被输入的智慧意识,再到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运用被灌输的智慧意识,慢慢地就像白青二蛇蜕去蛇皮进化成人一样,也逐渐地开始从古猿“进化”成了真正的人类。 如果想要给达尔文一个台阶下的话,这样的解释似乎很能给他面子,不是吗? 其二,人也许真的活在不断的轮回之中。 生命(此处应指的是第二套生命系统)从何而来?为何存在?存在的目的是什么?科学家研究了几个世纪,很难给出个确切的答案出来。人离开这个世界后,第二套生命系统——意识会何去何从?有研究者推测,会进入下一个身体载体继续下一个人生的旅程。可是,果真如此的话,我们会得到一个可怕的结论,那就是:生命一直处于循环之中,无休无止,无始无终,如同一个封闭的圆,一段又一段,一圈又一圈,很可能,这是一个死循环程序,无人看管的死循环程序,除非程序死机,电脑自动断电。 如果思想意识来自高维空间,进入三维空间必须附着于物质载体才能存在的话,那么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推测或能证明人的灵魂或意识也许真的一直处于无休止的循环中。 思想意识在高维空间如同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海洋,无论远近的河流最终都汇于意识的海洋之中。然后一个思想意识突发奇想,提出了一个有创意的建议,告诉其他思想意识,不如到低维空间去体验一番。可是低维空间对高维空间而言,如同三维生物观看二维平面的不同圆圈和方框一样——一览无余,着实没什么好体验的。于是集思广益,最终它们想出了一个妙招,那就是要想体验低维的三维空间,就必须让自己化身为三维物体。为了固定形状,它们设计了一个“载体方案”——将来自高维空间的思想意识传送(下载)到三维空间的物质载体上。 起初它们实验过各种物质载体,觉得都不怎么好玩,在不断的测试改进过程中,最终它们在三维空间创造了碳基载体,将思想意识下载到碳基载体里。固定的碳基载体未免显得太死板,于是又修改设计方案,将固定的碳基载体设计为“活”载体,这样思想意识不但能体验三维空间的万事万物,还能体验成长的乐趣。 嗯,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刚开始时,一个活的碳基载体所承载的思想意识非常“沉重”(可理解为浓度很高的意识),碳基载体的使用寿命能达到千万岁。可是,如此长的时间体验,会让后面排队等待体验的成员等很久时间,于是就将物质载体的使用寿命不断缩减,直至现在的一百岁左右。可是,这样的话,很快整个意识海洋便都体验了三维空间的生活。太快了,不好玩!于是又将每次参与体验的思想意识的浓度给降低,这样可以让完成一轮的体验时间变得长一些。 后来,增添规则限制和条件,划分三维空间的正和反,黑和白,是和非等。进入体验返回时,会进行体验指数评估,若评估结果不达标,就要不断去体验,反复循环,直至达标及格后才能进入新的体验,进行下一项的达标比赛。 就这样,当三维空间的物质生命结束时,思想意识回到高维空间报道,并汇报自己一生体验的点点滴滴,然后经过“电脑”评估计算得出一个分数,如果达标,便可以进入新的体验,开始与上一个人生完全不同的经历,否则就会再次体验上一个人生的类似生活。刚开始,高维空间还有看管的专职专员,掺入一些手动操作,检查一下传送接口的输送连接,然后才将体验者们送入三维空间。 可是,时间一久,那些看管员们难免变得懒惰,由刚开始的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到稍微马虎一下也无所谓,再到主要让电脑自检,最后干脆全部交给电脑去做一切自检、自修和传送的工作。经过几次测试,看管员们发现电脑基本上不出什么差错,于是他们自己也干脆被传送到了三维空间去体验。从此,高维空间只剩日夜运转不停的“电脑们”在不辞辛苦地努力工作。当那几个看管者也进入三维空间体验时,却忘记了启动“唤醒程序”。体验者们刚一从三维空间回来,不容体验者多说一句话,会立马被电脑做体验指数达标与否的评估,如果达标的话,会立马被传送到设计好的其他体验程序,如果不达标就会立马被传送到换汤不换药的类似体验程序。如果有体验者将预设好的所有体验程序全部过关了的话,就会从头开始再次来过,因为没有看管员,也就没有新的体验程序,尤其还没有启动唤醒程序。 从此,来来往往,循环不已。从三维空间刚走了一批体验者,立马又传送来了下一批体验者。于是,三维空间在宇宙中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大循环游戏场所。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可能实现的,不是吗?我们相信科技的力量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将梦想变为现实。回忆一下几千年前的世界,再对比一下我们当今的世界,有没有突然有一种既激动又惊讶的感觉——科技比魔法更有魅力,前者是脚踏实地的步步生莲,后者是速见成效的空中楼阁,前者让人看到腾飞的过程,后者留给人腾飞后的影子,前者可以创造后者,后者却无法创造前者。 相信科技的力量既能延长人的生命,也能圆梦人类的志愿,当然,还能揭开我们心中的疑问。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看完后你有什么感想?说说你的观点吧! ---- [https://na.mbd.baidu.com/r/plscbJYh4Q?f=cp&rs=3900550409&ruk=5YVLPscR2T9cfVkltYleXA&u=1f0ef7bd070884ac 科学家提出一种可能的存在,比生存在虚拟世界更让人坐立不安]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4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科学家提出一种可能的存在,比生存在虚拟世界更让人坐立不安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